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皓
你喜歡閱讀 學習 省思 分享
許多人生道理你都懂
所以奶奶可以做的就是為你加油
「穩定狀態」與「快樂的感覺」!(學習、分享與成長!)
版主: 莊莊、apple奶奶、志工專區、高雄分會、台中分會、愛心會網路志工團
版面規則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Re: 「穩定狀態」與「快樂的感覺」!(分享與成長!)
大家好:
心靈改革,廣義可視為一場 “心靈革命" !
不知同學們是否有其它的想法,請 不妨提出,大家討論討論也不錯。
革命,本佛教之術語,來自佛經。
最早引用佛經的革命一詞者是武則天,武則天把自己登基稱帝這件事認為是革命。
革命一詞,政治學上的經常相對概念是「改革」。
前者指對現行體制的推翻或取代,而後者則是體制內的稍大規模修改,通常是系統性的計畫。
在中國,「革命」一詞最早喻指改朝換代!
例如:商湯推翻夏朝,周武王取代商朝的行為稱為「湯武革命」。
在近代,該詞則始於晚清時期,孫中山從日本的翻譯著作取出「革命」二字作為推翻滿清政府的口號。
通常,現代意義上的「革命」,含義等同於西文「revolution」。
蔣介石說---革命有非常之破壞,有此非常之破壞,則不可無非常之建設,
是革命之破壞與革命之建設,必相輔而行,猶人之兩足,鳥之雙翼也。
所以,不經 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請大家一齊 加油!加油!加油!
心靈改革,廣義可視為一場 “心靈革命" !
不知同學們是否有其它的想法,請 不妨提出,大家討論討論也不錯。
革命,本佛教之術語,來自佛經。
最早引用佛經的革命一詞者是武則天,武則天把自己登基稱帝這件事認為是革命。
革命一詞,政治學上的經常相對概念是「改革」。
前者指對現行體制的推翻或取代,而後者則是體制內的稍大規模修改,通常是系統性的計畫。
在中國,「革命」一詞最早喻指改朝換代!
例如:商湯推翻夏朝,周武王取代商朝的行為稱為「湯武革命」。
在近代,該詞則始於晚清時期,孫中山從日本的翻譯著作取出「革命」二字作為推翻滿清政府的口號。
通常,現代意義上的「革命」,含義等同於西文「revolution」。
蔣介石說---革命有非常之破壞,有此非常之破壞,則不可無非常之建設,
是革命之破壞與革命之建設,必相輔而行,猶人之兩足,鳥之雙翼也。
所以,不經 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請大家一齊 加油!加油!加油!
Re: 「穩定狀態」與「快樂的感覺」!(學習、分享與成長!)
大家好:
森田療法中,最後會到達 森田正馬博士 所說的境界 -----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所以,今天 皓 想和同學們分享 網路轉載文章 ,
說明 森田療法中 文句的出處與意涵。(皓 已略分段,以利閱讀)
--------------------------------------------------------------------
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
尊者,月氏國人。
年二十二出家,常有鶴眾相隨。
尊者問二十二祖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脫?」
祖曰:「我有無上法寶,汝當聽受,化未來際。」
而說偈曰:「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時鶴眾聞偈,飛鳴而去。
尊者既得法,行化至中印土,轉付師子,即現十八變而歸寂。
語譯;
今天講的是第二十三代祖師。
由釋迦牟尼佛算起來,到這位鶴勒那尊者是第二十三代。
我們不是說,就聽這一代或是多少代祖師,聽了就過去了。
不是的,我們聽每一個祖師的行為、相狀,要問問自己:「我是不是要效法這一位祖師?我是不是要真正做一個祖師的好弟子?」要這樣問自己。
也就好像我們是父母親的子女,天天應該想一想:「我是要做父母親的一個好兒、好女呢?還是做一個不孝順的兒女,敗家的兒女呢?」要這樣想。
我們身為佛教徒,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
尊者,月氏國人:
這位鶴勒那尊者,是印度月氏國的人。
年二十二歲出家,常有鶴眾相隨:
他二十二歲才出家。
這位尊者常常有一班仙鶴跟著他,不論他走到什麼地方,鶴就跟到什麼地方,在上面這麼嘰嘰喳喳的,好像和他講話似的。
尊者問二十二祖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脫?
