官能症

從自助 互助 到助人是最美麗的昇華
對象:恐慌症 焦慮症 憂鬱症 強迫症 心身症˙˙等體驗者 ,康復者 ,家屬 ,或關懷此議題的朋友.
宗旨: 開放此園地供網友彼此症狀討論, 經驗分享 ,情緒支持...

版主: 莊莊apple奶奶志工專區高雄分會台中分會愛心會網路志工團

版面規則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gaolu
經典會員
經典會員
文章: 455
註冊時間: 2009-05-19 10:23 星期二

官能症

文章gaolu » 2012-03-14 12:00 星期三

官能症的人 在還沒完全適應自己的身體情況下 多數的人應該都是會因經濟財力造成
相當大的壓力

然而演變成無方向 一望越想越擔心 心中的焦慮就越大

10之八久金錢的壓力是主因的阻礙

有些家庭環境剛開始還能支付著你 久了後家人也吃不消

在這種的壓力下 患者的無奈 家人的無力感 就形成代溝的出現

若是單身的 更會形成 失去方向變成宅男宅女躲在家裡

這種的案例是越來越多 有些人找不到解決方法就不去管它 一天過著一天

這些都是潛在的危機

而醫生是吃金湯匙長大 他們也體會不到患者的環境

這些的問題 並不是醫學上的問題 是國家問題

在國家還沒有進步到設立這方法制度 那我們本身就必需要靠自己

雖然官能症有突發而來的無名狀態的難受

但並不是斷手斷腳 我們可以繞道 辦不到的事就閃過跳過

官能症該如何面對與生存我做了一個統計大概如下:


了解你自己 那些會刺激到引發病情 得知自己的刺激點後 那些不要去接觸


官能症的人容易產生幻覺幻聽 自我判斷 尋找自己分別出那些是幻覺自我判斷
當得知有那些 做個記錄 若是在發生告訴自己 那是幻覺並不存在


有感覺不對就去醫院 不需要刻意去說服自己 讓自己的內心親身感覺檢查出的結果


環境
因為你突然有了這狀態 而官能症是無形的 從外表根本看不出來
多數身邊的人會認為你是在裝病是假的 前那幾項比較容易達到 而環境這方面
就有難度 環境這方面有些人自己的力量辦不到 不需要灰心 世界各國很有人性
除了大陸以外 你可以尋求各團體組織來協助你解決環境的問題
你在尋求團體組織時要表明清楚你的需求 不然也得不到你所需要的協助
大多數尋求的項目是身邊的人不諒解 居二的是疼痛難受的無奈
居三是你工作上突然得這種病 會造成你無法正常做任何事
而前面那三項你自己就能辦到 需要協助與技巧性是第四項的環境
有些人花了數10年才找出方法適應及解決環境上的問題 所以環境這方面是困難度極高
有些人的症狀會排斥協助的人 有些人運氣差遇到騙子把它騙的人財兩空
家人是你最好的治療器具 最安全的方法是先讓家人理解官能症 其實大家都在說的
與病共存 我並不這麼認為 我是認為家人要認命與孩子共存
醫生必須要盡到說服家人讓患者的家人去體諒患者 而不是不斷的催眠患者
若是從患者去叫他做 會導致患者失去信心嚴重的話會放棄
醫生很多 找 有研究過的醫生或是對你有了解的 找到了後不要更換他 但這只是借力而已
並不能長期依靠 醫生他也是人需要活命 也會因生存換了醫院尋找高薪的醫院
這些因素導致患者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失去信心
所以依賴家人比醫生要來的穩定 雖然家人沒有諒解 但你只要努力去爭取家人的諒解
會改善50% 其他50%在由家人與你一起共同度過努力
剛開始家人的不諒解 不要去責怪他們 他們沒有義務要了解你 你處在弱勢 要放低姿態
根據臨床實驗家人有諒解的不發病情形佔80% 不諒解的發病率佔90%
家人諒解了 並不是神丹了 你還是需要努力去突破改善 不然長期下來
你的家人也會疲累 幫助不了你 而與家人共存是需要技巧性的適應身體與世界接軌
這方面需要靠運氣 運氣到才能遇到真正懂的人 對你達到有效果的協助
這就是所謂 為何資訊那麼發達為何還是有人一直無法適應 因為沒有找到懂你的人
你也不需要去想太多太複雜 這是每個人都會遇到到 正常人他們也會排斥別人
好比說 有3個人你就偏偏喜歡跟2號成為朋友1號你就越看越討厭
這就是所謂欣賞與吸引你
若是找到人 後續的你就不會那麼痛苦 找人方面任何人都幫不了你 因為你的內心
需要什麼沒人知道 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誰比較適合你 而我的論訴只是引導你
怎麼去走這條路 至於路的選擇還是需要靠你自己
至於行為治療是要處理這四點_理論上是打的字很容易_但每個人的環境不同要完成是相當困難

而醫生也沒辦法24小時在患者身邊_更沒辦法每個患者所呈現都能體會_這時身邊的朋友是協助
醫生沒辦法去完成的事_也因而這樣患者的危機也會跟著來到
因整個社會的改變壞人是越來越多_是非也一直在被顛倒_一般正常人都應付不了社會的變化
何況是官能症的人

這就是所謂的時代在改變

當某個患者起初相信一個人他被騙了後_心理會感到不安會更加排斥其他人
而一個患者他過去的經歷 潛意識會記憶著_造成這個患者產生執著的思想觀念
社會的改變不是單我們的力量可以協助到當事者
目前全世界所發生的情形類似當年大陸的上海灘時代_正邪混合混亂的局勢

而每位患者他的根源是來自他日常生活的環境所引發
藥物只是個阻斷劑 短暫的解決 生活上身邊的環境沒有處理 下在重的藥患者是達不到效果
甚至有些患者排斥到根本沒有吃藥 直接把藥丟了

以上是身體呈現的情況


接下來的是社會方面也是心理方面通常憂鬱症的人比較會發生
以下是導致心理上方面

從上面的種種情形 有些人會呈現在身體有些人是呈現在思想又稱為憂鬱症

憂鬱症另一種名稱叫觀念執著

在進化的社會形態心理比較脆弱抗壓不夠 很容易產生不自主的思想出現

社會的演變人類變的自私_無情_兇爆

長期在這種環境_又無力解決_久了壓制在心理_無形人體的思想產生自我保護

內向的人會感到自悲自閉
外向的人會變成兇爆行為出現

這二種情形也是屬於憂鬱症的範圍

憂鬱比焦慮緊張容易處理_它是心理思想上身體只要不受太大刺激_憂鬱症的人是可以自由走動包括工作

都不會受到影響而焦慮緊張是沒有工作能力_這是二者狀態的差別

憂鬱症是可以完全根治_但焦慮緊張是需要很長的時間跟他對抗

但憂鬱症也有缺點在_患者容易無時無刻排斥身邊的人

處理憂鬱症的人是心理問題_要小心面對他的心理_而焦慮緊張的患者是身體的疼痛
他不需要心理的美言_他只需要快點不疼痛的痛苦_就算你把他罵了10幾個小時它也沒
什麼感覺_因為他的感覺一直放在身體的疼痛根本聽不到感覺不到你在罵他

