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律神經健康人50招》與自身經驗 談精神疾病的成因與自助之道
作者小林弘幸醫師 在《自律神經健康人50招-慢活,就能遠離疾病》裡談及了自律神經與多種疾病-身心精神疾病、不明原因的頭痛暈眩、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關係,說明健康決定於自律神經的平衡,並詳細的介紹增進自律神經平衡助人遠離疾病的方法(生活習慣和情緒(心)調整)。(p.44談及憂鬱症、p.82談及恐慌症、提到憂鬱、狂躁症)
根據以往的經驗,三四月份與寒暑假是我病發的高峰期。三四月份剛好符合俗語所說的「三月桃花瘋」。作者小林弘幸醫師也在書中寫道:[color=#0000BF]「俗語說:『樹木發新芽時,要小心罹患心病。』正如此言,這個時期是憂鬱症等心理疾病好發的時期。」(p.43)他以自律神經來說明季節變換或天氣變化時,氣溫、氣壓的改變如何對身心、精神疾病影響。(見p.44-45)[/color]
小林弘幸醫師主張:「隨著最近醫學的進步,我們終於可以說明,過去無法了解其確切原因的各種症狀,都是起因於自律神經失調。」(p.80)
............. 為避免有人斷章取義造成誤解,所以不想讓人擅自複製引用,故不便在此登出全文。欲見全文請點選以下連結
〈躁鬱旅程〉部落格 http://slowslow7.pixnet.net/blog/post/415129288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與病共存)獲得平靜的方法
版主: 莊莊、apple奶奶、志工專區、高雄分會、台中分會、愛心會網路志工團
版面規則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以《自律神經健康人50招》與自身經驗 談精神疾病的成因與自助之道
最後由 slow 於 2015-03-28 12:38 星期六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憂鬱症是大腦的疾病,也不只是大腦。
作者: 精神科醫師陳豐偉
資料來源 http://blog.cw.com.tw/blog/profile/70/article/1972
綠色字部分是慢慢寫的
有一定嚴重程度的憂鬱症,排除其他身體疾病或精神狀況的影響,絕大多數都是「大腦」的疾病。
我常對病人說:「憂鬱症是大腦的疾病,會漸漸影響大腦功能。也許你的意志力可以硬撐,讓生活與工作可以過得下去,但你的注意力、記憶力、思考反應能力逐漸變差、工作上出錯率增加,不是你用意志力能掩飾的。」
但憂鬱症也不只是大腦的疾病。
許多研究顯示,憂鬱症病人的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系統(HPA axis)、發炎、代謝、神經內分泌反應路徑常有異常,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疼痛等慢性病常一起發生。
許多跡象顯示,有一部份的重度憂鬱症,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份(這是慢慢寫部落格分享自身經驗試著想告訴大家的觀點之一),有點類似自體免疫疾病;這還有待科學家繼續鑽研。
曾有許多人想找出可以預測或反應憂鬱症的單一生化指標,抽個血、驗個尿就能找出高風險病人,可惜都沒成功。
最近,有個先驅性的重要研究,結合九項生化數據,經過複雜的運算,用來分辨經過嚴謹結構性會談診斷的重度憂鬱症病人,有很好的信效度,甚至比臨床醫師在簡短看診時的判斷還精準。
這是重要的第一步。
也許未來還會有更多指標加入,運算方式還可以調整,讓診斷的信效度更高。
如果這些檢驗方式的成本能降低,懷疑自己有憂鬱症的人先做個抽血檢查,應該會比憂鬱症自填量表更準確。
許多新的研究是在這十幾年才漸漸成形,社會大眾才剛漸漸接受「憂鬱症是大腦疾病」的概念,要讓病人與家屬聽得懂「憂鬱症不只是大腦的疾病」,恐怕又更複雜。
其實糖尿病也是全身性疾病,高血壓也是全身性疾病,煙癮、酒癮引發的問題也是全身性,現在流行的PM2.5空氣污染影響的也是全身器官。[
反覆出現嚴重憂鬱症狀的病人,或許要把自己的憂鬱症當成慢性病看待。
有個還有待驗證的數據顯示,即使病人服用抗憂鬱藥物兩個月,憂鬱症狀明顯改善,那九項指標並沒有明顯變化。這或許表示,藥物或其他非藥物的憂鬱症療法,有時改善的是表現的症狀與病人的感受,但真正生物層面的問題還是存在。
所以,有些嚴重的憂鬱症病人,在服藥半年、一年之後,覺得症狀改善許多,把藥物漸漸停掉。
過了數個月或一兩年後,病人遇到一些挫折或重大壓力,憂鬱症復發,又回來看診,我只好跟病人解釋,因為之前的壓力與憂鬱症對大腦的傷害,有時並無法完全恢復。
遇到一些壓力刺激,大腦又開始不穩定,憂鬱症惡化,也只能再重新開始新的療程。有些病人後來就不敢停藥,在穩定期繼續服用低劑量抗憂鬱劑,反而能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
只是,對於憂鬱症頻繁復發的病人,我們難以判斷的是,病人是因為體質與長期累積的壓力,逐漸讓身心狀況變差,還是因為引發第一次重度憂鬱的創傷或壓力事件,對大腦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或是精神科藥物對大腦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或許這兩種狀況都有可能發生。
當我們逐漸認知憂鬱症的生物因素時,病人或家屬難免會擔憂,這會不會遺傳到下一代?