因為這些鶴和他有緣,所以這位尊者就問二十二祖:「請問祖師,用什麼方便法門,才能令這一群鶴得到人身?得到解脫?」
得到解脫,就是 離苦得樂。
解脫,本來也沒有人綁著你,為什麼你不解脫呢?
就因為你有執著。
你有執著,所以就自己把自己綑上了;
好像蠶蟲做繭,自綑其身。
本來沒有一個解脫、不解脫,是你自己生出一種執著,自綑其身。
祖曰:我有無上法寶,汝當聽受,化未來際。
二十二代祖師就對鶴勒那尊者說:「我有無上的法寶,沒有比這個法再高的了,沒有再駕乎其上的了。
可是你要聽,你要接受,那你將來教化盡未來際的眾生,用都用不完的。」
而說偈曰:
那麼第二十二代祖師就給他說一首偈頌,這偈頌怎麼說呢?
心隨萬境轉 轉處實能幽
隨流認得性 無喜亦無憂
心隨萬境轉:
你心若隨萬境轉,就有種種的境界現前。
你心若不隨境轉,以心轉境,而境不能轉心,心把這個境轉過來,那就是如如的自性了!
如如不動,了了常明。
你的心如果隨萬境轉,
轉處實能幽:
可是就在轉處,你要能得到這個妙處。
這個「幽」,就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就是一種妙處;
就是「見事省事出世間,見事迷事墮沉淪」,「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
你「念動百事有,念止萬事無」,
「心止念絕是真富貴,私欲斷盡是真福田」,
所以主要就是心不為萬境轉。
萬事萬物都在說法,世間沒有一樣不是在說法的,就看你會聽不會聽,就看你明白不明白?
你若明白了,就是心能轉物;
你若不明白,就是被物所轉。
你若追名逐利,就為境界所搖動,所謂「名利小事人人好,生死大事無人防;心淨是福人不想,煩惱是罪個個貪。」
你看!哪一個家庭都有八齣戲,爭爭吵吵,煩煩惱惱,斤斤較較,都是在那兒胡鬧呢!
那麼在這個時候,你若能明白了,知道萬物在那兒說法,這都是方便法門,都是叫你對境無心,人轉境,而境不能轉人,有真正的智慧,有真正的定力。
所以說「轉處實能幽」,
轉處,就能得到這個不可思議的境界。
怎麼得呢?
隨流認得性:
你隨順世間法,而能明白自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
自性是清淨、無罣無礙的;
這不是在口頭上那麼說,真是要體驗到,真是要明白箇中的消息,那才算呢!
這隨流認得性,不是教你隨波逐流,追逐五欲;
而是要「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抱定我們三大宗旨。
我們三大宗旨是什麼?就是「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
我們要是能「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抱定我們三大宗旨,捨命為佛事,造命為本事,正命為僧事;
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師一脈心傳。」
能這樣,這就「隨緣認得性」,你就認識自己本有的佛性,明心見性了。
無喜亦無憂:
這時候,也沒有什麼憂愁,也沒有什麼快樂,時時都在如如不動、了了常明裏頭,所以說無喜亦無憂。
時鶴眾聞偈,飛鳴而去:
這時候,這一些白鶴聽見這個偈頌,心開意解,於是就在鳴叫中飛跑了。
尊者既得法,行化至中印土,轉付師子比丘:
鶴勒那尊者得到這個心印法後。以後在中印度,又將這心法轉付師子比丘。
於是
即現十八變,而歸寂:
在空中就現了十八變,他在虛空裏站著,又在虛空裏躺著、坐著,又在虛空裏身上邊出水、身下邊出火,身下邊出水、身上出火,這種種變化莫測十八變的境界。
然後他在虛空裏就圓寂了。
天地造物頗稀奇:
這第一句說,天地間,造人、造物,都是很不可思議的。
鶴隨尊者警愚迷:
這些鶴隨著鶴勒那尊者,就是來警誡我們這些愚迷的眾生,叫我們覺悟。你看!這些鶴即使墮落到畜生身,都還知道要跟著尊者學法,我們人反而不知道學習佛法。
心為境轉非自在:
你心若被境界轉了,就不自在。
性被雲遮障菩提:
什麼叫雲遮呢?就是被情愛所迷,這就是被雲遮了!你性被雲遮,也就會障礙菩提道。