焦慮緊張的患者他一心只想知道_你快點將那不舒服的疼痛把消除你想做什麼都隨你

但憂鬱的人就不一樣_他自我判斷很重_你講一句他反你10句_他接受不了你講的任何事

憂慮的人思想會停止在原地轉不出來

根據臨床實驗憂慮跟焦慮緊張者住在一起二者不同症狀的人會打架是行不通的

一個是很在呼思想的感受另一個是在呼身體的疼痛
若是這兩個不同狀態的人同時發作_緊張焦慮的人不停在喊痛_憂慮的人是煩的要命
更不想聽到另一個人在那邊一直喊痛的鬼叫

有一次我在中山醫院李俊德醫生舉辦的團療有個患者是另一種害怕煩躁型的憂鬱患者
受不了團療其他人講的每句話就發作呈現爆噪的疲氣

在團療時大罵三字經_當時李醫生就把他帶到其他地方

因為10幾年前醫學還沒發現對官能症也沒有很了解不知道緊張焦慮的人講的話會引發
憂鬱的人發作

處理憂鬱患者方法比較簡單_多往好的地方去
比如讓他天天開心_順著他_他就不會發作但這些做法不是根治憂鬱的人

真正要根除是尋找憂鬱的人他內心那塊陰影化解掉

這就需要靠患者的運氣_憂鬱很排斥任何人_並不是每個人或是醫生他都能接受

還要隨憂鬱的人接受程度 如果不是他能接受的人患者永遠聽不下你的每句話

一般憂鬱的人比較能接受溫和型比如宗教_或是會講甜言蜜語

因而憂鬱症的人很容易受到詐騙集團的人給騙

患者自己分別不出好與壞_他的思想只存在自己的感受

只要對方給他美好的感受就算明知被騙也願意

憂鬱症其實包含很廣並不單只是台面上看到的這些

一些社會所發生的案件都是因憂鬱所產生_只是他本人不知道自己得到憂鬱症

因為憂鬱的人心理會很難受_他不這樣做會非常不舒服想抓狂

憂鬱雖然不像緊張焦慮型難處理_但通常問題最多的是憂鬱症者

他會發生家庭_感情_人際關係等等的問題

目前的台灣新人類15-18歲小孩判逆到殺父母_告父母這都屬於憂鬱症情況_但小孩是屬於觀念型的憂鬱狀態

不可以給小孩吃藥使用輔導糾正他的觀念_觀察他身邊的交友情形



圖檔
最後由 gaolu 於 2012-03-16 11:49 星期五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丹尼斯
熱心會員
熱心會員
文章: 172
註冊時間: 2011-12-30 12:03 星期五

Re: 官能症

文章丹尼斯 » 2012-03-15 13:41 星期四

副總統說得相當有道理,大家要吸收進去 (啵一個)
頭像
柚子
黃金會員
黃金會員
文章: 641
註冊時間: 2011-09-14 16:35 星期三

Re: 官能症

文章柚子 » 2012-03-15 14:17 星期四

我一直覺得你的心理學專業素養很高 打這麼多字 真是辛苦你了 為我們這麼用心

值得賀彩 給你 怕PO阿(台語 樓上那位總統很讓人噴飯就是了
(HI)
gaolu
經典會員
經典會員
文章: 455
註冊時間: 2009-05-19 10:23 星期二

Re: 官能症

文章gaolu » 2012-03-16 12:39 星期五

接上面

官能症很銷耗元氣
會產生脫水_四隻無力這二項是比較點型的
一般人稱為貧血
要如何排除
飲食方面非常重視營養_營養越充足的人越不容易發作
還有人體的結構方面(請不要想歪了)
男女之間本就是個平衡體
在男女交接時會產生元氣
若是單身自己來的那種就不會得到反而會損耗元氣
而這方面的元氣是分年齡_越年輕的元氣越充足
比如老少配老的可以吸收年輕的元氣
元氣要如何取得
當兩個在交接到一段時間身體會散發出來_不是射出那種
如何的吸收對方元氣_交接時身體停止不動_深呼吸
(是有點色_但是確實的醫學效果)
男孩若是經常自己來的_會比較容易發作_這方面醫生或許不敢去跟患者說明
而女孩的經期也會影響官能症的發作機率

女孩的經期保養_傳統的中藥就可以達到效果
一般比較性敏感的比較不容易發作官能症_性冷感的比較容易發作

性方面也是引發的因素_男女之間要做好適當的性行為
男孩性過多也會影響到
過少也不行的_完全都沒有更加不行


如果你各方面都注意了_還是查覺不出原因點_有可能是性方面導致

(勿想歪_純醫學論訴)
gaolu
經典會員
經典會員
文章: 455
註冊時間: 2009-05-19 10:23 星期二

Re: 官能症

文章gaolu » 2012-03-18 18:31 星期天

各位朋友同學大家加油

沒時間在寫_以後在回來補上

下次回來我會拿博士學位

等到拿到博士學位後我會推翻台灣的醫學方向改革

來去在進修_願祝大家事事如意
gaolu
經典會員
經典會員
文章: 455
註冊時間: 2009-05-19 10:23 星期二

Re: 官能症

文章gaolu » 2012-03-28 8:12 星期三

家中有事回來幾天處理我那個混蛋小兒子


發表一些文章給大家參考



精神分列症


精神分裂病,在二十世紀以前,被命名為早發性癡呆(Dementia praecox),已陪伴人類至少達數千年之久。到二十世紀初,才被一位瑞士精神科醫師布洛爾(Bleuler)命名為精神分裂病。它源自於兩個希臘字的合併。Schizo的意思是分裂或裂開;phren則指心靈。它原始意思是指心靈(人格)的分裂。



一、精神分裂病的可能病因是什麼

詳細病因尚未有絕對結論,但就目前狀況可分:
1.遺傳、體質:一般認為腦中多巴胺(dopamine)的神經傳遞物資,可能扮演重要角色。當多巴胺在腦中傳遞增加時,即可能出現精神病症狀。若加以阻絕,讓其傳遞減少,則有助於症狀之解除。簡單說就是腦神經比較脆弱、敏感、經不起打擊,但有人體質雖弱 ,但是環境好,就不會發病。
目前研究精神分裂症的成因往生化學和遺傳學領域發展。在生化學研究方面,由於1960年代抗精神藥物的開發,證實能治療妄想、幻聽等正性症狀,以及食用安非他命後可能出現類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狀,而抗精神藥物和安非他命皆與dopamine這種神經傳導物質有關,因而有人推測精神分裂症的生成與腦中dopamine量的變化有關。不過由於無法解釋所有精神分裂症症狀的發生,尤其是負向症狀,所以如今逐漸修正認為精神分裂症的生成並非dopamine單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的變化,而是與腦中其它的神經傳導物質,如norepinephrine、serotonin等失去平衡有關。



2.環境因素:除了身體因素外,「心理」、「家庭」、「社會」挫折或生活事件等也都可能是誘發因素, 而不是病因。但是許多人卻誤以為病人生病完全是表面上的一些誘發因素所致,如:聯考失敗、感情受挫、婚姻或家庭衝突造成,而如果只處理這些問題,則往往徒勞無功、也延誤了治療。



二、什麼是精神分裂病?

