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练习的要领
版主: 莊莊、apple奶奶、志工專區、高雄分會、台中分會、愛心會網路志工團
版面規則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Re: 内观练习的要领
我是極度恐懼死不成,所以不敢自殺,
這樣要很慶幸吧?
致少在重度憂鬱時沒有用外力傷害自己的身體,
所以現在才能跑跑跳跳,到處亂跑參加活動做自己想做的事,
算是很自由自在了!
Re: 内观练习的要领
Ying:
諸法皆空,因果不空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以Ying長期學習的佛法基礎,應該有甚深的智慧,理解箇中道理。
以後,就算是最不舒服的時候,仍然記住,因果不空哦!
諸法皆空,因果不空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以Ying長期學習的佛法基礎,應該有甚深的智慧,理解箇中道理。
以後,就算是最不舒服的時候,仍然記住,因果不空哦!
Re: 内观练习的要领
\Ethan 寫:Ying:
諸法皆空,因果不空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以Ying長期學習的佛法基礎,應該有甚深的智慧,理解箇中道理。
以後,就算是最不舒服的時候,仍然記住,因果不空哦!
Ethan大哥:
我懂的,謝謝大哥指點,
不過我現在仍然十分畏果就是了!
還要努力修習!
Re: 内观练习的要领
ying 寫:\Ethan 寫:Ying:
諸法皆空,因果不空愛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以Ying長期學習的佛法基礎,應該有甚深的智慧,理解箇中道理。
以後,就算是最不舒服的時候,仍然記住,因果不空哦!
Ethan大哥:
我懂的,謝謝大哥指點,
不過我現在仍然十分畏果就是了!
還要努力修習!
Ethan 大哥~諸法皆空,因果不空,對這句話很有感,尤其是"因果不空"!!!
Re: 内观练习的要领
Ting ,南翔 :
長期以來,一直欣賞你們的心得,你們都有很好的佛法基礎,我比較笨,一直都在跟你們學習。
我們這輩子生下來都是凡夫,一直在接受"果報" ,雖然有幸學得佛法智慧,畢竟這身體就是凡夫,過去世的習氣還在,貪、瞋、疵還在,害怕恐懼就還在。
心經云 :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這是我們這一輩子的功課喔!
既然理解因果業報,理解為什麼痛苦、為什麼恐懼,我們就要共勉之,時時刻刻互相提醒,互相打氣,互相支持和陪伴。
理解因果的人,承擔"果"報,也要在"因"地上修,即使在最痛苦的時候,也不可以做傻事,又造惡因喔!
就把這樣的努力,當做是我們這輩子互相的約定,好嗎?
長期以來,一直欣賞你們的心得,你們都有很好的佛法基礎,我比較笨,一直都在跟你們學習。
我們這輩子生下來都是凡夫,一直在接受"果報" ,雖然有幸學得佛法智慧,畢竟這身體就是凡夫,過去世的習氣還在,貪、瞋、疵還在,害怕恐懼就還在。
心經云 :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這是我們這一輩子的功課喔!
既然理解因果業報,理解為什麼痛苦、為什麼恐懼,我們就要共勉之,時時刻刻互相提醒,互相打氣,互相支持和陪伴。
理解因果的人,承擔"果"報,也要在"因"地上修,即使在最痛苦的時候,也不可以做傻事,又造惡因喔!
就把這樣的努力,當做是我們這輩子互相的約定,好嗎?
Re: 内观练习的要领
Ethan 大哥,你太謙虛了,我只是心得體驗分享,看到某些文章,體會,這裡撿一句,那裡再抓些,說到佛法,我還真的是完完全全的門外漢。一直很欣賞你的文筆,寫得很有詩意,我是寫不出那種東西的。這個園地需要大家的多多發言,心得分享,彼此互相打氣加油,無論好壞都可以上來說說話,因為只有我們懂得彼此的不舒服與不暢快!
Re: 禪修的正見~
禪修的正見
SojournerSojourner
Sayadaw U Tejaniya著
陳積譯
筆者近日碰到一位緬甸法師U Tejaniya一本教禪修的小冊子,他是緬甸馬哈希大師的大弟子Shwe Oo Min禪師的嫡傳。現特把冊子內其中兩頁簡潔清晰的禪修撮要譯出,以饗禪友。
甚麼是禪修的正確態度?