苦海無邊回頭岸:
這苦海無邊,你回頭就是岸了。
蓮邦有路舉足及:
到極樂世界,那是有條道路可走的;只要你肯念佛,肯發心修行,就像一邁步就到了,不要著急。
自古成功全憑忍:
自古以來,你看看每個成功的人,都是由這個「大忍耐心」成功的,他什麼事情成就,都因為有忍耐心。
勇猛精進莫狐疑:
因為這個,你在佛教裏要勇猛精進,不要胡思亂想,想東想西,生那麼多的懷疑。
註:為什麼鶴勒那尊者常有鶴眾相隨?《傳法正宗記》記載如下──
…鶴勒那復問二十二祖曰:「我雖感群鶴相依,未始識其何緣?」大士曰:「汝昔第四劫時嘗為比丘,道德已充。凡有五百弟子,每遇龍宮命汝供養,汝以其皆未勝龍食,常不與俱往。彼弟子怪曰:『師說法則曰:於食若等,於法亦等。今乃獨往食耶?』及後命必從汝赴,當時以汝德蔭無患。及汝滅,彼亦漸終,坐是濫食,皆報為羽族。然已五劫,乃今轉受此鶴。蓋昔師弟子緣之所牽,故復此會。」
--------------------------------------------------------------------
感謝大家閱讀,同學們辛苦了!
森田療法中,最後會到達 森田正馬博士 所說的境界 -----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所以,今天 皓 想和同學們分享 網路轉載文章 ,
說明 森田療法中 文句的出處與意涵。(皓 已略分段,以利閱讀)
--------------------------------------------------------------------
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
尊者,月氏國人。
年二十二出家,常有鶴眾相隨。
尊者問二十二祖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脫?」
祖曰:「我有無上法寶,汝當聽受,化未來際。」
而說偈曰:「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時鶴眾聞偈,飛鳴而去。
尊者既得法,行化至中印土,轉付師子,即現十八變而歸寂。
語譯;
今天講的是第二十三代祖師。
由釋迦牟尼佛算起來,到這位鶴勒那尊者是第二十三代。
我們不是說,就聽這一代或是多少代祖師,聽了就過去了。
不是的,我們聽每一個祖師的行為、相狀,要問問自己:「我是不是要效法這一位祖師?我是不是要真正做一個祖師的好弟子?」要這樣問自己。
也就好像我們是父母親的子女,天天應該想一想:「我是要做父母親的一個好兒、好女呢?還是做一個不孝順的兒女,敗家的兒女呢?」要這樣想。
我們身為佛教徒,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
尊者,月氏國人:
這位鶴勒那尊者,是印度月氏國的人。
年二十二歲出家,常有鶴眾相隨:
他二十二歲才出家。
這位尊者常常有一班仙鶴跟著他,不論他走到什麼地方,鶴就跟到什麼地方,在上面這麼嘰嘰喳喳的,好像和他講話似的。
尊者問二十二祖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脫?
因為這些鶴和他有緣,所以這位尊者就問二十二祖:「請問祖師,用什麼方便法門,才能令這一群鶴得到人身?得到解脫?」
得到解脫,就是 離苦得樂。
解脫,本來也沒有人綁著你,為什麼你不解脫呢?
就因為你有執著。
你有執著,所以就自己把自己綑上了;
好像蠶蟲做繭,自綑其身。
本來沒有一個解脫、不解脫,是你自己生出一種執著,自綑其身。
祖曰:我有無上法寶,汝當聽受,化未來際。
二十二代祖師就對鶴勒那尊者說:「我有無上的法寶,沒有比這個法再高的了,沒有再駕乎其上的了。
可是你要聽,你要接受,那你將來教化盡未來際的眾生,用都用不完的。」
而說偈曰:
那麼第二十二代祖師就給他說一首偈頌,這偈頌怎麼說呢?
心隨萬境轉 轉處實能幽
隨流認得性 無喜亦無憂
心隨萬境轉:
你心若隨萬境轉,就有種種的境界現前。
你心若不隨境轉,以心轉境,而境不能轉心,心把這個境轉過來,那就是如如的自性了!