  這是精神病裡最嚴重的一種,是思考、知覺、行動、 情感等多方面的障礙,與現實有明顯的脫節,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有現實感差、不合邏輯的思考、妄想等;或有奇怪的行為,或重覆某動作;可能退縮沈默,不跟別人來往;可能好爭論、有攻擊行為出現;在情感上表現不適當,無緣無故的哭、傻笑、過度的悲傷或快樂;可能產生幻覺或錯覺,以「聽幻覺」最常見,發病時,最初的表現往往是在日常生活功能上發生障礙,例如:不想上學、或學業成績下降,不想上班或工作效率減低,不喜歡出門,也不喜歡和別人說話。久而久之,可能產生一些更嚴重的思考障礙,精神分裂病特徵

根據布洛爾(Bleuler)的長期觀察,認為精神分裂病有四個A的特徵,為其最原始、核心的症狀。這四個A代表四個層面障礙:聯想(Association)障礙、自閉(Autism)、情感(Affect)冷漠及情感矛盾(Ambivalence)。換句話說,精神分裂病病人常常較自我封閉,思考方式為自閉性(與外界脫節),且在連貫上較鬆散。他們在情緒的表達上傾向冷漠,有時也會出現思想與情緒不一致的現象。另外一個特徵,則是對人常常出現情感矛盾,即對人同時保有正、負兩種情感。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非單一診斷,而是一群有某些共同特徵的精神病,其共同特徵為:

A. 症狀: 以下五項症狀具二個以上,至少持續一個月

(1) 妄想(特別是奇異內容的妄想)

(2) 幻聽(特別是批評性或對談性的聽幻覺)

(3) 混亂的言語(語無倫次,脫離現實的言談等)

(4) 有混亂的或僵直的行為

(5) 負向症狀,如表情平淡、思考或語言貧乏、生活退縮或無意志力



注意: 假如妄想是怪異的, 或幻聽內容是不斷地批評病人的行為或思想、或 種以上的聲音在交談。則只要合乎A一項即可



B. 社會/職業功能失常: 工作、人際關係、或自我照顧功能顯著降低

C. 持續的時間: 持續的時間至少六個月,六個月中至少一個月符合A之標準。

D. 排除情感性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疾患( Mood Disorders)。

E. 排除藥物及內科情況。

F. 與廣泛性發展疾患之關係: 若有自閉症或廣泛性發展疾患,只有當幻聽或妄
想持續顯著一個月才可下精神分裂症之診斷。



精神分裂症亞型:

1.妄想型(paranoid):病人敏感不安,常有被害妄想,認為別人要害他。也常出
現幻聽,發病年齡約在二十至三十歲。

2. 混亂型 (disorganized):發病年齡常在二十歲以前。常出現退化現象,例如:
傻笑、胡言亂語、 退化幼稚行為、自我照顧功能退化
等等。

3.緊張僵直型 (catatonic):發病年齡在十五歲至二十五歲,這種病人容易緊張、
臉部沒有表情、行動遲緩、呈現靜呆狀態;或者亂跑
、亂喊、亢奮失序,呈現躁動狀態。

4. 未分類型 (undifferentiated)

5. 殘餘型 (residual)

  以上這些分類在急性期症狀較清楚,如果生病持續兩年以上就成為慢性病。但是精神分裂病會不會慢性化,並不能單從時間因素決定,必須看病人的主觀因素, 和他所生活的家庭社會文化環境等客觀條件的影響與交互作用而定。



如何診斷:

1. 病人的診斷是否由藥物或內科疾病所引起?

2. 病人現在的症狀是否符合精神分裂症A之條件?

3. 病人的症狀是否持續6個月?

4. 病人是否同時有鬱症或躁症之症狀?

5. 病人是否有混亂的言語或行為?

6. 病人是否有不尋常或怪異的動作?

7. 病人是否覺得幻聽不是真的?

8. 病人是否有怪異的妄想?



症狀學:

外觀: 差異大,可從衣著不整、尖叫、躁動不安到極端乾淨、不語及不動。

典型的情形是顯著的社會退縮、自我中心、缺乏自發性的言語或動作及

缺乏有目的的行為。

思考:
1. 思考內容: 妄想: 被害(如覺得有人要害他,飯裡有人下毒等)、誇大(覺得
自己是萬能的)、宗教、身體、被控(相信有人在監視控制他)、
關係(覺得電視、收音機、報紙都是在說與他相關的事)。相信有
人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或是自己的思想像電波般的被放射出去。
2. 思考型式: 聯想鬆弛(lossening of association)、derailment、語無倫次、
tangentiality、說話繞圈(circumstantiality)、

3. 思考過程: 思考中斷(thought blocking)、注意力障礙、思考內容貧乏、抽
象思考能力貧乏、perseveration。



知覺(perception):
幻聽:明明病人身邊都沒有人或其他的聲音,但病人確定聽到耳邊有人在
對他說話或有神明在告訴他,罵他等等.而別人聽不到,且常受到聽幻
覺的控制,聽到聲音告訴他做些什麼, 他就去做,
視幻覺, 嗅幻覺 ,觸幻覺, 體幻覺 錯覺 (illusion)



情緒: 表情不適切, 無情緒起伏, 表情平淡 (blunted affect), 表情局限
(restricted affect) , 面無表情 (apathy), 失去樂趣 (anhedonia)



行為: 僵直行為(catatonia): 病人動也不動地躺床或維持同一姿勢很久
negativism, waxy flexibility, stereotype, mannerism, echopraxia,
psychomotor agitation,
acting out,怪異或混亂行為, 日常生活活動力及功能均明顯減低.



言語: 自語, 少語, 言語內容貧乏, 語無倫次, echolalia, incoherent(無法理
解的話), irrelevant speech (不合實際的對答), 胡言亂語, verbigeration, word salad, mutism, neogolism



自殺: 自殺企圖: 50%, 自殺成功:10-15%



病識感: 不佳



好發病年齡在15~35歲,但也有5~6歲的精神分裂病人.



正向症狀 (positive symptoms)ß mesolimbic overactivity

妄想(Delusion)

思考欠組織(Conceptual disorganization)

幻覺行為(Hallucinatory behavior)

亢奮(Excitement)

誇大(Grandiosity)

多疑/被害(Suspiciousness/Persecution)

敵意(Hostility)



負向症狀 (negative symptoms)ßmesocortical dopamine blockade

1. affective flattening

2. alogia

3. avolition-apathy

4. anhedonia-asociality

5. attention

情感遲滯(Blunted affect)

情感不投入(Emotional withdrawal)

會談關係不佳(Poor rapport)

冷漠/社交退縮(Passive/Apathetic social withdrawal)

抽象思考困難(Difficulty in abstract thinking)

言談缺乏自發與流暢性(Lack of spontaneity and flow of conversation)

刻板思考(Stereotyped thinking)



一般而言,活性症狀對藥治療的反應較佳,而負性症狀則對藥物治療反應差,而且負性症狀更易造成患者缺乏工作動機,難與人建立穩定親蜜關係及工作、家庭適應困難。所以完整的治療也應以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為基礎,施以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技巧訓練,配合社會支持及回歸社會的過渡性計劃。



病程

1.前驅症狀期(prodromal phase):

在其明顯發病以前,即漸有生活適應障礙,如社會關係退縮、表現怪異、交談有困難、情感表現不適當,且自己日常生活及穿著缺少注意、人格有變化等等,常不自覺地發生,難以追查實際發生的日期,而且愈緩慢、愈長期發生、每況愈下者將來之預後也較欠佳。



2.症狀活躍期(active phase):

特殊之「精神病」症狀(psychotic symptoms)或所謂正性症狀( positive

symptoms),即顯著出現妄想、幻覺、聯想鬆弛、語無倫次或僵直或激躁等動作行為障礙等等。



殘留症狀期(residual phase):

