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末台灣精神醫學會大會
由官網得知 - 這一科的現況是醫藥密不可分, 如 : OO研究論文獎 (OO是藥廠名 ,得獎者是醫師)
不適合服藥者 ,自己需找別種療法才能保護自己
跟精神科相關的新聞
版主: 莊莊、apple奶奶、志工專區、高雄分會、台中分會、愛心會網路志工團
版面規則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Re: 跟精神科相關的新聞
台灣精神醫學會/ 消息公告 / 2015 WPAIC (點入裡面閱讀 , 可得知藥廠的影響力 , 研究論文獎之類的)
Re: 跟精神科相關的新聞
由台灣精神醫學會的網站消息公告得知 , 精神醫學跟藥物綁得緊緊的 , 故勿相信有的醫生堅持藥物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 "多元化處理"才能保護自己
Re: 跟精神科相關的新聞
崩壞的醫療之-救救「生化卡藥人」
新聞來源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1202/744750/?utm_source=FB
2015年12月02日12:13
作者:陳宜姍(藥師)
上週有一則新聞標題是「精障病患誰來救」,由立委楊玉欣領軍質詢衛福部精障朋友照護問題,其中提到了一件很耐人尋味的事情,即精障朋友有重複住院出院的現象。據學者研究指出,我國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一年內再住院率達20%。
健保美意,設置精神科或身心科。在民眾的理想中,該是傾聽協助有心靈困擾的人們走出困境,及引導人們提升生活的能力。事實則非如此,精神科醫生的醫治方式,多是看診,貼一個標籤(病名),再開藥的模式。通常當處方藥吃了導致失眠副作用後,再加開一顆安眠藥,導致抽搐後,再加開一顆抗焦慮或抗癲癇藥。病人表示沒有好轉時,就換一種藥。就這麼一直吃一直吃,治不好也停不了藥,造成了一堆「生化卡藥人」:卡在藥物副作用,想停,但停了會生不如死的一群人。這一群生化卡藥人,原本的問題可能還沒解決,現在又加上藥物副作用的困擾,真是叫人不憂鬱也難。
以下的事情,說出來可能難以置信,但是,有些精神科藥物長期服用的副作用,絕對是你想不到的。它可能導致遲發性運動障礙或藥物誘發的躁動,而且發生率沒有想像中低。遲發性運動障礙使患者的症狀表現好似神經退化疾病,例如不自主眨眼、手臂扭曲放不下來等等,這是一種幾近不可逆的症狀。藥物副作用導致的躁動,讓病患明顯的較具攻擊性。一個正常人,都可能因為這種藥物副作用的反應,而被視為生病,或太過暴力而被送進精神病院。當這種不尋常的反應,發生在曾經有精障病歷的民眾身上,那麼就很可能再度送進醫院了。這會不會是精障病友進進出出病院的其中一項原因呢?
當了二十年藥師,我觀察到最近幾年精神科藥物真的太濫用了,除非你不看醫生,否則幾乎人人都有機會拿到這些影響心智及成癮依賴性的藥物,而且副作用真不少。身為藥師,我呼籲解鈴還需繫鈴人。醫生們有責任協助民眾暸解治療方法及用藥,治療時間及用藥風險。當藥物無法治癒病人,只是控制病情,也應該清楚告知。除了開藥,協助病患戒斷成癮性藥物,更是醫生的責任!
精神障礙需要許多的關懷和耐心,陪他們一起走過生命中的幽谷,他們不該成為「生化卡藥人」,並且沒止盡的住院出院,如此不旦浪費了他們的生命,也浪費了社會資源,不是嗎?
新聞來源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1202/744750/?utm_source=FB
2015年12月02日12:13
作者:陳宜姍(藥師)
上週有一則新聞標題是「精障病患誰來救」,由立委楊玉欣領軍質詢衛福部精障朋友照護問題,其中提到了一件很耐人尋味的事情,即精障朋友有重複住院出院的現象。據學者研究指出,我國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一年內再住院率達20%。
健保美意,設置精神科或身心科。在民眾的理想中,該是傾聽協助有心靈困擾的人們走出困境,及引導人們提升生活的能力。事實則非如此,精神科醫生的醫治方式,多是看診,貼一個標籤(病名),再開藥的模式。通常當處方藥吃了導致失眠副作用後,再加開一顆安眠藥,導致抽搐後,再加開一顆抗焦慮或抗癲癇藥。病人表示沒有好轉時,就換一種藥。就這麼一直吃一直吃,治不好也停不了藥,造成了一堆「生化卡藥人」:卡在藥物副作用,想停,但停了會生不如死的一群人。這一群生化卡藥人,原本的問題可能還沒解決,現在又加上藥物副作用的困擾,真是叫人不憂鬱也難。
以下的事情,說出來可能難以置信,但是,有些精神科藥物長期服用的副作用,絕對是你想不到的。它可能導致遲發性運動障礙或藥物誘發的躁動,而且發生率沒有想像中低。遲發性運動障礙使患者的症狀表現好似神經退化疾病,例如不自主眨眼、手臂扭曲放不下來等等,這是一種幾近不可逆的症狀。藥物副作用導致的躁動,讓病患明顯的較具攻擊性。一個正常人,都可能因為這種藥物副作用的反應,而被視為生病,或太過暴力而被送進精神病院。當這種不尋常的反應,發生在曾經有精障病歷的民眾身上,那麼就很可能再度送進醫院了。這會不會是精障病友進進出出病院的其中一項原因呢?
當了二十年藥師,我觀察到最近幾年精神科藥物真的太濫用了,除非你不看醫生,否則幾乎人人都有機會拿到這些影響心智及成癮依賴性的藥物,而且副作用真不少。身為藥師,我呼籲解鈴還需繫鈴人。醫生們有責任協助民眾暸解治療方法及用藥,治療時間及用藥風險。當藥物無法治癒病人,只是控制病情,也應該清楚告知。除了開藥,協助病患戒斷成癮性藥物,更是醫生的責任!
精神障礙需要許多的關懷和耐心,陪他們一起走過生命中的幽谷,他們不該成為「生化卡藥人」,並且沒止盡的住院出院,如此不旦浪費了他們的生命,也浪費了社會資源,不是嗎?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6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