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真快,又過了好幾個月
剛剛看了一下其他人的文
好像問題都是同樣的在一直繞
精神官能症是不會死的,只要知道這一點就好
人活著沒幾年,不要因為你得到官能症就不敢做任何事,將來你會後悔
據我認識的官能症朋友,他們都不是死於精神官能症疾病
我去探望的那些朋友,最後他們都很後悔不敢去做
把官能症想成你是得到高血壓,高血壓也是屬於慢性長期的疾病
但高血壓的人他們會對任何事失望嗎?
自己要想開一點還是老話一句,忍耐還是忍耐
*******************************
最新資訊
官能症科學家他們有進一步研究出來了
神經系統出問題
神經受到損害時細胞會再生,而官能症的人在神經受損細胞再生時出現細胞變化
神經系統變得比較敏感,導致比一般人提早知道,人體產生自我保護功能,讓中梳神經,智律神經傳達錯誤訊息
這是還沒服用藥物前的病情況
而服用藥物後會在增加出藥物的副作用,才會多出許多與官能症無關的情況出現
很多人會把藥物副作用以為是官能症
所以服用藥物後,醫生更難判斷出你的真實疾病
簡稱為誤診
通常比較有醫德的醫生會建議你先將服用的所有藥物全部停止,才能診斷正確
而這世界上其他疾病比官能症誤診醫死人的還要多
所以官能症的人比他們好運
而這些問題有錯與對嗎?答案是沒有誰錯誰對
藥物用的太過迷爛
導致醫生都診斷不出來,才會造成誤診
自由市場的後果
所以病人不要到處吃藥,醫生換來去
從另一個立場思考又能推翻不要到處吃藥,如果遇到醫院技術不夠儀器設備不夠,不換醫院又不行
所以才說沒有錯與對,只能怪自由市場的後果
在50年前藥物都是統一的,製藥廠只有一家,所以無論你到那一家醫院看病藥物都是一樣的
而自由市場開放後,同一種藥製藥廠就幾百家
比如說消炎的抗生素有數百家
但每一家製造抗生素的成份及包裝過程都不一樣,所以囉副作用就出來了
所以才會產生同樣的疾病,會出現服用不同藥物病人反應不一樣
************
以上的論點就是告訴你,長期使用的藥物沒有出現問題就不要在去換醫院或是換藥
這樣比較容易產生副作用病人會更不舒服
而醫學上是有標示的,只是你沒有去注意看
藥物帶都會特別標誌有過敏性的人要與醫生探討
所謂過敏性表示此藥物臨床實驗時出現過不統一的情況
只是醫生沒有去特別提醒病人此藥物服用後會產生兩極化,不同情況
若有出現要立刻停止使用
製藥廠商很聰明,只是你沒有特別去看,出問題了與製藥商無關
特別標示的都有問題,所以囉遇到特別標示的你要去注意你的體質會不會不適用這種藥物
而醫院也是有告知病人,只是醫院的告知方式病人聽不懂而已
醫院會先開3天或是7天的藥物,下次看病時醫生會問你有沒有不舒服
這個時候病人誤會以為醫生是詢問病情有沒有不舒服,其實醫生是問你吃了藥物後有沒有出現危險
這就是醫生的毛病,不直接講吃藥後有沒有出現不適應藥物的症狀或是吃藥後有沒有出現其他疾病
所以醫生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但醫生有通知你,只是你聽不懂而已
其實就算你聽的懂告訴醫生,醫生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處理,所以才隨便問一下,怕惹事,醫生寧願你換一家醫院也不敢講出實話,用模糊的方式告知病人而已
所以啦,病人死亡率越來越高的原因
醫生與病人越來越沒有互動也越來越沒有信任
導致惡性循環醫患之間的信任感出問題
醫生越來越沒有耐心,病人常換醫院或是醫生
這種惡性循環沒有解決方法,反而會更加嚴重
理是理不清的-不要去想
版主: 莊莊、apple奶奶、志工專區、高雄分會、台中分會、愛心會網路志工團
版面規則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Re: 理是理不清的-不要去想
To gaolu,同意你說的一半,因為很多官能症的患者,也知道要看開點,但不知如何看開,也知道不會死,他們內心甚至不怕死,因為活著真的是生不如死!!!也知道要有所行動,但腦袋發燒失調,整個人就是被症狀困住了,一點辦法也沒有,這,你怎解?無意挑戰,只是交流,謝謝指教!