負性症狀,特別是情感流露減少或情感平淡的現象較為顯著,有些妄想及幻覺仍會殘留。一般說來,症狀活躍期隨時仍可再發生,與「殘留症狀期」交替出現。

依病程分類:

1. 陣發性,陣發間期發有殘餘症狀。

2. 陣發性,陣發間期發無殘餘症狀。

3. 連續性 (若主要為負向症狀請註明)。

4. 單次發作,部份緩解 (若主要為負向症狀請註明)。

5. 單次發作,完全緩解。

6. 其它類型。



精神分裂病的預後
精神分裂病的預後變化有四種可能性:

(1)只發作一次或數次,以後就不再發作,換句話說即痊癒了。
è幾乎完全恢復、可以履行正常社會功能。

(2)發作次數較多,每次發作後會好一陣子,但病症未完全痊癒。
è 殘餘部份症狀,需要持續治療與積極復健。

(3)發作後,雖有治療,但情況仍不好,發作次數仍頻繁。這是最難痊癒的類型。
è 慢性化,逐漸退化。

(4)發病後,雖然病態會持續不斷,或時好時壞的經歷一段很長的時間,像第
(2).(3)型的病程,但最後卻痊癒了。
è幾乎完全恢復、可以履行正常社會功能。



精神分裂病的預後,根據國際間的比較研究,在長期治療及追蹤後,大約有三分之一相當不錯,與未發病前差不多;有三分之一較差,但仍可維持社會功能;另三分之一則則預後不好,多少持續有中等度以上的症狀及功能障礙,可能須要重複住院治療或需長期依賴養護的環境與設備。和其他身體的慢性病預後比較,若接受規則的治療,精神分裂病的預後並不太差,也不必因過分害怕而造成偏見。通常恢復的狀況也將視其發病年齡的早晚、病前性格、社會適應的良好與否、有無明顯誘因、病程的緩急、是否有良好的家庭及社區支持系統而有個別差異。



流行病學

關於精神分裂症的終身盛行率(lifetime prevalence),在美國的研究結果為1至1.5%,在台灣的研究結果則為0.23%到0.3%。

男女罹病比例相當接近,但女性初次發病年齡在25到35歲間,比男性的15到25歲較晚,同時一般來說女性患者的預後可能性較男性佳。



遺傳學研究結果發現,一般人罹患精神分裂症之罹病率為0.19%至1.8%,而患

有精神分裂病之病人,其同胞手足之罹患率為7至15%;假如父母親有一方患病時,其子女之罹患率增加至16%;若雙親均患病者,其子女之罹患率為40%至68%。異卵雙胞胎之共患率(concordance rate)為2至15%,與一般親手足之共患率大致相同;而同卵雙胞胎之共患率則為61至86%。



社會愈進步,精神分裂病是不是愈來愈多?

出乎一般人的假設,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臺灣地區傑出的研究,已透過流行病學調查,否定了上述講法。臺灣曾是「國際精神分裂病前驅研究」(IPSS)九個中心之一。依五O年代所做的第一次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得知,精神分裂病的盛行率約在千分之二左右。七O年代中期及八O年代初期,每隔十五年重做一次的類似調查中,證實精神分裂病的盛行率,都維持在千分之二左右。經歷三十年,既未增加,也未減少。其他國家後來的研究,也得到類似的結論。



精神分裂病如何治療?



有關精神分裂病的治療可分為以下三種:

(一)藥物治療:傳統的抗精神藥物作用為dopamine受器的拮抗劑(dopamine
receptor antagonist),對於妄想、 幻聽、思考流程變化、情緒暴躁有良
好效果。不僅在急性期須足量給與,在急性症狀改善後仍須給與適當劑量維
持症狀的穩定,若病患未持續接受治療,急性症狀極易復發。

傳統抗精神藥物雖有以上效果,但依患者體質不同,有時會出現一些副作用,
像是影響錐體外徑(extrapyramidal system)造成不自主運動(involuntary
movement),包括急性運動不能(acute dystonia)抗精神藥物引起之巴金森症
(neuroleptic-induced parkinsonism)、靜坐不能(akathisia)、抗精神藥物
引起之遲發性運動不能(neuroleptic-induced tardive dyskinesia)、抗精
神藥物惡性症候群(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等。或是昏昏欲
睡、抗乙醯膽鹼作用而嘴乾、視力模糊、便秘、小便困難等。其他像姿勢性
低血壓、心臟毒性、刺激prolactin導致停經、體重增加、敏感性皮膚疹、
黃疸。

近年來非典型抗精神藥物(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逐漸發展,除了
對dopamine第二型受器有拮抗作用外,對於Serotonin受器亦有作用,代表
性藥物包括clozapine、risperidone和olenzapine。這些非傳統抗精神藥
物能改善部份對傳統藥物反應不佳的正性症狀和負性症狀,不自主運動發生
之機率亦較低,不過仍有其副作用,如agranulocytosis、嗜睡、降低痙攣
閾值等。

一般人有一些錯誤的觀念,認為病人吃的是鎮靜劑,只是將症狀壓下去而已
,只能治標,治本需要解開病人的心結才行。不過,只 有病人服用藥物
而不再受奇怪想法影響後,他才有能力和現實接觸,醫療人員才能和他討
論其他適應上的問題,即一般人所謂的「心結」。因此藥物治療對精神分裂
病人而言是首先要考慮的,其次再配合復健及心理治療。



(二)心理治療:到目前的研究都有類似的結論,心理治療都能夠幫助大多數的
個案,使他們在生活適應上有中等的進步。改善焦慮、恐懼、睡眠,以及增
進休閒功能是較易改進的目標,但要改善強迫想法或行為、憂鬱、工作功能、
社會關係,則需要持續接受心理治療。在一般人的觀念上,往往將精神病視
為一種心理的疾病。依此推論,心理的疾病當然須要心理治療。尤其傳統的
「心病須要心藥醫」的說法,更助長此類想法。事實上,如前所述,當一位
病人出現幻覺或妄想時,已不適合做心理治療了。其首要目標,應放在將其
症狀快速、有效地控制,才能使病人恢復一般的溝通方式,而不再受精神病
症狀的干擾。



(三)復健治療:精神分裂病和一般疾病不同,由於病的本身還會影響到社會生
活功能退化,所以必須接受復健治療才能恢復的更好。復健在幫助病人重建
社會可接受的行為,適應社會生活而重返社會,透過有意義、有目的的活動
達到治療與復健的目的。復健治療內容包括有職能治療,如文書、皮雕、女
紅等;團體活動治療,如居家休閒團體、會心團體、社交技巧訓練、求職技
巧訓練;娛樂治療,如團康、運動、舞蹈等;產業治療,如在工作訓練場藉
規律的作息,培養良好的工作態度與習慣及增進社會功能。



精神分裂病的病人怎麼在社區復健?