重度憂鬱症父母的下一代罹患重度憂鬱症的比例的確較高,但這有一部份是來自社會心理因素而不是直接基因遺傳—憂鬱症會影響工作能力與社交能力,同時也會惡化父母的經濟能力、教養能力與人際互動,這對於養育下一代自然會有影響。
所以,尋找適合自己的憂鬱症療法,好好治療憂鬱症,比擔憂會不會遺傳給下一代還重要。
也許再過五年、十年,人類對憂鬱症就能有全新的瞭解。
只是,在全球化的激烈競爭、對消費慾望的渴求、以及分配正義的極端惡化之下,即使我們對大腦有越來越多的瞭解,還是很難避免有越來越多人罹患憂鬱症吧。
(本文轉載自陳豐偉醫師的高雄精神科診所札記)
資料來源 http://blog.cw.com.tw/blog/profile/70/article/1972
綠色字部分是慢慢寫的
有一定嚴重程度的憂鬱症,排除其他身體疾病或精神狀況的影響,絕大多數都是「大腦」的疾病。
我常對病人說:「憂鬱症是大腦的疾病,會漸漸影響大腦功能。也許你的意志力可以硬撐,讓生活與工作可以過得下去,但你的注意力、記憶力、思考反應能力逐漸變差、工作上出錯率增加,不是你用意志力能掩飾的。」
但憂鬱症也不只是大腦的疾病。
許多研究顯示,憂鬱症病人的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系統(HPA axis)、發炎、代謝、神經內分泌反應路徑常有異常,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疼痛等慢性病常一起發生。
許多跡象顯示,有一部份的重度憂鬱症,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份(這是慢慢寫部落格分享自身經驗試著想告訴大家的觀點之一),有點類似自體免疫疾病;這還有待科學家繼續鑽研。
曾有許多人想找出可以預測或反應憂鬱症的單一生化指標,抽個血、驗個尿就能找出高風險病人,可惜都沒成功。
最近,有個先驅性的重要研究,結合九項生化數據,經過複雜的運算,用來分辨經過嚴謹結構性會談診斷的重度憂鬱症病人,有很好的信效度,甚至比臨床醫師在簡短看診時的判斷還精準。
這是重要的第一步。
也許未來還會有更多指標加入,運算方式還可以調整,讓診斷的信效度更高。
如果這些檢驗方式的成本能降低,懷疑自己有憂鬱症的人先做個抽血檢查,應該會比憂鬱症自填量表更準確。
許多新的研究是在這十幾年才漸漸成形,社會大眾才剛漸漸接受「憂鬱症是大腦疾病」的概念,要讓病人與家屬聽得懂「憂鬱症不只是大腦的疾病」,恐怕又更複雜。
其實糖尿病也是全身性疾病,高血壓也是全身性疾病,煙癮、酒癮引發的問題也是全身性,現在流行的PM2.5空氣污染影響的也是全身器官。[
反覆出現嚴重憂鬱症狀的病人,或許要把自己的憂鬱症當成慢性病看待。
有個還有待驗證的數據顯示,即使病人服用抗憂鬱藥物兩個月,憂鬱症狀明顯改善,那九項指標並沒有明顯變化。這或許表示,藥物或其他非藥物的憂鬱症療法,有時改善的是表現的症狀與病人的感受,但真正生物層面的問題還是存在。
所以,有些嚴重的憂鬱症病人,在服藥半年、一年之後,覺得症狀改善許多,把藥物漸漸停掉。
過了數個月或一兩年後,病人遇到一些挫折或重大壓力,憂鬱症復發,又回來看診,我只好跟病人解釋,因為之前的壓力與憂鬱症對大腦的傷害,有時並無法完全恢復。
遇到一些壓力刺激,大腦又開始不穩定,憂鬱症惡化,也只能再重新開始新的療程。有些病人後來就不敢停藥,在穩定期繼續服用低劑量抗憂鬱劑,反而能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
只是,對於憂鬱症頻繁復發的病人,我們難以判斷的是,病人是因為體質與長期累積的壓力,逐漸讓身心狀況變差,還是因為引發第一次重度憂鬱的創傷或壓力事件,對大腦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或是精神科藥物對大腦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或許這兩種狀況都有可能發生。
當我們逐漸認知憂鬱症的生物因素時,病人或家屬難免會擔憂,這會不會遺傳到下一代?