禪修是輕鬆地接收及觀察所發生的任何東西,無論它們是愉快或不愉快的。
禪修是以覺知及了解的心去觀察及耐心地守候。禪修不是嘗試去經驗一些你讀到或曾聽聞的東西。
只是把注意力放在當下現在。
不要沉緬於有關過往的思想中,亦不要迷失在有關將來的思想裡。
在禪修時,身與心都應該是舒適的。
如果你的身心產生倦意,表示你的修習可能出錯,這個時候你要檢查一下你的禪修方法。
為甚麼你在禪修時會過份著意?
你是否想要甚麼東西?你是否希望甚麼東西發生?你是否希望甚麼東西停止發生?
好好去檢查一下以上其中一項心態有否存在。
禪修的心應該是輕鬆及平和的,當心繃緊時會使你難以修習。
不應太過集中,不要作出控制。不要強迫或約束你自己。
不要嘗試去營造甚麼,亦不要排拒正在發生的東西,只是覺知便是。
嘗試去營造東西是「貪」的表現。
排拒正在發生的東西是「瞋」的表現。
不知道正在發生的事物或事物經已停止發生是「痴」(無明)的表現。
只有這顆觀察的心達到沒有貪、瞋、及焦慮的時候,你才是真正在禪修。
不要有任何期盼,不要渴求任何東西,不要擔憂。
因為如果有以上心態的話,你都難以禪修。
你不要嘗試去令事情如你所想地發生。你只是嘗試去知道事情如其本然地發生便是。
心正在做甚麼呢?在思惟?在覺知?
現時心在何處呢?在內?在外?
那守望或觀察的心在適當地覺知或它只是表面地覺知?
不要抱著一個想要甚麼東西或想甚麼東西發生的心去修習,結果只有使你十分疲倦。
你必須對好的及不好的經驗都接受及看守著它們。
你是否只想要那些好的經驗?
你是否甚至連最微細的不愉快經驗也不想要?
這是否合理呢?
佛法是否這樣子的?
你一定要重複檢查你以何種態度禪修。一個輕快自在的心境會使你有好的禪修,你有否正確的禪修態度呢?
不要感覺被思惟的心所騷擾,你不是在修習防止思惟,正確的是去認知每一思想的升起。
不要排拒任何引起你注意的東西。要去知道因這東西而引起的不善念,持續去檢視這不善念。
用甚麼作為覺知的對像是不重要,最重要是背後那顆觀察心在持續覺知。如果以正確的態度去做覺察,那便任何對像都是正確的禪修對象。
只是當你有信心時,精進才會升起。
只是當你有精進時,正念才會持續不斷。
只有當正念不斷時,專注才會建立起來。
只有當專注建立了,你才能開始對事物如實了知。
只有當你開始如實了知事物時,信心亦會進一步增強。
SojournerSojourner
Sayadaw U Tejaniya著
陳積譯
筆者近日碰到一位緬甸法師U Tejaniya一本教禪修的小冊子,他是緬甸馬哈希大師的大弟子Shwe Oo Min禪師的嫡傳。現特把冊子內其中兩頁簡潔清晰的禪修撮要譯出,以饗禪友。
甚麼是禪修的正確態度?
禪修是輕鬆地接收及觀察所發生的任何東西,無論它們是愉快或不愉快的。
禪修是以覺知及了解的心去觀察及耐心地守候。禪修不是嘗試去經驗一些你讀到或曾聽聞的東西。
只是把注意力放在當下現在。
不要沉緬於有關過往的思想中,亦不要迷失在有關將來的思想裡。
在禪修時,身與心都應該是舒適的。
如果你的身心產生倦意,表示你的修習可能出錯,這個時候你要檢查一下你的禪修方法。
為甚麼你在禪修時會過份著意?
你是否想要甚麼東西?你是否希望甚麼東西發生?你是否希望甚麼東西停止發生?