  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精神分裂病患者在經過治療以後能夠完全恢復正常,但是仍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病患會變成慢性病患,他們需要接受長期的照顧與醫療。而最讓家屬困擾、最需要社會及政府的關心和投資的,就是這些長期無法恢復正常生活的慢性精神分裂病患,他們在病情惡化時,需要住院治療,平時也需要家屬長期的照顧,給家人帶來許多的困擾。要想使精神分裂病患繼續增強社會功能,就必須繼續進行社會復健工作。主要的復健內容是提供休閒活動及社交生活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工作技巧來從事較簡單的工作。精神分裂病患在慢性化以後都會顯得懶散、退縮,所以要在社區裡由復健人員與家屬密切配合,積極的舉辦活動,使病患能慢慢的學習社交生活與休閒活動。復建即是使病人盡量恢復原有或生病後最好的個人、家庭及社會功能。如何幫助病人復建?任何病人的復建方式並不完全相同,因個人的個性、病情、家庭背景及可運用的社會資源均不相同,以下有些原則可茲參考:

1.和社區多接觸。

2.發展工作耐力及好習慣的養成。

3.讓病人瞭解自己的能力與弱點,以發揮家庭、社會功能。
若病人的症狀須緊急處理或急性治療,則可考慮急性病房的住院;若屬慢性化,需長期療養又無法在家照顧,則有慢性病房住院。另有一些機構亦提功病人復建的功能: 1.社區復建中心。 2.康復之友協會。 3.中途之家。 4.庇護性工廠。 5.居家照顧。



精神病患家屬的壓力調適

  精神病患者由於病情的緣故,在其醫療、診治、照顧及復建等過程中,家屬不但需擔負起照顧者的角色,同時也承受精神疾病所帶來的一連串衝擊,當不安的情緒未獲舒解,則無法參與治療與照顧計劃。精神病患者的家屬應如何面對壓力作調適呢?

1.認識自己所面臨的壓力。

2.告訴自己面對現實、接受現實,越是逃避,壓力也就越大。

3.用理智的方式處理問題。

4.適當地發洩情緒。

5.尋求支持與協助。

6.安排減輕壓力的生活方式。

7.順其自然的態度。

8.練習肌肉鬆弛法




人格分列症


文明病-人格分裂
- 1 -
壹●前言
文明病討論,因科技日新月異,造成現代人產生了一些因為文明所造成的
一些文明病,人格分裂為我們主要探討的,為何會造成這一種文明病?
這種文明病是因人的壓力過大造成的,這種病會造成人有兩種或以上的人格,
在中國的宗教來說就是中邪或者是卡到陰,但以精神科來說是一種精神上過度壓
抑自己,造成的一種人格分裂。
貳●正文
A. 如何定義人格分裂?
性格與原來的性格完全不同,也就是說思緒、動作、行為與原來的不同,
呈現紊亂的現象,患者因為長期的精神壓力,或者是不想面對失敗挫折
逃避現實的一種說法,藉著變成另一個人格來躲避一些不想面對的人事物。
B.人格分裂所造成的癥狀
1. 妄想-奇異而錯誤的信念
這些信念對於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是如此真切,但事實上卻是假的。例如:相信
自己的行為受制於外星人或是其他物種。有時候妄想的形式是一些自然而然發生
的偏執狂(paranoia)。有偏執狂的人會有一些不真實的害怕或是猜疑,覺得某
人試圖要捉他。妄想也可能是以誇張,或偉大的形式出現。在某些案例,這些病
患會以為自己是總統,國王,或是首相之類的大人物。
妄想,精神分裂症的妄想癥狀大概分為以下幾種:
被害妄想:患者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情況下,堅信有人要加害於他。
抑鬱妄想:患者過分貶低自己的價值,此種妄想包含負罪妄想、疑病妄想、貧窮
妄想等。
誇大妄想:患者認為自己聰明過人、認為自己是天才,創造的成果可以改變人類
的命運,或者在名譽、地位、權勢上加以妄想,也可以在自我擔心的某些問題上
加以妄想,誇大此事的危險性。
變形妄想:患者認為自己的身體發生了奇異的變形。
鐘情妄想:患者在沒有任何依據的情況下,認為某人愛上了他。
被控制妄想:即異己體驗,患者認為自己的身體、思維、意識被某種外力控制住
了,也就是說患者認為自己在與某人共享身體、思維,例如患者正在思考某個問

題時突然就停止了,患者體驗到了自己要想的事情被外力(頭腦外的思想,而非
自己的思想)奪走了(思維剝奪),或患者體驗到了外力強行把不屬於自己的事
情放到了自己的腦子裡(思維插入)等。
2. 幻覺-對於環境有著奇異魔幻的知覺。
這一類的幻覺可能是:
(1)聽覺(聽到一些聲音)-有時候這個聲音會要人做一些事
(2)視覺(看見光,物體或是臉孔)
(3)嗅覺(聞到一些氣味)
(4)觸覺(例如,覺得有蟲在皮膚上面或下面爬行蠕動)
幻覺,陽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還可出現幻覺,主要是以下幾種:
幻聽:是指患者在沒有真正外界聲音刺激的情況下,而聽到的來自外界的聲音,
這些聲音可以是說話聲、音樂聲等,也可以是一些討論的聲音。患者有時可能服
從來自這些幻聽聲音的命令,而導致危險的發生。
幻視:在沒有真正視覺刺激的情況下,患者便可看到一些本不存在的圖像。
幻觸:在沒有真正觸覺刺激的情況下,患者感到被觸摸的感覺。可以感覺是來自
人的觸摸,也可以感覺到是來自動物的觸摸等。
3. 思考或談話缺乏組織
通常醫師以病患談話時是否缺乏組織來衡量病患在思考上是否出現異常。有精神
分裂症的人通常很少說話;或是講話牛頭不對馬嘴。有時候講話講一講會突然改
變話題。



· 負面症狀-缺乏正常的行為
出現異常的行為,例如:妄想(delusions),幻覺(hallucinations)以及談
話異常(abnormal speech)。負面症狀指的是社交能力的喪失(social
withdrawal),缺乏情緒起伏與情感的表達能力,沒活力,沒有動機與衝
勁。有些有精神分裂症的人,個人衛生習慣很差。
· 僵直-固定不動(immobolity)以及蠟曲現象(waxy flexibility)
僵直(catatonia)是一種負面症狀。"蠟曲現象(waxy flexibility)"指的就是病
患的肢體可以被其他人隨意的變換成不同的姿勢位置,然後像蠟像般維持
在同一姿勢很長的一段時間。
當人們出現上述的五種症狀,便可視為正處於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活躍期」(active
phase)。通常有精神分裂症的人在症狀活躍期前後的症狀會比較緩和。精神分
裂症有三種亞型。所有的精神病患都會跟現實脫節。精神分裂症三個亞型如下
4.腦子裡發生什麼事?
一般來說,精神分裂症患者腦部側面的腦室比一般人來的大。側腦室屬於腦室系
統的一部份,裡頭含有腦脊髓液。
下面的圖是一對雙胞胎腦部磁振照影(MRI)的影像:其中一位患有精神分裂
症,另一個人並未罹患精神分裂症。注意看紅色箭頭所指的區域,雙胞胎之中患
有精神分裂症的那一位其腦室比較大

某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其海馬迴(hippocampus)縮小,基底核(basal ganglia)變大,
大腦前額葉皮質區(prefrontal cortex)出現異常然而,並非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
者都會出現這些改變,它們亦可能出現在沒有此疾病的人身上。(註一)
C..臨床症狀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各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
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像,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
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此時原本的人格對於這段時間是沒有意識也沒有記憶的。
分裂出的人格之間知道彼此的存在,但原本的人格(即未產生多重人格前的人
格,或稱主人格)並不知道「他們」的存在,所以即使患者發現自己的記憶有截
斷的現象,也無法知道自己已有多重人格。但分裂出的人格中往往會有一個是知
道所有事的,如果這個人格願意合作,治療人員就能從中得知許多有益的資料。
D.造成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精神分裂症可能是由多重的因素所造成,科學家們尚未全盤瞭解會造成此疾病的
因素。



