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强迫障碍》一书

從自助 互助 到助人是最美麗的昇華
對象:恐慌症 焦慮症 憂鬱症 強迫症 心身症˙˙等體驗者 ,康復者 ,家屬 ,或關懷此議題的朋友.
宗旨: 開放此園地供網友彼此症狀討論, 經驗分享 ,情緒支持...

版主: 莊莊apple奶奶志工專區高雄分會台中分會愛心會網路志工團

版面規則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春风123
大咖會員
大咖會員
文章: 312
註冊時間: 2012-08-02 20:54 星期四

推荐《强迫障碍》一书

文章春风123 » 2017-05-01 11:51 星期一

在这本书里张扬老师写了两个案例,
把练习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用反问的方法如何处理,
讲解的细致入微。
在这里可以购买 https://item.jd.com/10257960325.html#comment
最後由 春风123 於 2018-10-04 22:34 星期四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春风123
大咖會員
大咖會員
文章: 312
註冊時間: 2012-08-02 20:54 星期四

Re: 《强迫障碍》

文章春风123 » 2018-06-27 9:24 星期三

禅修的要领
马哈希尊者(南传佛教)/文
禅修的要领是,当感到焦虑时,要专注于焦虑;当感到愤怒时,要专注于愤怒。为什么要专注这些情绪呢?因为要了解它们的本质。只有与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完全正面的相触,不排斥也不逃避,禅修者才有机会了知心的本质。
佛陀在《大念住经》中具体谈到了这个修习的要领:“当心有贪爱时,清楚了知心有贪爱,当心没有贪爱时,清楚了知心没有贪爱;当心有嗔恨时,清楚了知心有嗔恨,当心没有嗔恨时,清楚了知心没有嗔恨;当心专注时,清楚了知心专注,当心不专注时,清楚了知心不专注........”
如何才能实现佛陀教导的修行原则呢?当贪、焦虑、愤怒等出现的时候,禅修者首先不能逃避和排斥,而是要贴近它们。如果禅修者对这些心理现象关注不够,他就无法实现佛陀教导的“清楚了知”的修行原则。
现实的情形是,当禅修者感知到焦虑或愤怒时,他可能 只是不断地抗拒或回避。如果只是抗拒而不是贴近它,那就失去了观察它们的时机。所以,当贪爱、嗔愤、焦虑、昏沉等现起的时候,禅修者能否在那段较短的时间内定住在当中而不抗拒,则是禅修的关键。
定住、观察而不抗拒回避,训练出这种能力非常困难,但它对禅修至关重要。修行者能否与当下生起的各种情绪和平相处,并能保持谨慎细心的态度去观察,则是修习的关键环节之一。如果这项能力被开发出来,我们就可以善加利用它,贴近身心,这给进一步的修习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有一些错误的观念会障碍修行者贴近身心,例如,当遇到生气时,修行者可能会认为这是不好的情形,修行人不应该如此;可以想见,一位修行者如果这样认识,接着他一定会采取回避掩饰的态度;大多数时候,这种回避掩饰的态度他自己并不完全意识。如果禅修者如此处理情绪,他就很难与真正的负面情绪直接相处;如果一直不能贴近内心生起的情绪,只是一味地回避与抗拒,佛陀教导的“清楚了知”原则就无法落实在禅修中。
对于修行者而言,当生气出现的时候,应当采取直接面对它的态度。不能让这种情绪一再的膨胀,最终引发愤怒;也不能回避生气,而采取压抑逃避的态度。当你能真正面对负面情绪时,它会在那里停止下来,这时,就给观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只是习惯性地抗拒与回避,禅修者就没有时间观察这些情绪,他的心只会随着这些情绪在爱与恨之间起舞——这就是所谓的贪嗔模式。