如如不動,了了常明。
你的心如果隨萬境轉,
轉處實能幽:
可是就在轉處,你要能得到這個妙處。
這個「幽」,就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就是一種妙處;
就是「見事省事出世間,見事迷事墮沉淪」,「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
你「念動百事有,念止萬事無」,
「心止念絕是真富貴,私欲斷盡是真福田」,
所以主要就是心不為萬境轉。
萬事萬物都在說法,世間沒有一樣不是在說法的,就看你會聽不會聽,就看你明白不明白?
你若明白了,就是心能轉物;
你若不明白,就是被物所轉。
你若追名逐利,就為境界所搖動,所謂「名利小事人人好,生死大事無人防;心淨是福人不想,煩惱是罪個個貪。」
你看!哪一個家庭都有八齣戲,爭爭吵吵,煩煩惱惱,斤斤較較,都是在那兒胡鬧呢!
那麼在這個時候,你若能明白了,知道萬物在那兒說法,這都是方便法門,都是叫你對境無心,人轉境,而境不能轉人,有真正的智慧,有真正的定力。
所以說「轉處實能幽」,
轉處,就能得到這個不可思議的境界。
怎麼得呢?
隨流認得性:
你隨順世間法,而能明白自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
自性是清淨、無罣無礙的;
這不是在口頭上那麼說,真是要體驗到,真是要明白箇中的消息,那才算呢!
這隨流認得性,不是教你隨波逐流,追逐五欲;
而是要「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抱定我們三大宗旨。
我們三大宗旨是什麼?就是「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
我們要是能「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抱定我們三大宗旨,捨命為佛事,造命為本事,正命為僧事;
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師一脈心傳。」
能這樣,這就「隨緣認得性」,你就認識自己本有的佛性,明心見性了。
無喜亦無憂:
這時候,也沒有什麼憂愁,也沒有什麼快樂,時時都在如如不動、了了常明裏頭,所以說無喜亦無憂。
時鶴眾聞偈,飛鳴而去:
這時候,這一些白鶴聽見這個偈頌,心開意解,於是就在鳴叫中飛跑了。
尊者既得法,行化至中印土,轉付師子比丘:
鶴勒那尊者得到這個心印法後。以後在中印度,又將這心法轉付師子比丘。
於是
即現十八變,而歸寂:
在空中就現了十八變,他在虛空裏站著,又在虛空裏躺著、坐著,又在虛空裏身上邊出水、身下邊出火,身下邊出水、身上出火,這種種變化莫測十八變的境界。
然後他在虛空裏就圓寂了。
天地造物頗稀奇:
這第一句說,天地間,造人、造物,都是很不可思議的。
鶴隨尊者警愚迷:
這些鶴隨著鶴勒那尊者,就是來警誡我們這些愚迷的眾生,叫我們覺悟。你看!這些鶴即使墮落到畜生身,都還知道要跟著尊者學法,我們人反而不知道學習佛法。
心為境轉非自在:
你心若被境界轉了,就不自在。
性被雲遮障菩提:
什麼叫雲遮呢?就是被情愛所迷,這就是被雲遮了!你性被雲遮,也就會障礙菩提道。
苦海無邊回頭岸:
這苦海無邊,你回頭就是岸了。
蓮邦有路舉足及:
到極樂世界,那是有條道路可走的;只要你肯念佛,肯發心修行,就像一邁步就到了,不要著急。
自古成功全憑忍:
自古以來,你看看每個成功的人,都是由這個「大忍耐心」成功的,他什麼事情成就,都因為有忍耐心。
勇猛精進莫狐疑:
因為這個,你在佛教裏要勇猛精進,不要胡思亂想,想東想西,生那麼多的懷疑。
註:為什麼鶴勒那尊者常有鶴眾相隨?《傳法正宗記》記載如下──
…鶴勒那復問二十二祖曰:「我雖感群鶴相依,未始識其何緣?」大士曰:「汝昔第四劫時嘗為比丘,道德已充。凡有五百弟子,每遇龍宮命汝供養,汝以其皆未勝龍食,常不與俱往。彼弟子怪曰:『師說法則曰:於食若等,於法亦等。今乃獨往食耶?』及後命必從汝赴,當時以汝德蔭無患。及汝滅,彼亦漸終,坐是濫食,皆報為羽族。然已五劫,乃今轉受此鶴。蓋昔師弟子緣之所牽,故復此會。」
--------------------------------------------------------------------
感謝大家閱讀,同學們辛苦了!