重度憂鬱症父母的下一代罹患重度憂鬱症的比例的確較高,但這有一部份是來自社會心理因素而不是直接基因遺傳—憂鬱症會影響工作能力與社交能力,同時也會惡化父母的經濟能力、教養能力與人際互動,這對於養育下一代自然會有影響。
所以,尋找適合自己的憂鬱症療法,好好治療憂鬱症,比擔憂會不會遺傳給下一代還重要。
也許再過五年、十年,人類對憂鬱症就能有全新的瞭解。
只是,在全球化的激烈競爭、對消費慾望的渴求、以及分配正義的極端惡化之下,即使我們對大腦有越來越多的瞭解,還是很難避免有越來越多人罹患憂鬱症吧。
(本文轉載自陳豐偉醫師的高雄精神科診所札記)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與病共存)獲得平靜的方法
謹以下列文章記錄過往憂鬱。
期與有憂鬱經驗的病友分享,
希望能帶來抒發撫慰的助益。
2007/10/31 〈生不如死的日子〉
2010/11/19 〈痛苦的憂鬱〉
2012/1/18 〈知足讓一切不如意好得多〉
詳文請見〈憂鬱二三事〉http://slowslow7.pixnet.net/blog/post/419418604
期與有憂鬱經驗的病友分享,
希望能帶來抒發撫慰的助益。
2007/10/31 〈生不如死的日子〉
2010/11/19 〈痛苦的憂鬱〉
2012/1/18 〈知足讓一切不如意好得多〉
詳文請見〈憂鬱二三事〉http://slowslow7.pixnet.net/blog/post/419418604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與病共存)獲得平靜的方法
〈我是膽小鬼〉
信件發送於: 2012-01-21 22:54 星期六
zen大
我其實很膽小和懶惰,約兩年前我就知道了怎樣可以讓自己越來越好,
可是我怕我講出來和要做的事情是會賠上自己和受盡屈辱的,所以我一天拖過一天。
但心裡一直過意不去,因為自己可以藉著所知有機會越來越平安可是還有很多人在受苦,
而且我自己深知受精神疾病所擾和被歧視污名化的病友們的苦。
是後來良心真的過意不去,才逼迫懶散的自己參加火鳳凰文教基金會的文學獎想分享解套的方法,
可惜我敗在自己的手上,拖延懶惰成性的我,在截稿前兩天才動筆,只能急就章的將以往的信件整理串起,無法表達出我想分享精神疾病解套方向的事情。
連要出席文學獎頒獎典禮與否,我都很擔心會曝光所以遲疑,
是我媽鼓勵我既然是為了要幫人,那如果真的發生不幸因此曝光丟了工作,老天爺關了我一扇門,應該會給我其他路走的。
我是因為這樣,才在去年四月份參加頒獎典禮,
因此認識了大安,後來在大安的介紹下在去年七月份參加了愛心會莊莊舉辦的茶聚,
後來到版上發文,覺得有所不足才成立部落格。躁鬱旅程 http://slowslow7.pixnet.net/blog
zen大,我是個膽小怕受傷害、從小就懶散更缺乏恆心毅力的人,
所以我常會擔心自己不能堅持下去。
這一兩年我內心常會響起:
「我所經歷的一切不幸和痛苦的目的就在與此,我是為了分享方法來的。」
我確信我的方向是對的,期望我有力量能堅持做完讓我心安的事。
謝謝你的鼓勵,我會加油的!