生气(我们以生气为例)出现的时候,禅修者首先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是安于其中,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些禅修者修习了很长时间,他依然会发现自己在内心深处不接纳这些负面情绪。不论当下内心展现的是什么状态,禅修者必须安住于其中,这是实现佛陀教导的“清楚了知”的前提,但是,安于负面情绪之中,既不符合一般人的理念,也不是稍加修习就可以达到。然而,对于实际的修行者来说,安住于当下的能力却是非常重要的。修行者安住于当下的能力越强,他就有能力进入更深的禅修,这种能力可以引领他接近心的本质,进而体验心的真相,发现它们无常、苦、无我的真理。
禅修的本质是与身心相处,藉此看清它们的究竟实质。贴近身心,是为了清楚地了知它的本质。贴近身心的标准是,你能够接纳身心的各种情形,而不排斥——这是进一步禅观的前提。
一旦能安驻在身心的当下,你就有条件进入更深的禅修领域。放松地与当下的感受相处,而不做任何主动分析——禅修就成为了解身心本质的过程。你面对的只是原本的东西,而不是以心造心,假造出来的事物。例如情绪,我们不说它们是什么,也不排斥它们,我们安住在其中,了知它们,然后会发现它只是无常的事物:生起、消失、生起、消失。当你能看到这一点——无常,你的执着就开始松动,你才可能开始放下那些与生俱来的错误认知。
当禅修者能够时时刻刻留意到当下的诸多内心情形,即他能做到“留意当下”,他才可能会体验到情绪的“无常”特性,留意当下的能力中含有定力的成分。有些禅修者会认为,定力就是紧闭双目,安然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其实,佛陀开示的八正道中的正定,是指面对禅修对象时的安住能力。
禅修者有能力安住在他所要观察的目标上,这种面对五蕴身心时的稳定度乃是真正的定力。不论生起什么现象,昏沉、睡眠、生气、愤怒、焦虑与各种念头,禅修者都有能力安稳地定住在那里,如实面对,这是定力的本质展现。
禅修时,如果感知到情绪生起,必须专注于它,即使最强烈最难以忍受的情绪,禅修者也应该竭尽全力,以精进而勇猛的精神定住于其中,并进行觉知。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需要坚强的意志与超乎常人的定力。当情绪、感受、念头等来临时,禅修者有能力安住其中,不排斥不回避,只要有能力稳定在这一点上,他就可以进入更深入的身心领域,以了解实相。
我们多以负面情绪为例,因为人们的内心最容易排斥负面情绪。例如,当焦虑出现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担忧,然后找出理由,要消除这个情绪。我们可以看到,稳定地安住在这些情绪当中是多么困难的事。表面上,我们是在对治它,其实,这是禅修者不能面对它而采取的逃跑策略。多数情况下,禅修者一再地采用回避或逃跑,或者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不但错失了观察身心的好时机,也是修行一再地与身心的本来面目失之交臂的主要原因。
当不喜欢某些情绪时,人们会给自己找出诸多借口,然后理所当然地产生排斥心理,人们的生活就是不断地重复这样的模式。当禅修者很有经验时,他才能看到自己内心一贯采用的手段,它不停地给自己找借口,然后采取行动。不找理由,只是安住在原本的身心现象当中,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越有经验的禅修者,越能发现完全安住在当下的能力很不容易获得。
与自己的理念不合时,人们会自然地生起抵抗,或者回避逃跑,这已经是人类潜在的本能,禅修,正是要离开这两种情形。对于以解脱烦恼为目的的修行者,首先要发展出安住当下的能力。
如果不能摆脱拒抗与回避这两种力量,禅修者就无法真正接近心的本质,也就无法纠正对身心的错误认知。如果禅修者持续地重复着对身心的错误认知模式,他就无法从痛苦烦恼中完全摆脱出来。
安住在身心的各种现象当中,才能实现佛陀教导的“清楚了知”,即使安在当下的时间很短,也是与身心共处的时刻,这种时刻才是真正发现真理的时刻。在禅修时,心理上清净与否,情绪上有没有波澜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禅修者是否真正平稳的安住在各种心理状态之中。各种感受层出不穷,念头不断涌现,而禅修者能够在这些情形中安住不动,这是一项重要的禅修能力。希望自己在今生有所成就的修行者,需要长期磨练这项能力。
頭像
鬆鬆
頂峰會員
頂峰會員
文章: 1951
註冊時間: 2011-03-22 11:47 星期二