最後由 皓皓 於 2012-02-15 8:54 星期三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Re: 「穩定狀態」與「快樂的感覺」!(學習、分享與成長!)
皓皓
你平常都是在看這些東西嗎?天啊~~
你平常都是在看這些東西嗎?天啊~~
Re: 「穩定狀態」與「快樂的感覺」!(學習、分享與成長!)
大家好:
森田療法中, 森田正馬博士 有諸多想法與做法,與 “禪” 不謀而合!
故 皓 極想 瞭解 “禪” ,願與大家一同學習 “禪” !
網路轉載 分享(皓皓 為求流暢易讀,已略分段!)
--------------------------------------------------------------------
禪門修行「息妄想、破執著」
釋迦牟尼未成佛時,稱為悉達多太子,出了家後,先後跟兩位仙人學非非想定及無所有定,知道不對即捨棄,
捨棄之後,又跟外道學苦行、日食一麻一麥,六年後還是未悟道,知道仍然不對即再次捨棄。
太子那時年三十歲,跑到菩提樹下,發了一個大願:
若不悟道,誓不起此座。
便在金剛座上結跏跌坐,如是一日到七日,
第七日天快亮時,東方有一顆明星,太子一望便悟道,
所謂夜睹明星成等正覺,悟了之後便見道,什麼是道?
佛云:「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著不能自證,
若除妄想、執著,則無師智、自然智、一切智現前,與佛無異無別。」
太子成佛後,先說阿含經、方等經、般若經,最後說法華、涅槃經,度無量眾生悟道,是屬於「教」,即教人之意;
最後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屬於「宗」,不名為教。
參禪是屬於宗,不屬於教,教與宗有些不同。
什麼叫做教呢?
教是對機說法,你有什麼毛病便下什麼藥,眾生有種種病,如來有種種藥,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病,故如來說八萬四千法,
所以有三藏十二部,這是屬於教:
宗則不同,宗就是明心見性,要明白這個心見到佛性,這樣便成佛,
不需要斷八萬四千塵勞煩惱,斷八萬四千塵勞煩惱叫八萬四千波羅蜜法門,屬於教,
宗只有一個萬變不離宗,能明心見性就是!
所以宗很簡單,但簡單或不簡單都是對待妄想,
所以在宗門下教人看(參)話頭,話頭一看下去便有功用,
這個功用就是離了妄想,
故看(參)話頭第一個條件是離妄想,離貪鎮癡種種的妄想,看(參)話頭的時候,又能離種種執著。
所謂執著就是「我執、法執及空執」,
話頭都能空去三種執:
第一看(參)話頭時沒有我執,有我執,話頭便看不到;
第二無法執,不許你執一法,一執話頭也看(參)不到;
第三亦不許你有空執,若落了空執,話頭也看不到,故話頭能破執著。
話頭又能離妄想:
打妄想便不見了這句話,不見了頭打妄想「頭」就不能見,見到了頭便是無妄想,頭者就是妄想之頭,妄想之頭是無妄想,看這個頭的時候,一切妄想便息滅;
妄想教我們作業,所謂貪鎮癡、諂曲嫉忌、人我是非,這些全都是妄想。
為什麼會有妄想呢?
人人有八個識,前五識、第六識、第七識及第八識。
第六意識就是種種妄想,
所以金剛經云:「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人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這就是妄想,是第六意識,
人人都有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最歡喜打妄想,日間為想,夜間為夢,見色生心便取捨憎、愛打種種的妄想,由妄想而作業。
執著不是第六意識,是第七識。
恒審思量我相隨,就是執著,
執著有我、執著法、執著空,便稱為我執、法執、空執。
金剛經云:「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第七識執著。
若除妄想,第六識便轉識成智,稱為妙觀察智,若果用功能把執著破除,第七識便轉過來,稱為平等性智,所謂「五八六七果因轉」,五識及八識成佛時轉,六識的妄想,七識的執著,是修因時轉,
所以看(參)話頭有兩種作用:
第一息滅妄想,第二破除執著,
破除了我執及法執便是「頓忘人法解真空」,那時便見性,見性便平等,所以破執稱為平等性智;
若無妄想,妄想度盡,便能知一切法、觀一切機,故稱妙觀察智。
看(參)話頭時,向一念未生以前看一切話之頭、看一切念之頭、看一切法之頭,全副精神看下去照顧話頭,妄想便遠離、執亦遠離,妄想執著遠離,第六七識便轉過來,
那時便是如來一切智、一切種智、無師智、自然智,自然現前,便見到如來智慧德相,
見到如來智慧德相俗稱明心見性,與佛相齊。
故禪宗看(參)話頭的法門是無上之法,若能跟佛而學,勇猛精進,一心不亂,萬緣放下,悟道亦指日可待啊!