慢慢
信件發送於: 2012-01-21 22:54 星期六
zen大
我其實很膽小和懶惰,約兩年前我就知道了怎樣可以讓自己越來越好,
可是我怕我講出來和要做的事情是會賠上自己和受盡屈辱的,所以我一天拖過一天。
但心裡一直過意不去,因為自己可以藉著所知有機會越來越平安可是還有很多人在受苦,
而且我自己深知受精神疾病所擾和被歧視污名化的病友們的苦。
是後來良心真的過意不去,才逼迫懶散的自己參加火鳳凰文教基金會的文學獎想分享解套的方法,
可惜我敗在自己的手上,拖延懶惰成性的我,在截稿前兩天才動筆,只能急就章的將以往的信件整理串起,無法表達出我想分享精神疾病解套方向的事情。
連要出席文學獎頒獎典禮與否,我都很擔心會曝光所以遲疑,
是我媽鼓勵我既然是為了要幫人,那如果真的發生不幸因此曝光丟了工作,老天爺關了我一扇門,應該會給我其他路走的。
我是因為這樣,才在去年四月份參加頒獎典禮,
因此認識了大安,後來在大安的介紹下在去年七月份參加了愛心會莊莊舉辦的茶聚,
後來到版上發文,覺得有所不足才成立部落格。躁鬱旅程 http://slowslow7.pixnet.net/blog
zen大,我是個膽小怕受傷害、從小就懶散更缺乏恆心毅力的人,
所以我常會擔心自己不能堅持下去。
這一兩年我內心常會響起:
「我所經歷的一切不幸和痛苦的目的就在與此,我是為了分享方法來的。」
我確信我的方向是對的,期望我有力量能堅持做完讓我心安的事。
謝謝你的鼓勵,我會加油的!
慢慢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與病共存)獲得平靜的方法
hello 慢慢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與病共存)獲得平靜的方法
Dear 慢慢
剛和蘋果爺爺提到妳
他說妳很勇敢 很努力
心裏ㄧ直為妳加油
剛和蘋果爺爺提到妳
他說妳很勇敢 很努力
心裏ㄧ直為妳加油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與病共存)獲得平靜的方法
慢慢, 不知要怎麼說, 佩服妳的勇敢.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與病共存)獲得平靜的方法
apple奶奶 寫:Dear 慢慢
剛和蘋果爺爺提到妳
他說妳很勇敢 很努力
心裏ㄧ直為妳加油
奶奶,鬆鬆
對於zen大說我勇敢、努力
和鬆鬆佩服我勇敢一事
我感到受之有愧,很汗顏
我的健康狀況和兩三年前比起來進步了許多
但因為受困於感情困擾,我把大筆時間虛度浪費了
我並沒有努力寫出該寫的事
會拖拖拉拉不趕快寫出來的原因,除了感情困擾和懶惰之外,
其實也和我不夠勇敢有關
我現在在部落格寫的東西,大約只將佔我計畫要說的三分之一
因為我知道當我寫出所有我該寫的東西時
就是我要倒大楣、臨大難的時候了
所以可以請你們不要說我勇敢和努力好嗎?
我覺得受之有愧,承擔不起。
但還是謝謝妳們的加油打氣。
慢慢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與病共存)獲得平靜的方法
慢慢, 收到.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與病共存)獲得平靜的方法
照片記錄 Drug Before / Drug After / Withdrawal After
以下照片記錄我服藥前/服藥後/停藥後的體型轉變
http://slowslow7.pixnet.net/blog/post/427219151
內容轉載自慢慢部落格 〈躁鬱旅程〉
以下照片記錄我服藥前/服藥後/停藥後的體型轉變
http://slowslow7.pixnet.net/blog/post/427219151
內容轉載自慢慢部落格 〈躁鬱旅程〉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與病共存)獲得平靜的方法
精神科 spirit 通常意指靈魂、心靈、意識、理念等 ,
精神這兩個字的含義是沒有界線 .無邊無際的, 故藥商銷售藥物的病名 - 憂鬱,焦慮,過動 ,也看準了這點 " 無邊無際 = 公司可開發的客戶多 "
也恭喜slow恢復體型
精神這兩個字的含義是沒有界線 .無邊無際的, 故藥商銷售藥物的病名 - 憂鬱,焦慮,過動 ,也看準了這點 " 無邊無際 = 公司可開發的客戶多 "
也恭喜slow恢復體型
【公告】給想閱讀《停止精神藥物:給精神科醫師、心理工作者、精神病人和家屬的指南》中文版的讀者
【公告】給想閱讀《停止精神藥物:給精神科醫師、心理工作者、精神病人和家屬的指南》中文版的讀者
您好,
這半年來朋友Ping和我試著聯繫可能有意願翻譯出版
《Psychiatric Drug Withdrawal: A Guide for Prescribers, Therapists,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的出版社
目前正繼續在努力中。
Ping翻譯整理資料,撰寫了此書的簡介,內容如下:
《停止精神藥物:給精神科醫師、心理工作者、精神病人和家屬的指南》
《Psychiatric Drug Withdrawal: A Guide for Prescribers, Therapists,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Springer, 2013》