Re: 《强迫障碍》

文章鬆鬆 » 2018-07-04 23:04 星期三

(謝謝2)
春风123
大咖會員
大咖會員
文章: 312
註冊時間: 2012-08-02 20:54 星期四

Re: 《强迫障碍》

文章春风123 » 2018-10-03 9:01 星期三

今日华纳师父开示 1:

孙伦禅法的第一阶段,要猛烈呼吸50 分钟。即使累了疲倦了,也要坚持下去。这一阶段的规则,就是觉知空气和鼻子接触的触,要努力觉知每一次呼吸的触。

一开始猛烈呼吸的时候,不需要太强烈,后面一点点加快速度,这就好比用木头生火,一开始要放小木块,慢慢再放大木块:一开始不需要太快,后面加快速度。如果我们努力觉知触的话,呼吸速度会自动调节自动加快。

猛烈呼吸的速度到底需要有多快呢?这是以能否觉知每一次呼吸的触为参照物的。如果你呼吸得过于猛烈而无法觉知触的时候,就需要放慢一些,如果你觉知的时候,发现心很容易就跑出去游荡而没有觉知触了,就需要加快呼吸速度。如果心还是跑走,就需要再加强呼吸力度和速度。要把能否觉知触作为标准,来调节你的呼吸强弱快慢。鼻子是物质,空气是物质,两种物质碰触的一刹那,心觉知这个触,这就是在修毗婆舍那内观禅。因为毗婆舍那内观禅的其中一个定义就是心在物质上。如果呼吸时并没有觉知到触,那么就不在修毗婆舍那内观。这一阶段要努力正念觉知到每次呼吸的每一个触。
华纳师父今日开示:

呼吸的空气与鼻尖接触时,当你知道这个触,当你觉知这个触的时候,你就正念于这个触。这个触,鼻子是物质,空气是物质,而两个物质接触时,你的心觉知它,就是心在物质上。毗婆舍那内观的定义就是: 心在物质上。

这就是为什么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是:你觉知呼吸时候的每一个触,只有当你觉知这个触的时候,这时候才是在修毗婆舍那内观。当你呼吸但不觉知这个触的时候,那就不是心在物质上,因此就不会是毗婆舍那内观,这最多就不过是定。定可以使心有力量,但观,可以去除心的各种杂质:贪嗔痴。

在第二部分的时候,我们先快速猛烈呼吸大约4,50 次,然后停止呼吸,以及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心扫视整个身体,你的心会自动扑向最强烈的感受,比如说最痛的感受。这个感受也可能是疼痛,麻木,骚痒,僵硬,痉挛,等等,心可能去关注这些感受,但往往是痛。

如果你的心观的是比如说痛,就要用极度的正念观照这个感受。当你用极度正念进行观照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这些感受都不是稳定恒常的,都是生起,灭去,生起,灭去的,不断如此这样的,这样渐渐地,你就会明白,你的身体以及心,都是无常的,而不是恒常的。这就是苦。有很大力量的佛,可以看见,在一弹指间,半秒,你的身心粒子已经生起灭去生起灭去生灭了五万百万次。

