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余德慧教授

從自助 互助 到助人是最美麗的昇華
對象:恐慌症 焦慮症 憂鬱症 強迫症 心身症˙˙等體驗者 ,康復者 ,家屬 ,或關懷此議題的朋友.
宗旨: 開放此園地供網友彼此症狀討論, 經驗分享 ,情緒支持...

版主: 莊莊apple奶奶志工專區高雄分會台中分會愛心會網路志工團

版面規則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頭像
apple奶奶
版主:幸福領航員
版主:幸福領航員
文章: 5899
註冊時間: 2007-10-16 10:54 星期二

悼念余德慧教授

文章apple奶奶 » 2012-09-12 21:26 星期三

心靈工坊總編輯王桂花傳來的
一封感傷的信


各位親愛的前輩、好友、同修,收信平安:

太平洋的風,猶在花蓮七星潭海邊徐徐地吹著。

我們懷著不捨、沉重的心情向各位通知,
余德慧教授──我們最敬愛的老朋友,
在與糖尿病共處數十年之後,
於民國101年9月7日(週五)晚上八點二十四分,
在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安然過世。

住院這些日子,顧瑜君教授與醫療團隊,用「柔適照顧」的方式,
體現余德慧教授多年倡導的「人文臨床」,使之得到最有尊嚴的身心照護。

誠如余德慧教授對我們一再地勉勵:死亡不是悲劇,而是恩寵。

於今,我們安排了一場追思會,
邀請諸位前輩、好友、同修,
方便前來緬懷並送別余德慧教授最後一程。
時間:2012年9月21日(週五)下午2點整。
地點:慈濟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2H120演藝廳(花蓮市介仁街67號)。

慨歎良師驟然殞落,唯願益友精神長存!

最後,深深祝福各位前輩、好友、同修,
平安、健康、喜樂。

顧瑜君 暨 余德慧教授治喪小組
謹識
2012年9月10日
頭像
apple奶奶
版主:幸福領航員
版主:幸福領航員
文章: 5899
註冊時間: 2007-10-16 10:54 星期二

Re: 悼念余德慧教授

文章apple奶奶 » 2012-09-12 21:28 星期三

台灣屏東人,民國四十年生,台灣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張老師月刊總編輯、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教授、東華大學臨床與諮商心理學系(現更名為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創系主任、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也是心靈工坊文化公司諮詢顧問召集人。
  
  他是台灣心理學界最喜歡把人「逼到底線」的心理學家,他說「人生就是一場破局」,要把這個破局當成站立點;人要懂得「下身落命」,把自己放到最低點;要「為失敗而活」,在崩毀感中過日子;他引導我們在「情色」的世界大步前行,而不是寸步難行。   

  他是台灣心理界的異類─ 像個素樸的偵探,在日常生活裡無可置疑之處尋找疑點,在人生圓滿之處捕捉隙縫。讀他的文章很痛苦,因為他常常反轉了我們舊有的思考方式,打翻了我們原來熟悉的生命圖象;讀他的文章很爽,因為他往往逼我們進一步認識自己,在卡住的地方慢慢找到一個鬆口。
  
  他是張老師月刊的催生者、作者、總編輯、顧問,也是嗅覺敏銳的書探子,「金賽性學報告」、「海蒂報告」、「前世今生」、「西藏生死書」、「清貧思想」等重量級出版品皆帶領話題,蔚為風潮。
  
  他早年從事臨床心理學,擔任心理學教授二十餘年,之後因覺人的世界跟文化、經濟、生活等息息相關,在加州柏克萊大學開始埋首於心理、醫療人類學,同時也浸淫在詮釋現象心理學、宗教與臨終照顧等研究領域。
  
  一九九○年代,他已看出心靈學是未來的趨勢,因為這門學問將引領人類了然人生的根本態度,教導人如何建立一個真誠的生活;一九九二年,他與楊國樞教授在台大心理系開設了國內第一門「生死學」課程,當時,每一堂課都大爆滿。   
  一九九七年他開始在花蓮慈濟醫院的心蓮病房擔任志工,開始接觸臨終病人,親身體證生死,並在慈濟大學重新開設「生死學」課程,以海德格、齊克果的思想為經緯,二○○六年八月自東華大學退休,轉任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101學年度更名為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近幾年在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的學術表現及貢獻如下:
二○○五年:探索癌末處境聖世界的形成的研究。發表於《生死學研究》。

