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七個基本態度,讓人生開出正念之花
正念減壓創始人卡巴金教授在《多舛的生命:正念療愈幫你撫平壓力、疼痛和創傷》一書中,系統的提出了正念練習的7個基本態度,它們構成了正念練習的主要支柱。
非評判(non-judging)
耐心(patience)
初心(beginner's mind)
信任(trust)
無爭(non-striving)
接納(acceptance)
放下(letting go)
即使你不是為了正念練習,你也可以去踐行這些態度,它們對我們日常生活品質、人際關係的改善,同樣有很棒的指導意義。
這些態度就如同土壤一樣,只有土壤肥沃,才能真正開出正念之花。
01
非評判
這是一個被很多人誤解的態度,要理解非評判,我們先理解評判。所謂評判是我們對於某個事物或者個體進行的關於價值、道德、預期等方面的評價,比如:“這對於我沒有什麼用”、“你是個壞人”、“我做不到這些”、“你真讓人討厭”等等。
“非評判”的意思並非不評判,這幾乎無法做到,而是覺察到評判,但是不陷入評判之中,被評判所操縱。
比如男朋友因為太忙沒有及時回復你的短信,於是你的大腦里產生了“他變了,他不愛我了”這樣的評判,繼而悶悶不樂,甚至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
如果我們可以對內心的評判產生及時的覺察,認識到它是評判性的想法,那麼我們就可以擱置評判,自己的壞情緒和接下來進一步的糟糕想法就不會產生,這樣我們就做到了不被評判操縱,等男朋友忙完了給你回了資訊,你才發現原來是自己想多了。
我們的大腦總是會習慣性的產生各種評判性的想法,這些想法佔據著我們的大腦,先入為主和各種偏見導致我們很難看到事物的本真,並將我們鎖定在機械的反應之中,而我們卻渾然不知。
時時覺察到我們的評價之心,觀照評判性的想法,這會使得我們以一個更大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你也會發現它們原本的樣子。
02
耐心
耐心是很多人都缺乏的品質,各種誘惑干擾著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的心變得浮躁。工作想要快點做完,看書想要快點看完,吃飯想要快點吃完,講話想要快點講完... 缺乏耐心正慢慢得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品質與幸福感。耐心與生病是同一個英文單詞,似乎在預示著當我們不夠耐心,急躁求快時,我們更有可能會生病。
在正念練習中,通常要求我們拋開所有的身外之物,只專注於當下的覺察,很多初學者覺得無聊,心中不斷在問:“怎麼還不結束呀?“當你如此練習與自我同在時,就會發現你的心裡還有”一個它自己的心“,這顆心最喜歡的事情之一,就是徘徊於過去未來及沉迷於東想西想。於是開始變得焦躁,無法安住。
有些想法令人開心,有些則令人難過或焦慮,無論開心與否,東想西想本身即可強勢佔據或遮蔽覺察,大部分時間裡我們對當下的感知都被各種想法淹沒,完全失去與當下的連結。
當心動盪不安時,耐心協助我們接納它,也提醒自己不需要受動蕩所困。練習耐心使我們明白,更多的活動或思考其實無法讓我們活得更富足,反向操作才有可能。換一個角度想,我們之所以會缺少耐心,是因為我們活在將來,想要迫不及待地去到生命中的下一個時刻,這樣就讓當下從自己的眼下溜走。
正念中耐心的培育,需要時間,這本身也是一種耐心,允許自己慢慢探索,溫柔的給自己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而非急於求成,這樣反而欲速則不達,甚至會失去對正念的興趣與信心。
很多修習正念所帶來的積極結果,是建立在長時間的練習基礎之上的,很多人抱著各種目的來練習正念,但是因為缺少耐心,只練習幾天,看到沒有引發想要的改變,於是就放棄了練習,否定正念的效果,這不得不說是非常可惜的。
耐心,就是單純地對每個瞬間全然地開放,承接蘊含其中的圓滿,明白事物只能如蝴蝶般,依其自身的速度展開與呈現。
03
初心
現代生活存在著一個悖論——選擇越多,我們反而越無聊。各種影視書籍,應有盡有,各種信息資源,唾手可得,各種娛樂活動,隨處可見。但是,我們還是時常感到無聊、沒勁,甚至是厭倦。無聊成為了現代人時間的最大殺手,也成為了幸福感的最大殺手。
要想對抗這種無聊,需要我們修鍊第三種態度——初心。我們經常會說,要保持初心,那什麼是初心呢?簡單講,初心,就是一個願意看待萬事萬物都如初見的心念。它在提醒著我們關於這個世界的一個簡單真相,那就是:沒有一個時刻是跟別的時刻是一樣的,每一個時刻都有著獨特的的可能性。
正如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所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每一刻都是嶄新的,如果我們抱著“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個人都像是剛認識的,每一樣東西都是第一次見到的”的這樣態度去對待周遭的事物,這樣,即使你只是去大自然看看雲朵、樹木、流水和石頭,你也會覺得充滿了樂趣。
04
信任