当你的心观于这些感受的生灭的时候,你就在修习毗婆舍拿内观。你要用极度的正念关注这些感受,一开始呼吸,努力正念于这些感受,观察这些感受直到感受的完全熄灭。这个感受的熄灭可能需要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四小时,这取决于各人不同。但我们要努力尽量跟随观察这些感受直到感受消失。这是因为在感受消失的时候,如果我们有波罗蜜的话,就有可能证到初果。这也是为何孙伦禅师说,禅修者无论多痛,也不要移动,不要改变姿势,保持静止,以及完全正念于这个感受,直到感受的完全消失。因为在感受消失的时候,是可能证果的时候。这就是为何要保持极度正念,跟随观察感受,不移动不改变姿势,直到感受消失以获得初果。

------------闲谈的分界线
(今天来了个小娃也一座两小时,嘿嘿。[耶]
今天华纳师父开示:

极大的正念是最重要的。你需要了知鼻尖以及空气的接触,以及觉知这个触,正念于这个触。当你正念觉知这个触的时候,你的心会停止于这个接触的这一瞬间。因为每个人的心都会不停地思考,我们思考过去,将来以及现在。当我们回忆过去的时候。如果是美好的回忆瞬间,我们的心就会喜爱这些回忆,这些喜爱就是一种精细的贪。如果我们回忆的是生气的或者悲伤的瞬间,这些就如同在你脑海里一样,这些情绪就是一种精细的嗔,或者你的思绪到处乱跑,这则是一种精细的痴。而这些贪嗔痴就会让你“再次出生”,再次经历生老病死这些苦。

当你临死时,因为你的心里面都是这些精细的贪嗔痴,所以必将再次“出生”。这种再次出生,我们称之为“轮回”。而当我们思考未来的时候,我们期待有些事情发生,这些期待就是精细的贪,而另一些事比如悲伤我们就不希望它发生,这种抗拒就是精细的嗔,又或者你的心迷惑于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这则是精细的痴。因为贪嗔痴,你会再次出生。在临终前,因为你的心并不纯净,还有贪嗔痴,所以,必然会再次出生。这些再一次的生老病死,我们称之为轮回。这一切不断地在重复,你必须要停止它。

你需要用极大的正念呼吸,你觉知空气和鼻尖的接触,当你觉知这触的这一瞬间,你的心并不在过去或将来。空气是物质,鼻子是物质,俩物质接触的这一瞬间,心在此之上,这就是你在练习的:心在物质之上。内观毗婆舍那的一个定义就是,心在物质上。当你觉知触的时候,你就在修习毗婆舍那内观法。但你觉知鼻尖的触的时候,你在修习身念处,但同时你也修习了受念处,心念处以及法念处。这就是当你正念呼吸的时候,你就在修习四念处。

当你正念于感受的时间,你的心既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你只是如其所是地观察感受,这些感受粒子不停地生起灭去生起灭去,佛陀可以看见在半弹指间,细胞生灭5万百万次,当你正念于这个感受的时候,你就在练习毗婆舍那内观。因为这些生起灭去的粒子在你身体里,而你的心正念观照这些,所以这就是在修习毗婆舍那内观。而当我们修习受念处的时候,四念处也是同时被修习着,所以就是在修习四念处。所有的觉悟的佛陀说过,如果你修习四念处,你可以获得果智,以及到达涅槃。

所以,要用强大的正念呼吸,努力觉知每一个触,以及努力用正念跟随感受,这些感受会变强变弱变强变弱,要努力正念于它们直到感受的完全结束。因为只有当我们可以正念于一个感受,从开始到其完全结束,你有可能证入初果。如果你证入初果,那是在一个感受完全结束的瞬间,这也是为何孙伦禅师说,在第二阶段的时候,当你停止呼吸时,深吸一口气,憋住,正念于全身的某一个感受,正念观照跟随这个感受直到这个感受完全结束。保持静止,不要移动,不要改变姿势,只是正念于感受,直到其完全结束,完全消失。
华纳师父开示2:

孙伦禅法的第二阶段的规则是:正念观照身体的感受,再疼痛也不移动,不改变姿势,保持观察一个感受从头至尾,至其完全消失,这样有可能证到果位。

当第一阶段结束的时候,用极猛烈的呼吸,呼吸大约4,50 次,然后深吸一口气,憋住气,用心扫视全身,这时心会自动跑去最明显的感受,会停留在这个感受上面。而当心停住观察感受的时候,呼吸就可自动转为正常呼吸。这个感受可能是痛,可能是痒,痉挛,麻木,僵硬等等。

当正念观察身体感受的时候,一开始我们会知道这个感受在什么部位,例如在膝盖,在脚腕,但如果能够保持100% 的正念,这个正念就会包裹住这个感受,紧紧抓裹住它,两三分钟后,就会不知道感受的具体位置,而只是正念知道这个感受本身。我们观察感受,要观察如其所是,这是毗婆舍那内观修法。

在观察感受的时候,我们观察感受的变强,变弱,正念于其变化,不改变姿势,渐渐地,就会了知这些感受的无常性。觉悟的佛陀会观到,在一弹指间,半秒钟,我们的身心生灭了5百万万次,不是一百万,两百万次,而是这么多次。当我们坚持正念觉知感受后,会了解自己的身心是不停地在变化着的,并不是恒常的,而是无常的。同样地,他人的身心也是如此。不仅人类的身心是无常的,天人,动物,鬼道众生等等所有众生的身心也是如此变化着的,无常是真相。

当我们了知无常时,知道身心并不是恒常时,知道我们无法控制身心时,就会慢慢减少对身心的执着。我们每个人最爱的人都是自己,然后我们也爱自己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等亲眷,这些“爱”就是执着。我们执着于这些。

当我们临终时,心则会按照平常习惯的方式,跑向自己执着贪恋的地方,我们就因此会出生于心最习惯的世间。一旦我们重生了,就会继续经历老,病,死。临终前,我们内心的杂染,贪嗔痴会使得我们再次出生。而毗婆舍那内观法,就是消除心的杂染的方法。消除杂染,我们就有可能证到一果,二果,三果,直到四果阿罗汉。佛以及阿罗汉,因临终前,不再有任何执着贪念,所以不会出现幻相,也不会再出生于此世间,它世间。他们因不再生,就不会再有老,病,苦,这就是涅槃。

而其它所有人,因为还有执着的事物,往往会在临终时产生幻相,而心就会去抓住这个幻相,就会出生于相应的某一世间,再次出生,再次经历生老病死,这就是轮回。毗婆舍那内观禅法,四念处修习法,是消除心的杂染的方法,使得我们不再执着,可以因此成为阿罗汉,入般涅槃。
华纳师父开示 3:

孙伦禅师说,我们观感受的第二阶段,不能移动,不能改变姿势,再疼痛也不能动。他的这个要求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忍受疼痛,更不是为了折磨我们,而是为了内观智慧的生起。当我们正念于感受保持不移动的时候,第一个内观智慧,生灭随观智就有可能在我们内心生起。(译者注:南传有16 观智,是从名色分别智算起的。而孙伦禅修法里只有10 观智,是从16 观智中的第四观智作为第一观智算起的,生灭随观智,是孙伦禅法里的第一观智。)

当我们继续保持静止,努力正念于感受时,第一观智成熟,心的能力继续往上,就有可能开发出第二观智。这样,只要我们保持不动,正念于感受,就有可能开发出一阶一阶的十观智,直到道智,果智的产生。

毗婆舍那内观法,是可以让我们证到一果须陀桓,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的方法。所有的佛陀,也是由修习毗婆舍那而成为佛陀的。在我们这个世间,出现过一共五位佛陀,燃灯佛,迦叶佛,拘留孙佛等,以及我们的这位释迦摩尼佛。佛入灭已经将近2570 年了,他的教法会总共存在5000 年,他当时证悟成佛,并不是随随便便地坐在菩提树下,而也是在修习安那班那出入息法以及毗婆舍那内观禅法的。他也是一级一级,从一果,证到四果成为阿罗汉以及佛陀的。