遺傳
精神分裂症在同一家族的發生率很高。換句話說,遺傳對於精神分裂症的發生扮
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支持遺傳因素的證據來自雙胞胎的研究。同卵雙生的雙胞胎
有著完全相同的基因組成;而異卵雙生則只有一半的基因是相同的。如果遺傳因
子是促成精神分裂症的唯一因素,那麼同卵雙生的雙胞胎應該兩者都會發病。
雙胞胎研究
雙胞胎的研究顯示出同卵雙生的雙胞胎同時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機率大約在30~50
%之間。而異卵雙生者同時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機率則是15 %。兄弟姊妹同時發病
的機率也同樣大約是15 %。還記得嗎?精神分裂症的機率在人口中的發生率大
約是1 %。因為同卵雙生同時發病的機率並非100 %,因此遺傳並非唯一的因素。
然而,同卵雙生雙胞胎同時發病的機率的確比異卵雙生來的高,因此遺傳的確扮
演著某種角色。
領養兒的研究
某些研究則著眼於幼年曾被領養,而後來發展出精神分裂症的人。有一項研究
(Kety et al., 1968) 發現被領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原生家庭的親屬也罹患精神分
裂症的機率是13%,但是其領養家庭的成員則只有2%的機率發生精神分裂症。
這些研究支持支持遺傳的確在精神分裂症扮演著某種角色。如果您想要學習更



多有關於遺傳在精神分裂症所扮演的角色,請見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遺
傳與心理疾病網頁。
環境 可能會引發精神分裂症的非遺傳因子包括:家庭的壓力,缺乏社交活動,
在幼年時曾受到病毒感染。遺傳因子與非遺傳因子(環境因素)以某種未知的方
式導致精神分裂症的發生。
神經傳導物質
許多研究著眼於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在精神分裂症的發展過程當中可能扮演的
角色。以往大部分的研究多半把焦點放在一種名為多巴胺(dopamine)的神經傳
導物質上。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理論所闡述的是腦中多巴胺過度活化而導致精神
分裂症的發生。有一些證據強烈支持多巴胺理論,但是也有一些研究結果並不支
持此理論。
多重人格的產生與童年創傷有密切相關,尤其是性侵害。患者的男女比(1:9)可以
作為佐證,這或許是女孩比男孩易受到性侵害的緣故。當受到難以應付的衝擊
時,患者以「放空」的方式,以達到「這件事不是發生在我身上」的感覺,或者
是個人的精神壓力,或是想逃避一些不願面對的事,都是造成人格分裂的成因。
(註二)
常發生於兒童期時的創傷,如見到家人的死亡,或者是恐怖的祭祠活動造成的心
理創傷,或是幼年時遭到性侵,父母離異、家庭暴力等都是造成人格分裂的成因
之一。
E.相關作品
1.《24個比利》(英語: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是擁有心理學背景的作家
丹尼爾•凱斯於1981年出版的一本描述多重人格患者威廉•密雷根(Billy
Milligan)的真人真事的傳記式小說。本書敘述比利於1977年因犯下連續強暴案
而遭美國俄亥俄州警方逮捕。但他卻對自己犯下的罪行毫無記憶。後來他經過徹
底的精神檢查,發現他患有多重人格。包含原本的比利,共有24個人格在他體
內。最後他在4位精神科醫師和5位心理學家共同宣示證明下,被獲判無罪。此
書使得多重人格症這種罕見的心理疾病為眾人注目。
一個犯下四個搶劫、三個強姦、四個傷害罪的重刑犯,最後竟然獲判無罪-----


這是怎麼回事?
《24個比利》
一個人到底可以擁有幾種人格?
答案是:至少二十四種,因為,它真的發生了。
威廉‧密里根,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犯罪人,因為他是
一位多重人格分裂患者,依照心神喪失行為不罰的原理,最終獲判無罪。
經過心理醫師及專家的鑑定,發現他不但患有人格分裂症,而且分裂後的不同
人格竟多達24種。(註三)
F.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抗精神藥物可能的副作用
1. 出現與巴金森氏症類似的症狀-發抖、肌肉僵硬、面無表情
2. 肌張力不全症(Dystonia)-身上的肌肉發生異常持續性的收縮,以致於
身體的某些部位扭曲及不自主的運動
3. 失眠
4. 遲發性不自主運動Tardive dyskinesia-臉部、嘴巴以及身體不由自主的動
來動去。包括用嘴唇發出波波的聲響或是咀嚼的聲音。大約有25-40%的
病人服用了這些藥物幾年之後,出現這些副作用。
5. 體重增加
6. 皮膚病
個別輔導
抗精神藥物並無法減輕精神分裂的所有症狀。而且,精神分裂症患者很可能在他
們政要發展專業技能以及個人事業的階段卻發病了,而無法成為社會上有用的
人。然而,心理治療、家庭治療以及直能訓練可以配合著抗精神藥物來幫助這些
患者重返社會。



藥物
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藥物稱為''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這類藥物首先發展
於1950 年。他們為治療精神分裂症提供了很好的療效。不同型式的抗精神藥物
分別擅於治療此疾病不同的症狀,而且不會有成癮性。這個藥物並不會使這個疾
病痊癒,但是他們的確能減輕症狀。
抗精神分裂藥物
學名商品名註釋
Chlorpromazine Thorazine
第一種發展出來的抗精神
藥物。
Chlorprothixene Taractan
Clozapine Clozaril
不會造成遲發性不自主運
動(tardive dyskinesia) (請
看下方副作用的說明) 但
是有1~2%的機率會發展出
白血球數量過低的問題。
Fluphenazine Prolixin 一種屬於phenothiazine類

的抗精神藥物
Haloperidol Haldol
Loxapine Loxantane 非phenothiazine類藥物
Mesoridazine Serentil
Molindone Moban
Olanzapine Zyprexa
阻斷血清素以及多巴胺接
受器的藥物
Perphenazine Trilafon
Quetiapine Seroquel
阻斷某些血清素以及多巴
胺接受器; 1997年首度問

Risperidone Risperdal
阻斷某些血清素以及多巴
胺接受器
Thioridazine Mellaril
同樣也被使用來當作鎮定

Thiothixene Navane
Trifluoperazine Stelazine 也被用來控制焦慮和緊張

抗精神藥物可能的副作用
1. 出現與巴金森氏症類似的症狀-發抖、肌肉僵硬、面無表情
2. 肌張力不全症(Dystonia)-身上的肌肉發生異常持續性的收縮,以致於
身體的某些部位扭曲及不自主的運動
3. 失眠
4. 遲發性不自主運動Tardive dyskinesia-臉部、嘴巴以及身體不由自主的動
來動去。包括用嘴唇發出波波的聲響或是咀嚼的聲音。大約有25-40%的
病人服用了這些藥物幾年之後,出現這些副作用。
5. 體重增加
6. 皮膚病


(註四)
G.相關新聞:
有一名女性因車禍背部輕微受傷,3 個月無法行走,即使在攙扶下也只
能站立;但是她卻在與精神科醫師會談時,在眾人訝異的驚呼中突然站
了起來,並跳起優雅的華爾滋,宛若另外一個人…。成大醫院精神部醫
師韓誠一表示,這名女性是「多重人格障礙症」患者,她的2 種性格出現
截然不同的行為與態度。這類臨床個案九成以上是女性,常於青春期晚期
及成年早期被診斷出來,約八成病人在孩童時期曾有被身體虐待或性虐待
的經驗,或遭受幼年失親的痛苦。他說,多重人格障礙症常與一些精神疾
病共存,包含︰焦慮性疾患、情感性疾患、擬身體障礙症、性功能障礙、
物質關聯疾患、飲食或睡眠疾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甚至不同的人格
也可能罹患不同的精神疾病。而約三分之二的個案在病程中曾嘗試自殺。
(註五)