二○○六年:臨終啟悟的研究。目的在於探討臨終啟悟的生發機制。發表於《生死學研究》。

二○○七-二○○八年:心靈療癒的非技術探討。提出柔適照顧的概念:虛無縹緲的幻想、夢思與無目的性的塗鴉、無調的音樂(頌缽)與無心捏陶等活動,對臨終者的療癒作用。發表的文章有「柔適照顧導言」、「相遇與凝視」,研究論文有「頌缽者療癒機制初探」。

二○○九-二○一○年:「人文臨床與療癒」教研社群的建立。計畫目的在於激發人文社會學者願意走入苦難現場,並將苦難處境做為知識再生產的母體。

二○一○年-二○一二年,國科會計畫系列性探討「身體性」問題,包括--病人膚慰技術的探索、身體內景的現象學描述研究、身念住身體技術的現象學研究等主題,不但持續回到生命現場探討生死議題,更以現象學心理學方法打開為身體感的空間的描述與為身體感的內時間描述,建構人文臨床的新研究路數。
頭像
apple奶奶
版主:幸福領航員
版主:幸福領航員
文章: 5899
註冊時間: 2007-10-16 10:54 星期二

Re: 悼念余德慧教授

文章apple奶奶 » 2012-09-12 21:31 星期三

我以尊敬的心
轉貼此信
和余教授生平簡介
悼念余教授
fisher
熱心會員
熱心會員
文章: 119
註冊時間: 2012-05-06 18:54 星期天

Re: 悼念余德慧教授

文章fisher » 2012-09-12 22:07 星期三

他曾經
或者是總是躑躅在星光下的荒蕪小徑
在那個時候
他的思緒像午夜星空般清澈
好像牽引了過往哲者們的低聲吟唱
有時候生命就是自己的心跳
那真的再真實也不過的

沒有這承載心思的肉體
人世間的喜怒哀樂也無從依附

所以他常走過的留下的足跡
後來都化為停格的記憶
提醒著我們
這些到頭來終將成為岸邊的景色
在靜默之中
緩緩流淌而過

最後他告訴我們
「人生宛若幽靜長河」

謹此向這位最後的守夜人致敬
JI
頭像
apple奶奶
版主:幸福領航員
版主:幸福領航員
文章: 5899
註冊時間: 2007-10-16 10:54 星期二

Re: 悼念余德慧教授

文章apple奶奶 » 2012-09-13 2:54 星期四

Dear Fisher

每個時代
總會有一些知名的 或無名的英雄
在自己擅長的領域 努力創建 撒播某種新的思想
影響著這個世代 或代代...

余教授即是之一

他的天命完成後
這趟人間之旅暫時休息
等待下一趟

我們說是哀傷悼念他
不如說是含淚歡送他
patchouli
熱心會員
熱心會員
文章: 127
註冊時間: 2012-04-15 21:57 星期天

Re: 悼念余德慧教授

文章patchouli » 2012-09-14 20:29 星期五

記得以前當兵有段期間,壓力非常大,有一次收假當天,心情異常煩悶,因此就去書店買了"張老師月刊"來看,那一期的標題專文正是余德慧老師所寫的,那篇文章我在軍營中反覆看了多次,覺得就像一股涓涓溪流,淌入我當時壓力已至臨界點且異常乾枯的心靈,帶給我清涼的感受。自此之後,每期的張老師月刊就成了我軍中的精神倚靠,每當精神壓力大到讓我感到很痛苦的時候,就會想找余老師的文章,一字一句反覆咀嚼,就這樣一直 (淚眼汪汪) 到退伍。而這些由余德慧老師所撰寫的標題文章,後來被集結成冊,其中一本叫做"觀山觀雲觀生死",另一本的名字我忘了。

感謝余老師的文章陪我渡過那段苦悶的時光,余老師,謝謝你.......

回到「互動關懷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