佛法存在的这5000 年间,还有可能证悟果位。每一个修习四念处的人,都有可能通过正确的修习证悟。

华纳师父接着说:

世间有四种善行:
1。施舍:把金钱食物等等送给他人。
2。持戒:持守不杀,不盗,不淫,不撒谎,两舌,恶口,绮语以及不饮酒等等五戒,或者持守八戒,十戒以及更多戒律等等。
3。修定。例如修水遍,土遍,地遍,风遍等等业处。
4。修观,毗婆舍那内观。

这四种善行中,前三种可以在任何时候修习,无论有没有佛出世。而最后一种内观,四念处禅修法,则只会在有佛出世后人们可以修习。我们的这位佛陀, 释迦牟尼佛,他的教法会在他入灭后,存在世间5000 年。

有一种佛陀,叫独觉佛,他也是自己发现内观方法修成佛的,但这种佛只有基本的佛陀特质,自己可以证悟成佛,但无法教授他人。因此,人们只有等待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出世,才有可能修习内观这个方法。

完全觉悟了的佛陀出世后,会把解脱方法教授给世人,世人跟着修习,有些成为阿罗汉,也可以给予教授。四念处内观修法,是唯一一条可以证果的道路。佛法会在佛灭后存在5000 年,这5000 年内人们还可以证果。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2570 年。5000 年后,世间将没有人再能够教授四念处,因此也不会再有人证悟了。人们将进入漫长的等待下一位佛陀出世的时期。这等待的漫长,并不是百万年,而是百万百万百万年。

因此我们现在就应该修习四念处内观法,我们条件优越,这是因为:
1。我们是人类。
2。我们是佛教徒。
3。我们学到了四念处禅修法。

只有觉悟的佛陀可以看到一个人死后会去哪里,你们现在不知道。你们死后可能成为修罗,鬼道众生等等,而即使可以因善业再次投生人间,也可能投胎于穆斯林世界,基督徒世界,从而无法学到四念处内观禅修法了。

因此,请努力珍惜现在的时间,修习四念处,修习毗婆舍那内观禅,在此生努力解脱~~

我们佛教徒,是知道没有人可以代替我们解脱的,这条路,每一步都需要我们自己努力。佛也好,阿罗汉也好,都只可能教授我们解脱轮回的方法,而无法代替我们。我们只能自己努力,自己修习,自己证果。这也是佛教和其它宗教的区别。
南翔
論壇守護員
論壇守護員
文章: 3565
註冊時間: 2015-12-05 13:53 星期六

Re: 《强迫障碍》

文章南翔 » 2018-10-04 1:28 星期四

感恩春風老師的分享!!! (謝謝2)
南翔
論壇守護員
論壇守護員
文章: 3565
註冊時間: 2015-12-05 13:53 星期六

Re: 《强迫障碍》

文章南翔 » 2018-10-04 2:00 星期四

孫倫(宣隆)禪法:
簡潔明瞭,切中要害
分享給有興趣修習的朋友
宣 隆 大 師 法 語
1. 當空氣接觸鼻孔末端或上唇時,你將會覺察
到它。要專注於這個覺察。
2. 要奮力、嚴密地專注於對觸覺的覺察。
3. 如果感覺是弱的,應當知道這弱的事實;如
果感覺是強的,亦應如其實在地知道。
4. 要是困倦了,不要鬆懈休息;有痕癢時,不
可搔抓;即使抽筋,也不要動。
5. 苦受確是致道的法則,樂受會令我們飄浮於
生死之流。
南翔
論壇守護員
論壇守護員
文章: 3565
註冊時間: 2015-12-05 13:53 星期六