--------------------------------------------------------------------
感謝大家閱讀,同學們辛苦了!
願大家共勉之!
加 油!加 油!加 油!
森田療法中, 森田正馬博士 有諸多想法與做法,與 “禪” 不謀而合!
故 皓 極想 瞭解 “禪” ,願與大家一同學習 “禪” !
網路轉載 分享(皓皓 為求流暢易讀,已略分段!)
--------------------------------------------------------------------
禪門修行「息妄想、破執著」
釋迦牟尼未成佛時,稱為悉達多太子,出了家後,先後跟兩位仙人學非非想定及無所有定,知道不對即捨棄,
捨棄之後,又跟外道學苦行、日食一麻一麥,六年後還是未悟道,知道仍然不對即再次捨棄。
太子那時年三十歲,跑到菩提樹下,發了一個大願:
若不悟道,誓不起此座。
便在金剛座上結跏跌坐,如是一日到七日,
第七日天快亮時,東方有一顆明星,太子一望便悟道,
所謂夜睹明星成等正覺,悟了之後便見道,什麼是道?
佛云:「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著不能自證,
若除妄想、執著,則無師智、自然智、一切智現前,與佛無異無別。」
太子成佛後,先說阿含經、方等經、般若經,最後說法華、涅槃經,度無量眾生悟道,是屬於「教」,即教人之意;
最後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屬於「宗」,不名為教。
參禪是屬於宗,不屬於教,教與宗有些不同。
什麼叫做教呢?
教是對機說法,你有什麼毛病便下什麼藥,眾生有種種病,如來有種種藥,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病,故如來說八萬四千法,
所以有三藏十二部,這是屬於教:
宗則不同,宗就是明心見性,要明白這個心見到佛性,這樣便成佛,
不需要斷八萬四千塵勞煩惱,斷八萬四千塵勞煩惱叫八萬四千波羅蜜法門,屬於教,
宗只有一個萬變不離宗,能明心見性就是!
所以宗很簡單,但簡單或不簡單都是對待妄想,
所以在宗門下教人看(參)話頭,話頭一看下去便有功用,
這個功用就是離了妄想,
故看(參)話頭第一個條件是離妄想,離貪鎮癡種種的妄想,看(參)話頭的時候,又能離種種執著。
所謂執著就是「我執、法執及空執」,
話頭都能空去三種執:
第一看(參)話頭時沒有我執,有我執,話頭便看不到;
第二無法執,不許你執一法,一執話頭也看(參)不到;
第三亦不許你有空執,若落了空執,話頭也看不到,故話頭能破執著。
話頭又能離妄想:
打妄想便不見了這句話,不見了頭打妄想「頭」就不能見,見到了頭便是無妄想,頭者就是妄想之頭,妄想之頭是無妄想,看這個頭的時候,一切妄想便息滅;
妄想教我們作業,所謂貪鎮癡、諂曲嫉忌、人我是非,這些全都是妄想。
為什麼會有妄想呢?
人人有八個識,前五識、第六識、第七識及第八識。
第六意識就是種種妄想,
所以金剛經云:「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人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這就是妄想,是第六意識,
人人都有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最歡喜打妄想,日間為想,夜間為夢,見色生心便取捨憎、愛打種種的妄想,由妄想而作業。
執著不是第六意識,是第七識。
恒審思量我相隨,就是執著,
執著有我、執著法、執著空,便稱為我執、法執、空執。
金剛經云:「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第七識執著。
若除妄想,第六識便轉識成智,稱為妙觀察智,若果用功能把執著破除,第七識便轉過來,稱為平等性智,所謂「五八六七果因轉」,五識及八識成佛時轉,六識的妄想,七識的執著,是修因時轉,
所以看(參)話頭有兩種作用:
第一息滅妄想,第二破除執著,
破除了我執及法執便是「頓忘人法解真空」,那時便見性,見性便平等,所以破執稱為平等性智;
若無妄想,妄想度盡,便能知一切法、觀一切機,故稱妙觀察智。
看(參)話頭時,向一念未生以前看一切話之頭、看一切念之頭、看一切法之頭,全副精神看下去照顧話頭,妄想便遠離、執亦遠離,妄想執著遠離,第六七識便轉過來,
那時便是如來一切智、一切種智、無師智、自然智,自然現前,便見到如來智慧德相,
見到如來智慧德相俗稱明心見性,與佛相齊。
故禪宗看(參)話頭的法門是無上之法,若能跟佛而學,勇猛精進,一心不亂,萬緣放下,悟道亦指日可待啊!