人格分裂,已經是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因患病者常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犯罪,
這是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這種病以壓力大者居多,因不願面對現實生活,來逃避
現實的一種方式,有效解決這種病的方式,就是有效的減壓,盡量別太過於壓抑自
己,造成自己有很大的壓力。
gaolu
經典會員
經典會員
文章: 455
註冊時間: 2009-05-19 10:23 星期二

Re: 官能症

文章gaolu » 2012-03-28 8:43 星期三

不要罵我 _嘻嘻

或許會讓許多人看了後吃不下飯更加緊張

其實這些論文是不應該給患者看的 _是要給患者的家人看

但台灣的醫生沒有盡到他們該做的責任

太過於馬虎草率

不要小看官能症(精神類患者)

若是繼續增加是會導致國家衰退

都已經有20年多之久_台灣的立法委員都在大便_還沒有立法給患者一個安全安定的家園

說明白一點 _好的沒份_壞的卻是我們的

在社會上題到工作就被認定是精神病_在法律上說你是正常人一率平等判決

不用在欺騙自己_承認自己我們要走的是爭取一條屬於我們的空間活命的地位

說說幾句安慰的話有用嗎

到不如實際點_爭取跟國家拿我們的該有的

你越不去承認自己_誰會幫你立法_誰會保護你

我們要走的路不是一直在欺騙自己

而是要爭取自己的空間_官能症的人就是不團結_才得不到別人的尊重與福利

你的力量能大到什麼程度_能幫到多少_還是需要靠國家來協助才是上上之策

各大醫院患者是滿滿皆是為何醫生們沒有題報給國家

連最差的中國大陸_他們政府都開始在擔心這問題

而台灣呢_天大的笑話

各官員一代不如一代
gaolu
經典會員
經典會員
文章: 455
註冊時間: 2009-05-19 10:23 星期二

Re: 官能症

文章gaolu » 2012-03-28 9:53 星期三

今天發表的這二篇是憂鬱症

改天有時間在發表恐慌症

許多醫生都誤認恐慌跟憂鬱症是同一類_其實不

錯錯錯_完全是不同的

恐慌症來自心臟而非大腦

就如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原理

心臟與大腦目前2012年已經不敢在說是大腦控制心臟了

科學驗證_心臟也是控制大腦的功能

會導致恐慌症目前有許多研究者不在從腦神經方向去研究

改從磁場_磁波

地球的地心引力產生變化造成磁場失衡

人體不單只是細胞組織_還包含了電

人體是有電力的

那種電不是家用電的電力

會造成恐慌症_目前有蹟橡發現磁場影響心臟讓他動率不均

整個人體的磁場失衡_腦波也受到影響

至而變成腦神經發佈錯誤訊息_心臟無法正常運作導致血液氧氣運作錯亂

科學驗證一
氣候變化有二尖伴問題的人馬上出現症狀

氣候是屬於磁場變化_因而讓研究者重大發現這個疑點

改天有機會在把研究資料發佈給大家參考有關恐慌症的最新研究成果

但我可以透露一點_有些國家已將恐慌症者列入人類的未來者

從研究恐慌症者發現患者能視應人類無法達到的環境

但遺憾的事研究時出現一個障礙_會影響到腦部以目前科技還沒辦法去克服這問題

因為還沒弄清楚是大腦控制心臟還是心臟控制腦部

所以啦_講的很明了_不能在講下去會影響大家的病情


不過你們安_我是自願犧牲者_將來會有新突破

台灣的醫生加油_不要老是用別人的研究成果

多花點時間在研究上

可以透露給你們醫生_在國外以發生許多藥物上的突變

要小心使用藥物

其他不多說了

我自己的那個小兒子_問題一大堆

快發瘋了

也只能認命

這些內容希望大家不要誤會想歪了

我非常希望台灣能有自己的研發

其實你們都不需要擔心_最嚴重的並不是目前你們現在的狀況

不過我可以透露一點當你突然出現無意識狀態而又常發生時就必須注意要交代家人穩住你

詳細情況及為何發生在這就不說_免得讓你們過度擔心

這些資料不要放太久反射情形很嚴重會影響其他人apple奶奶過段時間就把它刪除了_如果你認為有需要就備份起來
gaolu
經典會員
經典會員
文章: 455
註冊時間: 2009-05-19 10:23 星期二

Re: 官能症

文章gaolu » 2012-03-29 20:58 星期四

恐慌症(PANIC DISORDER)


恐慌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更是急診室中的常客,主要症狀為心悸、呼吸急促、焦慮及恐懼等,因為常被患者及第一線的醫生誤認為心臟病發作或有某些重大潛在的疾病,而做了許多不必要的檢查,非但浪費了醫療資源,延誤了治療時效,更導致病患的社會功能、職業功能的障礙及經濟拮据。在此我們做一簡易的介紹,提供第一線醫生、病患及家屬對恐慌症的認識。

恐慌症的特徵是自發性的(SPONTANEOUS ATTACK)恐慌發作(PANIC ATTACK),主要症狀是在事先毫無預警情況下,突然發生極度的恐懼、害怕和不適感,同時伴隨著心悸、大汗、顫抖、呼吸急促或窒息的感覺、胸痛或胸部不適、噁心或腹部不適、頭昏或頭重腳輕、自我感喪失、脫離現實、怕自己失去控制或發瘋、恐懼即將要死去、感覺異常、潮濕或發冷等症狀。在精神科的診斷手冊中至少要有上列四個或更多的症狀,而且反覆發作,並與外界環境中的刺激等因素無關,以及最少需要發作兩次以上才能確定診斷。

這一突來的發作大約在數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內很快的達到一高峰,同時患者有一種大難臨頭即將要被毀滅的感覺,而急於立刻逃離現場。發病時患者常到急診室去尋求治療,他們常描述有極度的恐懼、害怕、焦慮,認為自己即將死亡、失去控制、心臟病發作或中風,及將要發狂等等。恐慌發作(PANIC ATTACK)的重覆發生常常併有PHOBIC AVOIDANCE和懼曠症(AGORAPHOBIA),臨床發現70%~90%的恐慌症患者有AVOIDANCE。30%~40%的恐慌症合併懼曠症,以致患者有怕搭乘飛機,公共汽車,不敢開車或開車上高速公路,嚴重的則害怕一人在家及不敢上街等等。在恐慌症患者中有50%~65%會發生重鬱症,將近1/3的患者同時有恐慌症及重鬱症兩者存在,憂鬱症常在恐慌症之前發病。另外的2/3患者重鬱症與恐慌症同時或在恐慌症之後發生。某些病患因不斷飲酒或服用鎮靜劑、安眠藥等藥物來減除焦慮,結果造成了酒癮或藥癮。由於恐慌症發作,也可使人的生活品質降低,包括社會及婚姻生活障礙及經濟上的依賴別人等。

恐慌症主要在青春期及成人期的早期發生,另一部份人發生在35~40歲之間,有少數病患在兒童期發病,45歲以後發病的較少,其病程為慢性,有些病例在突發一次恐慌發作後,相隔幾年後再發。懼曠症可在病程中任何時間發作,但經常在發病的第一年發生。某些病例,恐慌發作減輕或緩解而懼曠症也隨之減緩,另一部份不論恐慌發作存在與否,而懼曠症則變為慢性化了。