Re: 推荐《强迫障碍》一书

文章南翔 » 2018-10-05 22:21 星期五

我们2015年3月辅导过一位30多岁的学员,服氯丙咪嗪每天一粒有10年了,
见不到明显的效果,工作快做不下去了。练习半年以后大大好转,我说:“可以
尝试减药。”他每3个月减1/4粒。减到最后1/4粒时出现反复,快回到咨询前了。
我说:“你要么加药,要么硬挺。”他说:“我硬挺。”每天坚持服用1/4粒,过了
一年才恢复到服1/4前的状态,然后几天停一天药,到2018年7月才把药彻底停了,
他一直坚持打坐练习。
所以,大家如果在服药的话,最好要每天打坐,打坐能改善生理的失调,替代药物。
by 春風123
南翔
論壇守護員
論壇守護員
文章: 3565
註冊時間: 2015-12-05 13:53 星期六

Re: 推荐《强迫障碍》一书

文章南翔 » 2018-10-18 12:34 星期四

「宣隆禪修法」由採取盤腿的坐姿開始,肩垂背直,不用靠墊,雙手互疊,使身體構成堅定的基座,坐好之後,閉上雙目,內心保持警覺,身體無論如何也不稍動,直至禪修結束為止。

禪修過程分成兩部份:第一部份是通過強而有力且快速的呼吸開始,意念專注於快速呼吸過程中,空氣接觸到鼻孔末端時所產生的觸覺,並須奮力專注於對這觸覺的覺察,務使呼吸達致平均及有節奏,同時對觸覺又能清楚了知。在特定的時間結束時,禪修者須繼續加強數十次快速呼吸,跟著放慢,然後在深吸一口氣後驟然停住。

這時禪修進入第二部份,身體保持寂然不動,屏息靜觀整個身體,並將意念審視著身體內最強的感覺,如:疼痛、痙攣、麻痺等,把不適意感覺作為觀照對象,對覺受的變化念念分明。禪者在苦受的當下堅持全心全意的觀察,當心念透徹知道覺受時,禪修者將會明白到無常、苦、無我的自然法則,正念亦由此而得以發展。

宣隆禪修法有如下的特點:
(一)直接穿透實相,達致正解脫。
(二)克服對苦受的抗拒及樂受的執取。
(三)導致身心強健,增長精進力。
(四)能摒除干擾,迅速建立專注力。
(五)毋須堆砌知識概念。
(六)可與日常生活及工作結合。
南翔
論壇守護員
論壇守護員
文章: 3565
註冊時間: 2015-12-05 13:53 星期六

Re: 推荐《强迫障碍》一书

文章南翔 » 2018-11-01 20:58 星期四

花力氣對抗世界,不如花力氣欣賞世界
http://books.cw.com.tw/blog/article/1000
南翔
論壇守護員
論壇守護員
文章: 3565
註冊時間: 2015-12-05 13:53 星期六

Re: 推荐《强迫障碍》一书

文章南翔 » 2018-11-02 18:28 星期五

花力氣對抗世界,不如花力氣欣賞世界
南翔
論壇守護員
論壇守護員
文章: 3565
註冊時間: 2015-12-05 13:53 星期六

Re: 推荐《强迫障碍》一书

文章南翔 » 2018-11-14 20:45 星期三

禅修者很容易鬆懈地坐著,閒散和散乱的方式禅修,雜念妄念總是想要闖入,種種意想和意象就站在門口,行者只要念力有一丁点地减弱它就会闖進来影響著你,要跟得上念住,唯一的方法就是經由嚴密的精進來保持警覺,这也是宣隆禅法為什麼呼吸一定要做得到的原因,那就是有一句師尊的箴言,嚴密地專注於觸覺的覺察,即明覺,禅修者有時太爱惜自己的身體,因此,寧可喜歡讓自己的念頭到處跑竄,四處漂蕩,也不願意控制自己安定下來,最後選擇了逃避和放棄,要讓自己安住下來是需要竭盡努力和堅持力,而大多数行者厭煩去做,當要他被告訴要用力呼吸時,很多人要引经據典来證明这是不自然的呼吸,或以後不坐了,禅修者應該首先要确定注意力是集中在禅修的所缘上,如果冇覺知力,就要竭力和用心了,當行者持續的努力下去,產生的精進力幫助了注意力能更加集中安住於所缘,而不讓心到處跑了,1心便会發展出更大的專注和精進力而持續的修習下去,正
南翔
論壇守護員
論壇守護員
文章: 3565
註冊時間: 2015-12-05 13:53 星期六

