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從自助 互助 到助人是最美麗的昇華
對象:恐慌症 焦慮症 憂鬱症 強迫症 心身症˙˙等體驗者 ,康復者 ,家屬 ,或關懷此議題的朋友.
宗旨: 開放此園地供網友彼此症狀討論, 經驗分享 ,情緒支持...

版主: 莊莊apple奶奶志工專區高雄分會台中分會愛心會網路志工團

版面規則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向日葵
大咖會員
大咖會員
文章: 280
註冊時間: 2006-08-07 11:21 星期一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文章向日葵 » 2015-07-15 20:25 星期三

joy 寫:我以前掛號過
跟演藝圈人士有很多接觸的精神科醫生
其實他們上通告, 一集可能就上萬元酬勞 ,比健保看診還賺 , 其實跟我無關 , 只是曾領藥時被要求簽名 ,而相同處方的藥在醫院拿, 並不必簽名;
再加上無故曾遭口語霸凌, 故心生不滿, 不過就算了 ,學到了一件事 , -在診所就醫自己要小心跟"簽名"有關的事


我沒碰過要簽名的..很好奇...不過你說高劑量的問題..每個醫生看法不同..比如讚安諾(我目前已經沒吃)...當初我醫生就會告訴我一天最多不能超過4顆(白色的)...另外我也會自己上網看最高劑量是多少..其實丫..我在同一個醫院不同的醫生對劑量也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不用太去計較..很早以前愛心會的脫老醫生就說過老病號有的還比醫生知道需要的藥量...當然醫生還是有他專業性...因為他們接觸的病人比我們多..對於藥物產生的問題也會比我們瞭解...以上是我的看法
joy
大咖會員
大咖會員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14-10-15 21:53 星期三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文章joy » 2015-07-18 12:36 星期六

整合療法, 自然療法, 才是終身伴隨自己的安全方式; 精神科醫生開出高劑量藥物, 他們幾乎都不會涉及刑法業務過失傷害罪, 副作用之害是由服藥者獨自承受風險 !
joy
大咖會員
大咖會員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14-10-15 21:53 星期三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文章joy » 2015-07-18 12:56 星期六

醫生這個職業和司機,船長,褓姆等職業一樣,比一般職業容易發生刑法業務過失傷害罪的風險(但是不包含:精神科醫生 ,故此職業可能造成濫開藥)
joy
大咖會員
大咖會員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14-10-15 21:53 星期三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文章joy » 2015-07-18 13:58 星期六

我以前掛號過一個號稱 "精神科住院醫生人人口袋皆有一冊他寫的藥理學書"
的老醫生門診 -嚇死了 ! 心得 : 非藥物的自然療法(不必刻意去找自然醫學門診)才是伴隨自己終身的安全方式
joy
大咖會員
大咖會員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14-10-15 21:53 星期三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文章joy » 2015-07-18 22:11 星期六

真正的好醫生是秉持病人身體健康的利益凌駕於一切 , 關心藥物副作用帶給人的傷害
joy
大咖會員
大咖會員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14-10-15 21:53 星期三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文章joy » 2015-07-19 18:47 星期天

生物精神醫學不是全面性的觀點, 有些研究過度的人, 還會漸漸變得不重視別人的心理感受呢 !
joy
大咖會員
大咖會員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14-10-15 21:53 星期三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文章joy » 2015-07-19 20:13 星期天

曾在某家大醫院就醫
門診初診由護理師先問幾個問題 並寫下來
她再轉交給醫生
問題有 :身高體重 婚姻狀況 和 學歷

問身高體重很平常 每一科幾乎都會問
問婚姻狀況則跟 精神科藥物副作用常造成已婚者O功能障礙有關
而問學歷是哪一程度 我認為不必要
joy
大咖會員
大咖會員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14-10-15 21:53 星期三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文章joy » 2015-07-20 11:55 星期一