--------------------------------------------------------------------
感謝大家閱讀,同學們辛苦了!
願大家共勉之!
加 油!加 油!加 油!
Re: 「穩定狀態」與「快樂的感覺」!(學習、分享與成長!)
皓皓也辛苦了
學禪習佛 參己 參眾生 參人生
此境界是靈性成長的修行路
奶奶只在[身心安頓]的階段陪伴大家
大家若要進階 可以尋求[適己性]的緣分
森田理論療法 辯證行為療法 現實療法 ...等
心理治療學派或多或少都有[禪]的影子
對受精神官能症所苦的朋友而言
禪宗思想是[解脫之道]其一
尤其恐慌症焦慮症
藥物解除了症狀的侵襲
但是 對生死的[驚恐怕懼]
對人事的[入執著固]...等
這又是另一個功課了
學禪習佛 參己 參眾生 參人生
此境界是靈性成長的修行路
奶奶只在[身心安頓]的階段陪伴大家
大家若要進階 可以尋求[適己性]的緣分
森田理論療法 辯證行為療法 現實療法 ...等
心理治療學派或多或少都有[禪]的影子
對受精神官能症所苦的朋友而言
禪宗思想是[解脫之道]其一
尤其恐慌症焦慮症
藥物解除了症狀的侵襲
但是 對生死的[驚恐怕懼]
對人事的[入執著固]...等
這又是另一個功課了
Re: 「穩定狀態」與「快樂的感覺」!(學習、分享與成長!)
奶奶:
皓 謝謝您的關心與鼓勵,皓 會更加地加油的!
莊莊 常說 "小小的幸福" !
原來 最終目標 竟是 "小小的幸福" !
是 皓 太執著、太貪心、太奢求……………了!
皓 總是 給自己訂了一個不容易達成的目標,
然後,逼迫著自己去完成!
結果, 想當然耳,一定是挫折連連,結果 造成 “惡循環”。
不切實際的目標 → 擔憂、害怕、懷疑自己….等等負面焦慮情緒 → 不合理的逼迫自己 → 挫敗連連
→ 更加擔憂、害怕、懷疑自己….等等負面焦慮情緒 → 更不合理的再次逼迫自己 → 更是挫敗連連 ……
多麼可怕的 “強迫惡循環” 啊!
而實際上,只要我們心能做到 "不動" ,不被擔憂、害怕、懷疑自己…等等負面焦慮情緒所困擾(當然,我們一般人很難做到不動妄念的),
或著妄念動了,能夠立即覺察,而 不為心中所擔憂的、所懷疑的 ”境所轉”,而引起 焦慮情緒滯留,
能夠 “放下焦慮情緒” ,而強迫自己去行動,繼續去做 自己該做的事情,
那麼一切的一切,有如雲淡風輕 過了就過了,
因為 本來無一物,
也就不會產生 所謂的困擾之境了。
皓 也知道要做到,真的是很難很難!
皓 深思中!
願同學們提供建言,互相砥礪,互相學習,一起成長。
加 油!加 油!加 油!
皓 謝謝您的關心與鼓勵,皓 會更加地加油的!
莊莊 常說 "小小的幸福" !
原來 最終目標 竟是 "小小的幸福" !
是 皓 太執著、太貪心、太奢求……………了!
皓 總是 給自己訂了一個不容易達成的目標,
然後,逼迫著自己去完成!
結果, 想當然耳,一定是挫折連連,結果 造成 “惡循環”。
不切實際的目標 → 擔憂、害怕、懷疑自己….等等負面焦慮情緒 → 不合理的逼迫自己 → 挫敗連連
→ 更加擔憂、害怕、懷疑自己….等等負面焦慮情緒 → 更不合理的再次逼迫自己 → 更是挫敗連連 ……
多麼可怕的 “強迫惡循環” 啊!