Re: 理是理不清的-不要去想
南翔 寫:To gaolu,同意你說的一半,因為很多官能症的患者,也知道要看開點,但不知如何看開,也知道不會死,他們內心甚至不怕死,因為活著真的是生不如死!!!也知道要有所行動,但腦袋發燒失調,整個人就是被症狀困住了,一點辦法也沒有,這,你怎解?無意挑戰,只是交流,謝謝指教!
你講到重點
字很容易就可以寫出來,實際要去達到是相當困難
這就是需要靠自己的忍耐程度
越是先進的國家的病友,忍耐程度越低,而官能症統合也只不過只有兩種病引發出其他官能症
1.憂鬱症
2.恐慌症
會出現這二種病情因環境會出現不同的病情
環境是整天挑戰會出現恐慌症,環境被逼迫或是虐待會出現憂鬱症
而必須先要了解病人是屬於在那一種環境生活,才能確定要從那裡下手
女性整天在家等著老公下班的這群多數是會得到憂鬱症
而若是女性是活在事業上,整天必須與客戶交往,這一群女性容易得到恐慌症
長期累積的環境會造成神經感覺失調
許多病人服用藥物後,把藥物的副作用也認為是官能症
導致原本的病情與藥物副作用稿亂了混在一起
所以,病友必須先回想剛開始發作的情況,才是你的病情
得知自己的原病情,才有辦法開始順其病情,也不會越來越沒信心越害怕
藥物副作用我在新篇有特別提出供病友參考
精神科藥物是一種阻抗劑,將血管堵住,所以會引起血液不循環,才會出現種種的副作用
在醫學上名稱,稱為神經傳導錯誤,阻斷神經傳達錯誤
不同的藥物阻斷神經系統各不同,所以出現的副作用就會不一樣
而醫學及醫院沒辦法24小時培著病人,所以需要由各團體組織協助病人降低藥物的副作用
新產業多出了心理學,主要是要協助醫生,讓病人能應付這些藥物副作用,宗教團體也是有效果排除病人的藥物副作用
神經系統是有再生的功能。其實官能症也可以不吃藥物,所以才會出現有些病人不吃藥就好了,他們講的沒有錯
只不過不吃藥,等待神經系統灰復需要很長的時間,病人需要忍受這段期間的痛苦
*****************************************************************
以上幾點是必須先認知清楚
然後在做自己的調整認命動作
做重要是要自己能夠承受的了,要能走出來,要多活動
憂鬱症與恐慌症是不同的認命方式
憂鬱症本身就會胡思亂想,所以憂鬱症不能使用靜坐方式,憂鬱症是來自腦部有多種思維,所以憂鬱症病人不能去多想,越是自然越好
面對憂鬱症病人的家屬要多引導病人所見到的都是幻想出來的,不能去相信憂鬱症病人的表達內容,只能聽一聽,然後聽完在引導他真實的另一面
1.憂鬱症是多種思維
2.恐慌症會怕死,沒膽子,緊張,身體無法控制
得知這二種病情況,就必須從不同病情況下手,不能說恐慌症緊張的要命,你叫他不要去多想,恐慌症的人根本不會去多想,這樣就會導致沒有效果
而憂鬱症是會多想,想出一些根本沒發生的事,你拼命再給他新訊息,會導致憂鬱症的人更加認定自己所幻想的是真的喔
面對憂鬱症的人,要引導他,讓他知道他想的都是假的,如果嚴重的情況必須要更強烈的阻擋
可以使用一下暴力面對憂鬱症病人,因為他已經失控,輕為暴力可以有效控制憂鬱症病發的幻想
恐慌症不需要使用暴力,本身他已經非常害怕,恐慌症的病人會非常配合,只不過是恐慌症病人控制不了自己的害怕
所以協助恐慌症是讓他見到根本不會有危險,病人見到後心理及身體會告訴自己,原來也沒什麼事
簡單的說,憂鬱症患者必須使用強硬的控制方式讓他多種思維不要出現,恐慌症是讓他見到根本沒有危險,這些動作反覆的做,就可以達到效果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