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早起覺得胸口悶 好像有一塊大石頭壓著
在家裡量血壓 有點像是高血壓前期
趁今天排休
剛才九點去衛生所掛號
護士先幫我量血壓(大型機器可能比家裡的準) 結果血壓正常
主任是家醫科醫生 排除高血壓 他說我應該是自律神經失調 不必服藥 "出去健走"即可改善
我剛才就去走十分鐘 流了汗 回到家後 發現胸悶不見了 全身好舒暢
就醫只花了一百元 (若是去精神科診所 身心科診所 可能又領了一堆抗焦慮藥回來 越吃越糟 或是被診所推銷自費自律神經檢查 再加一千多元)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版主: 莊莊、apple奶奶、志工專區、高雄分會、台中分會、愛心會網路志工團
版面規則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剛才網路搜尋印證了我早上的感受 (非精神科醫生其他科別醫生的意見相當重要)
心臟內科醫生強調,有的患者四處求醫找不出病因,最後只好求神問卜尋求心靈調適,其實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只要改善生活步調,嘗試調整工作壓力,維持每天約30分鐘的運動習慣,使身體主要系統活動力增加就能獲得改善
心臟內科醫生強調,有的患者四處求醫找不出病因,最後只好求神問卜尋求心靈調適,其實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只要改善生活步調,嘗試調整工作壓力,維持每天約30分鐘的運動習慣,使身體主要系統活動力增加就能獲得改善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衛福部網站今天的新聞 :
離胺右旋安非他命為安非他命類化學合成物質,屬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服用後在體內代謝成右旋安非他命,美國FDA核准用於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及暴食症(BED) -精神科藥物令人害怕
離胺右旋安非他命為安非他命類化學合成物質,屬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服用後在體內代謝成右旋安非他命,美國FDA核准用於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及暴食症(BED) -精神科藥物令人害怕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醫源性成癮 iatrogenic addiction 醫藥外行人不知的名詞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醫源病(英語:Iatrogenesis,iatrogenic artifact)因為醫療意見、醫療過程、藥物治療或是醫療器材(Medical device),對病患造成的任何影響。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每年10月10日是世界心理健康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衛生福利部為強調心理健康的重要,將10月擴大為心理健康月,呼籲國人一起重視「心理健康」,才能實現「No health without mental health(有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摘自衛福部網站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有ㄧ新節目 "醫師好辣" , 在]YOUTUBE也可看到
有醫師提到有些病人不懂藥理副作用, 看診沒拿到藥或藥量被減少 , 領藥時發現了 , 還會回到門診罵醫師
- 由此可之 : 會有醫師為了預防掛號者胡鬧 , 一律都給藥 ; 有些只需規律運動的症狀 , 也被開藥解決 , 而白白承受副作用之苦
有醫師提到有些病人不懂藥理副作用, 看診沒拿到藥或藥量被減少 , 領藥時發現了 , 還會回到門診罵醫師
- 由此可之 : 會有醫師為了預防掛號者胡鬧 , 一律都給藥 ; 有些只需規律運動的症狀 , 也被開藥解決 , 而白白承受副作用之苦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剛看到新聞 ,大提琴家馬友友曾受邀參加美國911,日本地震事件後的追思音樂會演奏 , 故得知- 聆聽大提琴演奏也是安撫心情的好方法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作者要強調的是開始容易,但要戒斷可能就很困難。而更糟糕的是剛開始的確有效,隨後產生的副作用可能造成很大的麻煩。- (網路搜尋到某位具公信力的內科名醫) 談論"為藥瘋狂"這本美國人寫的書 - 跟我以前服用過約連續八個月的抗憂鬱劑後的感受類似 !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我在一位臨床心理師臉書看見精神各症狀的處理方式並不同:
思覺失調症 : 就醫優先 , 強化病識感
憂鬱症 : 認知核心 , 自殺評估
焦慮 : 增加控制
(應找醫師的是思覺失調症 , 應找心理師認知行為治療的是憂鬱症)
思覺失調症 : 就醫優先 , 強化病識感
憂鬱症 : 認知核心 , 自殺評估
焦慮 : 增加控制
(應找醫師的是思覺失調症 , 應找心理師認知行為治療的是憂鬱症)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認知行為治療 - 找出憂鬱症病人想法背後的不合理的核心信念與認知架構,加以修正 (有的門診醫生醫德相當低落 , 說: 吃他開的抗憂鬱劑就會治好憂鬱症)
Re: 精神科就醫後的頓悟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12 ... A.302.html
我個人對於 "吃對藥" 這三個字很反感 , 藥那麼有效的話 , 這世上怎會有臨床心理師及諮商心理師這兩種職業的存在呢 ?
我個人對於 "吃對藥" 這三個字很反感 , 藥那麼有效的話 , 這世上怎會有臨床心理師及諮商心理師這兩種職業的存在呢 ?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