恐慌發作的次數和輕重程度因人而異,有的人一週一次發作很規律,一直持續幾個月。有些人在一週內天天有短暫的發作,然後間隔數週或數月沒有發作,也有人在幾年中很少發作,在臨床上所見到的不一定和上述的發作完全符合,有人突然發生恐懼、焦慮,而僅合併少數上述的幾個症狀。

由於煩惱恐慌發作的它的影響,許多恐慌症的病患經常或斷斷續續的感到焦慮,這種焦慮並非針對某一種特殊場所或事物而產生的。他們常把身體上的某一小症狀或因藥物引起來的一些小小副作用,預期為一場重大疾病的來臨,例如頭痛常常會誤認為長了腦瘤等等。這一類型的病患,常常無法承受因藥物引起的一些輕微的副作用,並經常需要醫生的再三保證。雖然目前恐慌症已有較先進的治療方法,但仍有二分之一的病患未曾接受過專科醫師的診斷和治療,或者被診斷錯誤。這源由於病患去看的是開業醫師、一般內科醫師或急診醫師,而主訴則偏重在心悸、呼吸困難、胸痛、頭昏等身體症狀(SOMATIC COMPLAINTS),而這些症狀又與心肌梗塞等內科潛在的重大疾病類似,而誤導醫師診斷方向。

在一些病患中,當重要的人際關係發生變故時,如離婚、死亡、離家在外獨居等等,會使其病情加重或復發,由於恐慌症的反覆發生,結果使他們喪失應有的道德觀念,而變得氣餒、不知羞恥、沮喪等。患者由於經常跑急診室尋求幫助,或不斷的看醫生做檢查,而曠職、曠課,最後被解僱或退學。還有一部份患者害怕此一現象,係一尚未診斷出來而對生命有重大影響的疾病,如心臟病、抽搐等等,任憑醫師的再三保證及一系列的實驗室檢查,患者依然恐慌、焦慮、懷疑,而不相信他沒有重大疾病的解釋。

精神科疾病領中,處處都會見恐慌發作(PANIC ATTACK),它可以發生在焦慮症、情感型疾病(MOOD DISORDERS)、中毒及脫癮症等等,也可以在某些內科的疾病中出現。因此第一線醫生要考慮到與下列疾病做一鑑別診斷:

一、 內科疾病方面:

A. THYROID DYSFUNCTION (1) 甲狀腺機能抗進 (2) 甲狀腺機能不足

B. PARATHYROID DYSFUNCTION (1) 副甲狀腺機能抗進 (2) 副甲狀腺機能不足

C. ADERNAL DYSFUNCTION 嗜鉻細胞瘤(PHEOCHROMOCYTOMA)

D. VESTIBULAR DYSFUNCTION

E. SEIZURE DISORDER

F. C.N.S STIMULANT INTOXICATION(如咖啡因、安非他命等)

G. CARDIAC CONDITION 心律不整,二尖脫垂,SUPE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急性心肌梗塞等。

H. 低血糖

二、 精神科方面:

A. OTHER ANXIETY DISORDER: 如:SOCIAL PHOBIA,SPECIFIC PHOBIA,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及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B. SUBSTANCE-RELATED DISORDER

C. AFFECTIVE DISORDER

如果已經確認是恐慌症,則大量的實驗室試驗並無助益,當患者主訴有太多的身體症狀(SOMATIC COMPAINTS)時,要做一明確的診斷並非易事。仔細查詢病史和物理檢查,可以幫助醫師發現潛在的內科疾病,內科方面的檢查包括血液的常規檢查、電解質、血糖試驗、UREA、CREATININE、鈣、肝功能試驗、甲狀腺試驗、尿液常規試驗、心電圖等,經由這些試驗可以過濾出甲狀腺及副甲狀線疾病、低血糖及心臟病等等,如果懷疑有藥物濫用病史時,要做藥物監測試驗。臨床上視病情需要可以做進一步的檢查。胸痛及有其他心、肺危險因素時,要做心臟酵素及胸部X光檢查。若病患有持續性的心悸及心律不整等現象,需要做24HRS心電圖查出原因來。MVP可由心臟超音波幫助診斷。若過度呼吸而和併有器質性症狀時,應予胸部X光及肺功能檢查。有疑似神經症狀時,如軟弱無力、意識喪失、定向力損壞、嗅幻覺及其他症狀,而有顳葉癲癇、多發性硬化症、顱內腫瘤等可能時,應當仔細予以神經檢查或耳神經學檢查(OTONEUROLOGICAL EX.),或視需要而做EEG,CT或MRI予以確定。其他少見的疾病在此我們不再贅述。

雖然恐慌正為慢性而起伏不定(FLUCTUATION),但長期觀察,其預後還是很好,國外一項2~8年的調查中有30%~40%的病患預後良好,30%~50%仍有一些症狀存在,但可以維持正常生活及工作,僅有10%~20%的患者病情沒有改變,而其正常功能亦受到影響。

有關恐慌症的治療,由於醫藥科技的發達,目前已有多種先進而功效優良的藥物,再配合上COGNITIVE-BEHAVIORAL TREATMENT等,效果更為顯著
gaolu
經典會員
經典會員
文章: 455
註冊時間: 2009-05-19 10:23 星期二

Re: 官能症

文章gaolu » 2012-03-29 21:18 星期四

下次回來在補一些強迫症的資料

我提供的資料都是100%正確的是從醫學中心拿到的資料

希望能給同學們有較正確的知識_知道以後方向怎麼走_從那裡開始

之前有個同學叫jj什麼的我忘了_你就是屬於咖啡引起的

目前有在研究恐慌症的來源_研究出的初步已經證實不是從腦部引起_還差一些更明顯證據

但有一點可以非常肯定_剛發生的患者你強烈要求醫院讓你住院_打點滴_將體內外來的不知名成份讓他排除在體內

經臨床實驗有95%的人可以完全康復_出院後就不會在復發

還有上面我打的一些內科因素要做處理

其他的機密暫時不公開_等到完全驗證時才能告知

但我可以透露一下_將來恐慌症不採用藥物會以開刀方式安裝電子設備裝在體內
懶羊羊
基本會員
基本會員
文章: 13
註冊時間: 2012-03-24 1:32 星期六

Re: 官能症

文章懶羊羊 » 2012-03-29 22:01 星期四

恐慌症應該是全身神經過於敏感所引起的吧,裝電子儀器有用嗎?
心臟只是恐慌所引發症狀的一部份而已,
神經遍佈全身,有時候是喘不過氣的感覺,有時候是頭暈,
有時候是肉跳,所以,您的學說是否要update一下?
gaolu
經典會員
經典會員
文章: 455
註冊時間: 2009-05-19 10:23 星期二

Re: 官能症

文章gaolu » 2012-03-30 23:37 星期五

懶羊羊 寫:恐慌症應該是全身神經過於敏感所引起的吧,裝電子儀器有用嗎?
心臟只是恐慌所引發症狀的一部份而已,
神經遍佈全身,有時候是喘不過氣的感覺,有時候是頭暈,
有時候是肉跳,所以,您的學說是否要update一下?


易物生及是形_若有若無

懶洋洋何時來去喝杯咖啡_要有演奏的喔

回到「互動關懷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