而實際上,只要我們心能做到 "不動" ,不被擔憂、害怕、懷疑自己…等等負面焦慮情緒所困擾(當然,我們一般人很難做到不動妄念的),
或著妄念動了,能夠立即覺察,而 不為心中所擔憂的、所懷疑的 ”境所轉”,而引起 焦慮情緒滯留,
能夠 “放下焦慮情緒” ,而強迫自己去行動,繼續去做 自己該做的事情,
那麼一切的一切,有如雲淡風輕 過了就過了,
因為 本來無一物,
也就不會產生 所謂的困擾之境了。
皓 也知道要做到,真的是很難很難!
皓 深思中!
願同學們提供建言,互相砥礪,互相學習,一起成長。
加 油!加 油!加 油!
Re: 「穩定狀態」與「快樂的感覺」!(學習、分享與成長!)
各位伙伴們 大家好:
皓皓,最近其實是在版上潛水,並沒有離開大家,皓皓是有上來看看大家的,但卻一直覺得很不好意思,所以一直沒有發言!
因為,
皓皓這一陣子的狀況一直不太好:完全提不起勁、失去了活力、沒有了力氣、喪失了感受快樂的能力................,
因此,皓皓覺得很慚愧,實在是不好意思上來發言,怕會影響了伙伴們的心情!
皓皓最近很低落,但,皓皓知道版上有很多朋友一直都有在默默地關心著皓皓..........,
皓皓謝謝您們!
皓皓 敬上
2012..04.29
皓皓,最近其實是在版上潛水,並沒有離開大家,皓皓是有上來看看大家的,但卻一直覺得很不好意思,所以一直沒有發言!
因為,
皓皓這一陣子的狀況一直不太好:完全提不起勁、失去了活力、沒有了力氣、喪失了感受快樂的能力................,
因此,皓皓覺得很慚愧,實在是不好意思上來發言,怕會影響了伙伴們的心情!
皓皓最近很低落,但,皓皓知道版上有很多朋友一直都有在默默地關心著皓皓..........,
皓皓謝謝您們!
皓皓 敬上
2012..04.29
最後由 皓皓 於 2012-07-09 10:07 星期一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Re: 「穩定狀態」與「快樂的感覺」!(學習、分享與成長!)
皓皓:
好久不見
有空還是常歡迎你回來愛心會
就算是潛水也何妨
跟奶奶一樣
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
加油!
好久不見
有空還是常歡迎你回來愛心會
就算是潛水也何妨
跟奶奶一樣
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
加油!
Re: 「穩定狀態」與「快樂的感覺」!(學習、分享與成長!)
浩浩:
不要覺得不好意思,症狀都會上上下下的
如果有精神,就算不舒服。上來說說話也是一種疏發
這裡每個人都是善良的!
低落時 更需要說出來
好過一個人痛。
不要覺得不好意思,症狀都會上上下下的
如果有精神,就算不舒服。上來說說話也是一種疏發
這裡每個人都是善良的!
低落時 更需要說出來
好過一個人痛。
Re: 「穩定狀態」與「快樂的感覺」!(學習、分享與成長!)
皓皓,
許久未見, 向 皓皓 問個好.
許久未見, 向 皓皓 問個好.
Re: 「穩定狀態」與「快樂的感覺」!(學習、分享與成長!)
皓
其實我偶爾會想起你
不好過時上來講一講
我們不都是希望能夠互相支持的夥伴嗎?!
其實我偶爾會想起你
不好過時上來講一講
我們不都是希望能夠互相支持的夥伴嗎?!
Re: 「穩定狀態」與「快樂的感覺」!(學習、分享與成長!)
皓皓 ” 你好喔 !
有耶 ! 有時會想起你 ;心情不好 ?上來寫寫疏發一下 !
因你住在台中 ;也想起了 ” 春天美眉 ” !
春天美眉 ” 最近不曉得好不好 ! ( 想念她 )
有耶 ! 有時會想起你 ;心情不好 ?上來寫寫疏發一下 !
因你住在台中 ;也想起了 ” 春天美眉 ” !
春天美眉 ” 最近不曉得好不好 ! ( 想念她 )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8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