信任的對立面是懷疑,不是懷疑別人,而是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的感受。當我們不信任自己的時候,就會求諸於外界來讓自己更有安全感,比如迷信專家和權威的說法,只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才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等。
而信任是對自己和自己的情感發展出一種基本的信任,比起總是向外尋求,相信自己的直覺和權威要更好一些,哪怕一路上你會犯一些“錯誤”。在任何時候,如果你覺得有些事情不對勁,那就去尊崇你內心最真實的感受,而不是因為外界或者權威有不同的說法,就去低估、壓抑或者忽視自己的感受,甚至把它們當做是不正確的。
在正念練習中,培育信任的態度意味著相信自己當下的真實感受,不需要他人的認可與肯定,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嘗試更多的練習,接受更多的挑戰,哪怕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與困難。同時,也不必過度去效仿他人,尤其是當這個人是正念的專家或老師時。練習正念,就是練習負得起做自己的責任,學習傾聽與信任自己。 總而言之,成為你自己就好。
05
無爭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是老子《道德經》中的話語,正念的七個態度中也有無爭,這兩處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知道卡巴金是否借鑒了古老的東方智慧。
所謂無爭,指的是我們無需過度用力去追求達到某種目標或者狀態。因為越是強求,反而越是背道而馳,只需要對當下所發生的一切保持關注就好。
如果你感到緊張,就注意到那份緊張,如果你感到疼痛,就帶著那份疼痛,讓一切如其所是,你不需要用力去改變它。
很多人在進行正念練習時,抱著這樣的目的:我要通過這次正念練習,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越是去用力追求這樣的狀態,反而越是達不到,當你放下追求,只是去覺察時,心反而在這份覺察中慢慢靜了下來。
達成目標最好的方式,就是別用力追求你所渴望的結果。取而代之的是,分分秒秒如其所是的仔細觀察所有的人、事、物,進而接納當下所呈現的一切。
06
接納
在《正念減壓自學全書》中對接納的解釋是:承認並允許人、事、物當下所呈現的樣貌。
按照解釋,不接納就是否認當下真實的樣貌存在,一旦否認,就會產生對抗,而在對抗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的內耗自己,衍生出更多的痛苦,反而離最初的目標愈來愈遠。
比如就失眠來說,當我們失眠睡不著的時候,我們無法接受當下這個睡不著的狀態,於是努力的嘗試讓自己趕緊睡著。
但是奇怪的是,越是想要睡著,反而就越睡不著,由此引發了更多的負面情緒和想法,比如責怪自己為什麼這麼晚還睡不著,擔心明天會精神狀態不好等等;而當我們接納自己現在睡不著的事實,讓失眠就只是失眠的時候,反而更容易睡著。
另外一個例子是關於強迫症,某人腦子裡突然出現了某個不道德的想法,他認為這是不對的,覺得自己不該出現這樣的想法,於是拼命壓制它,但是越壓制,這樣的想法產生的次數就越多,如此來來回回,最終形成了強迫性思維。如果他最開始就接納這個不道德想法出現的事實,那麼也就不會產生後續的對抗和糾結了。
在正念練習中,培育接納的態度意味著,以一顆溫和開放的心,允許所有的感覺、感受與想法出現,無論它們是什麼,不去與它們對抗,或者想要去改變它們。很多時候,當你接納之後,改變就發生了,正如著名人本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所說:奇怪的悖論是當我接受自己時,就像我一樣,那我就可以變了。
07
放下
如同接納一樣,放下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詞彙。其實我們每天都在放下,這發生在我們上床睡覺的時候,我們需要暫時將所有的事情放下,這樣才能入眠,否則便會思慮過多,難以睡著。
培育放下的態度,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放下對於愉悅對象的執著傾向,也放下對於不愉悅物件的迴避傾向。無論是哪種傾向,我們的心都會被牢牢抓住,得不到解脫。第二層意思是放下對過去的懊悔與對將來的擔憂,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夠活在當下。
在正念練習中,覺察各種情緒或念頭的升起、停留、消逝,但是不執著或緊抓任何情緒或想法,這無形中已經在訓練放下的能力。
以上就是對正念的7個態度的基本介紹,當然它們所包含的內涵遠遠比寥寥數位所闡述的要豐富得多。
在我們真正開始進行正念練習時,你會發現它們無處不在,互相聯繫,融入了練習之中。而且它們不僅僅是練習的態度,更是一種人生的態度。
本文來源於網路,公益分享、參考之用,客觀思考、理性評論
量子力學與混沌理論的人生十二堂課
https://bit.ly/3f2Jtr1生命解碼:啟航宇宙尋根之旅
https://bit.ly/2XpGhz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