生物精神醫學(只以生物學觀點來看待一個人的精神症狀)背景的醫生絕不會主動對掛號者提及"非藥物的替代療法"

就如同整形外科診所不會主動對諮詢者提及麻醉的"惡性高熱解藥庫存"
joy
大咖會員
大咖會員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14-10-15 21:53 星期三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文章joy » 2015-07-25 17:39 星期六

我以前曾掛號過一些人的門診 累積得到的經驗
有些醫生抱持的自私心態是: 別人吃我開出的藥之後發生的副作用與我無關, 我要的是發大財(例一:吸引製作人邀約, 電視通告越多 ,酬勞就越多, 比看診賺得還多; 例二:累積了某種經歷之後 , 獲邀參與政府補助的國際研討會, 累積的出席費比門診賺得還多 ) 在最短的時間之內 , 獲利最高 (經濟學機會成本的概念) 看診三小時的獲利不如錄一集電視通告約一兩小時(後者時間短 ,賺得更多, 故盡量爭取之) 陌生人掛我的號吃我開出的藥, 副作用之苦與我無關, 那是藥廠的事 !
joy
大咖會員
大咖會員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14-10-15 21:53 星期三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文章joy » 2015-07-25 22:32 星期六

另有人掛號過常接電視通告的醫生診所門診 , 後來改去六月底剛結束所有門診的公園路健保局附設門診看 , 後來因就醫方便的原因又回去前者那邊看 , 沒想到前者發現掛號者間隔兩個月又來 , 竟然問了這樣的話(跟病情無關) : 他很好奇那邊掛號費多少 ?

由此可知 "算計" 在某些醫生的腦海中比病人服藥後的副作用更加重要 ! (接電視通告的酬勞比門診容易賺)
joy
大咖會員
大咖會員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14-10-15 21:53 星期三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文章joy » 2015-07-25 23:20 星期六

只能說 : 有的醫生受到錄通告的高酬勞吸引 , 所以對通告來者不拒 , 但實際掛他門診 , 卻是不想理會別人服藥物後的副作用 (若掛號者是電視圈的人, 他可能就理會了吧 ,因電視圈是他獲利的最重要來源)
joy
大咖會員
大咖會員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14-10-15 21:53 星期三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文章joy » 2015-07-25 23:45 星期六

"如何動腦筋吸引各大電視節目製作人持續發通告給自己"是上述醫生第一關切的事 ,而別人服用他開的藥的副作用 ,大概是排在最末段吧
joy
大咖會員
大咖會員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14-10-15 21:53 星期三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文章joy » 2015-07-27 23:16 星期一

醫藥外行人不知 - 有ㄧ些醫生是有地雷區的 ("抗憂鬱劑"也是其中之一) 回診時只因提到副作用無故遭斥責, 勿內疚 ,還以為自己犯錯 ,這樣的想法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反而不利
joy
大咖會員
大咖會員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14-10-15 21:53 星期三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文章joy » 2015-07-29 23:15 星期三

精神科醫生對病人病情沒有期待(別科有) , 由於這一科門診遇到情緒失控. 講話具侵略性的病人比別科多 , 醫生內心分類的標準可能是希望"講話具侵略性"的病人去找同業 , "講話不具侵略性"的病人則多多益善
joy
大咖會員
大咖會員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14-10-15 21:53 星期三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文章joy » 2015-07-31 19:17 星期五

有的醫生會騙病人服用高劑量抗憂鬱劑 (有的診所給散裝藥 ,藥袋上的副作用欄完全空白, 收據也沒有列印可能的副作用), 也絕口不提心理諮商

可能跟 " 行騙者快感 : 不道德行為可帶來意外的情感效益 "有關 ; 行騙後的興奮感,則可能來源於「人們對自己的小聰明感到沾沾自喜」

http://m.cn.nytimes.com/health/20131202 ... g/zh-hant/

回到「互動關懷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