Re: 推荐《强迫障碍》一书

文章南翔 » 2018-11-23 17:56 星期五

在觀呼吸時,能不能觀到那麼細?假如修習者的心很粗,就觀不到,心一定要夠細,才能觀到,當行者觀到生灭現象的當下,自巳的心会有更深一層的体会,原來这就是無常啊,这体会也代表你的心起了一種变化,因為你發現原来無常是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的,过去所想像的無常,都是很粗糙的念去接受它,因而做成情緒的波動,也產生了很多負面的反應,甚至因此覺得很苦,或逃避而跳不出来,但當下來修習坐禅時,才会發現,原來刹那生灭的过程,就是無常,这時就会有一种豁然開解的感覺,因為所有事情的發生,你都会看到它當下的生灭,清楚地覺察,心也是安住的,觀这個無常,智慧就会增長,过去,現在,未來心不可得,就不会執著它而罣礙了,當你的心起了这種轉化,有了这一層的体会,这就是智慧在顯現,这智慧能幫助你能放下很多東西,正
南翔
論壇守護員
論壇守護員
文章: 3565
註冊時間: 2015-12-05 13:53 星期六

Re: 推荐《强迫障碍》一书

文章南翔 » 2018-12-14 0:08 星期五

[溝通上的誤會怎麼辦]

有些時候,我們會覺得對方的行為、言語,怎麼這麼沒有禮貌,完全沒有考慮我的立場。因此感到很生氣、很憤怒,覺得沒有被尊重。

這時我們有幾個反應方式:

1. 強烈的跟對方表示我們的不滿感覺。但不直接跟對方說對方出了什麼問題。

2. 先沈澱自己的情緒後,跟對方核對這事情,是否真的是對方想要傷害我們的意圖。 還是因為對方並無此意,而是自己對這事的詮釋,與對方想法不同。

3. 如果可以再深入一點,冷靜分析,這次很受傷的感覺,是跟這次的事有關嗎?還是過去也有類似的事讓自己產生一樣受傷的感覺呢? 如果有,自己有愛自己,開始進行傷痛療癒了嗎。

4. 最後,可以回想看看,是否曾經在各種關係應對上,在某一次的經驗,讓某個人,突然生氣、憤怒,甚至離開,但自己不知所綽(錯)。如果您看到了,這是一個很棒的體驗。

正念的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先處理好自己的感覺與情緒,回到穩定的狀態,再來進行事情的處理。這世界上許多的事,存在著灰色空間。非得一定要怎麼樣才是符合「我的正確價值」的堅持,也是一種壓力的來源。學著跟這個世界的不完美共處,從來不是外在的人與事件影響,而是內在的修習功課。

作者:Hi Mind 魏孝丞

2019.01.05我們將帶領夥伴,做實務練習,來幫助溝通更為流暢。 歡迎報名參與。

課程詳細資訊與報名:https://goo.gl/JrQGbu
繳費網址:https://p.ecpay.com.tw/07B5F
南翔
論壇守護員
論壇守護員
文章: 3565
註冊時間: 2015-12-05 13:53 星期六

Re: 推荐《强迫障碍》一书

文章南翔 » 2018-12-14 11:35 星期五

花力氣對抗世界,不如花力氣欣賞世界
南翔
論壇守護員
論壇守護員
文章: 3565
註冊時間: 2015-12-05 13:53 星期六

Re: 推荐《强迫障碍》一书

文章南翔 » 2018-12-14 13:50 星期五

買了

回到「互動關懷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7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