Dr. Peter Breggin著,2013年Springer出版(在科學、技術與醫學領域中,Springer是世界最大的書籍出版者)-此句出處來自維基百科
簡介:
當精神醫療的目的不再是消極性的「控制症狀」與「維持穩定」,而是積極性的「復元」(recovery)與保持追求幸福的信念與能力;當精神醫療的過程重新強調病人的自主性而不只是「配合治療」;當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精神藥物對於大腦、整體健康和壽命,以及病人日常生活的負面作用;此時,「停止精神藥物」(Psychiatric Drug Withdrawal)便成為所有精神醫療的參與者必須認真面對的期望、選項與課題。而停藥過程的危險性更需要透過一個以人為本的協力關係才能夠安全地進行,其中包括了病人的自主控制、醫生的專業判斷、家屬的觀察與支持,乃至其他精神─心理領域的專業工作者的積極協助。
本書是第一本提供精神科醫師、心理工作者、精神病人與其家屬如何停用精神科藥物之詳細指南的專業書籍。作者Peter Breggin是在哈佛大學受訓的精神科醫師,並曾擔任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NIMH)的全職顧問。他長期批判精神藥物與電痙攣療法的副作用與不當使用,並曾多次在法庭與國會擔任專家證人,被譽為「精神醫療的良心」。
本書主要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份說明為何需要停藥或減藥的理由,第二部分則提供具體的過程與方法。在前半部中,作者以精神科藥物所可能造成的慢性腦部損害(chronic brain impairment)作為主要的停藥理由,分別討論了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藥物、興奮藥物(特別針對ADHD)、BENZODIAZEPINES及其他鎮定藥物、鋰鹽及其他情緒穩定藥物。作者援引大量的研究報告和臨床案例進行詳細的說明,並特別指出藥物副作用可能被忽視的內在因素,包含藥廠的利益和由藥物本身所造成的病識感障礙。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作者先提示了各種不同的精神科藥物在停藥的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反應。接著,他詳細地提供了一套停藥的步驟與方法:從建立信任與希望開始建立病人的用藥史;建立包含醫師、心理工作者、病人和家屬的協力團隊;心理治療的介入以及情緒危機的處理。最後他則分享了許多臨床的經驗、技巧與案例,包括抗憂鬱藥物、BENZODIAZEPINES、多重藥物以及兒童和青少年的個案探討。
(參考Dr. Peter Breggin網站 http://breggin.com/
-該書網頁 http://breggin.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96&Itemid=129
與Amazon網站的資料 http://www.amazon.com/dp/0826108431/ref=rdr_ext_tmb 撰寫)
如果最後都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
我們打算自籌款項找人翻譯出版。
想先在這裡問看看您對此書的需求反應,
以做為是否進一步學習用網路募資平台籌措翻譯出版費用的參考依據。
如果您有意願購買此書,請到躁鬱旅程部落格http://slowslow7.pixnet.net/blog/listall/1留言板留言(可密訊),
並請您留下您的email,方便有更進一步的訊息時可通知您,謝謝~
(因為我的調適愛心會信箱已滿,我不知如何能繼續收新信又保留舊有信件,所以要麻煩您到部落格留言。)
慢慢 2015/07/14
您好,
這半年來朋友Ping和我試著聯繫可能有意願翻譯出版
《Psychiatric Drug Withdrawal: A Guide for Prescribers, Therapists,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的出版社
目前正繼續在努力中。
Ping翻譯整理資料,撰寫了此書的簡介,內容如下:
《停止精神藥物:給精神科醫師、心理工作者、精神病人和家屬的指南》
《Psychiatric Drug Withdrawal: A Guide for Prescribers, Therapists,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Springer, 2013》
Dr. Peter Breggin著,2013年Springer出版(在科學、技術與醫學領域中,Springer是世界最大的書籍出版者)-此句出處來自維基百科
簡介:
當精神醫療的目的不再是消極性的「控制症狀」與「維持穩定」,而是積極性的「復元」(recovery)與保持追求幸福的信念與能力;當精神醫療的過程重新強調病人的自主性而不只是「配合治療」;當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精神藥物對於大腦、整體健康和壽命,以及病人日常生活的負面作用;此時,「停止精神藥物」(Psychiatric Drug Withdrawal)便成為所有精神醫療的參與者必須認真面對的期望、選項與課題。而停藥過程的危險性更需要透過一個以人為本的協力關係才能夠安全地進行,其中包括了病人的自主控制、醫生的專業判斷、家屬的觀察與支持,乃至其他精神─心理領域的專業工作者的積極協助。
本書是第一本提供精神科醫師、心理工作者、精神病人與其家屬如何停用精神科藥物之詳細指南的專業書籍。作者Peter Breggin是在哈佛大學受訓的精神科醫師,並曾擔任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NIMH)的全職顧問。他長期批判精神藥物與電痙攣療法的副作用與不當使用,並曾多次在法庭與國會擔任專家證人,被譽為「精神醫療的良心」。
本書主要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份說明為何需要停藥或減藥的理由,第二部分則提供具體的過程與方法。在前半部中,作者以精神科藥物所可能造成的慢性腦部損害(chronic brain impairment)作為主要的停藥理由,分別討論了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藥物、興奮藥物(特別針對ADHD)、BENZODIAZEPINES及其他鎮定藥物、鋰鹽及其他情緒穩定藥物。作者援引大量的研究報告和臨床案例進行詳細的說明,並特別指出藥物副作用可能被忽視的內在因素,包含藥廠的利益和由藥物本身所造成的病識感障礙。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作者先提示了各種不同的精神科藥物在停藥的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反應。接著,他詳細地提供了一套停藥的步驟與方法:從建立信任與希望開始建立病人的用藥史;建立包含醫師、心理工作者、病人和家屬的協力團隊;心理治療的介入以及情緒危機的處理。最後他則分享了許多臨床的經驗、技巧與案例,包括抗憂鬱藥物、BENZODIAZEPINES、多重藥物以及兒童和青少年的個案探討。
(參考Dr. Peter Breggin網站 http://breggin.com/
-該書網頁 http://breggin.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96&Itemid=129
與Amazon網站的資料 http://www.amazon.com/dp/0826108431/ref=rdr_ext_tmb 撰寫)
如果最後都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
我們打算自籌款項找人翻譯出版。
想先在這裡問看看您對此書的需求反應,
以做為是否進一步學習用網路募資平台籌措翻譯出版費用的參考依據。
如果您有意願購買此書,請到躁鬱旅程部落格http://slowslow7.pixnet.net/blog/listall/1留言板留言(可密訊),
並請您留下您的email,方便有更進一步的訊息時可通知您,謝謝~
(因為我的調適愛心會信箱已滿,我不知如何能繼續收新信又保留舊有信件,所以要麻煩您到部落格留言。)
慢慢 2015/07/14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與病共存)獲得平靜的方法
感謝慢慢的努力!
很期待這本書的出版喔~
很期待這本書的出版喔~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與病共存)獲得平靜的方法
特別指出藥物副作用可能被忽視的內在因素,包含藥廠的利益 + 1
有ㄧ種相同成分的藥 - 千憂解 , 萬憂停 (後者的藥商命名 , 頗有跟千憂解的藥商 "一別苗頭" 的商業競爭意味 , 但共通點是: 都有副作用)
有ㄧ種相同成分的藥 - 千憂解 , 萬憂停 (後者的藥商命名 , 頗有跟千憂解的藥商 "一別苗頭" 的商業競爭意味 , 但共通點是: 都有副作用)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與病共存)獲得平靜的方法
今天在光能診所精神科鄭醫師BLOG看到的 :
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出現遲發性運動異常的狀況,這是一種幾近不可逆的症狀,患者的症狀表現會如同一些神經退化疾病,這種發生率沒有想像中低,一旦發生,一般醫師也都束手無策。這類嚴重後遺症一旦發生,往往悔之莫及。
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出現遲發性運動異常的狀況,這是一種幾近不可逆的症狀,患者的症狀表現會如同一些神經退化疾病,這種發生率沒有想像中低,一旦發生,一般醫師也都束手無策。這類嚴重後遺症一旦發生,往往悔之莫及。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