好好去檢查一下以上其中一項心態有否存在。
禪修的心應該是輕鬆及平和的,當心繃緊時會使你難以修習。
不應太過集中,不要作出控制。不要強迫或約束你自己。
不要嘗試去營造甚麼,亦不要排拒正在發生的東西,只是覺知便是。
嘗試去營造東西是「貪」的表現。
排拒正在發生的東西是「瞋」的表現。
不知道正在發生的事物或事物經已停止發生是「痴」(無明)的表現。
只有這顆觀察的心達到沒有貪、瞋、及焦慮的時候,你才是真正在禪修。
不要有任何期盼,不要渴求任何東西,不要擔憂。
因為如果有以上心態的話,你都難以禪修。
你不要嘗試去令事情如你所想地發生。你只是嘗試去知道事情如其本然地發生便是。
心正在做甚麼呢?在思惟?在覺知?
現時心在何處呢?在內?在外?
那守望或觀察的心在適當地覺知或它只是表面地覺知?
不要抱著一個想要甚麼東西或想甚麼東西發生的心去修習,結果只有使你十分疲倦。
你必須對好的及不好的經驗都接受及看守著它們。
你是否只想要那些好的經驗?
你是否甚至連最微細的不愉快經驗也不想要?
這是否合理呢?
佛法是否這樣子的?
你一定要重複檢查你以何種態度禪修。一個輕快自在的心境會使你有好的禪修,你有否正確的禪修態度呢?
不要感覺被思惟的心所騷擾,你不是在修習防止思惟,正確的是去認知每一思想的升起。
不要排拒任何引起你注意的東西。要去知道因這東西而引起的不善念,持續去檢視這不善念。
用甚麼作為覺知的對像是不重要,最重要是背後那顆觀察心在持續覺知。如果以正確的態度去做覺察,那便任何對像都是正確的禪修對象。
只是當你有信心時,精進才會升起。
只是當你有精進時,正念才會持續不斷。
只有當正念不斷時,專注才會建立起來。
只有當專注建立了,你才能開始對事物如實了知。
只有當你開始如實了知事物時,信心亦會進一步增強。
Re:身心療癒之路的三階段:覺察、接納、改變
身心療癒之路的三階段:覺察、接納、改變
第一階段:自我覺察。
覺察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內心狀態。
在每一次情緒升起時,
覺察自己正在害怕什麽,內心有著什麽擔憂。
情緒背後,往往都指向一個最深的恐懼,
是那個恐懼被對象觸發,使得我們開始害怕,
開始延伸出許多憤怒、傷心、緊張的情緒,
然後才會驅使我們做出某些行為,
以預防我們害怕的事情發生。
那份恐懼,多半源自過去的傷痛,是需要療癒的。
也許是今生早期,我們依稀有印象;
也許是前世的經驗,我們並不記得。
無論是否記得恐懼的根源,都可以進行療癒,幫助恐懼釋放。
你可以在行為上自我覺察,也可以從感受到的情緒來覺察,
看看背後「最深的恐懼」是什麽。
無法覺察自己的人,就會重復一樣的錯誤。
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你沒有覺察到的事,
就會變成你的命運。」
在未覺知的無明之中,我們會重復一樣的行徑與模式,
自然就會走在宿命裡;未覺察到恐懼,
就會在生命中經歷更多恐懼,然而,
一旦讓覺察照亮內在的恐懼,
從內在療癒轉化、進而改變外在行為,
生命的劇情就會開始改變。
命運為果,內在是因。
直接改變外在的人事物往往徒勞無功,
只有了解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或創傷,
才是從根本改變生命的方法。
也因此,自我覺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一旦有了覺察,你就等於開啟了療癒之路,
生命也將因此有更多可能性。
第二階段:接納。
當我們覺察到內在的恐懼時,
切記,不要批判,如實地接納它。
批判與譴責非常容易在覺察之後產生,
因為我們都希望不要痛苦、排斥痛苦,
往往覺得恐懼、負面情緒這類會帶來痛苦的東西是不好的,
而面對它們,第一個反應就是批判。
覺察到恐懼後,很容易忍不住批判,
認為這些恐懼是不好的、不應該存在,要趕緊除之而後快。
然而,越多的批判,常常越無法讓恐懼與情緒消失。
所有恐懼與情緒,就像一個受傷膽怯的孩子一樣,
當他害怕的時候,如果對他說:「你不應該害怕,
你這樣太膽小了。」孩子只會覺得自己好糟,
勉強自己表面上忍下來,但內心還是害怕得不得了。
同樣地,恐懼與情緒受到批判後,或許會暫時壓抑下來,
但不會消失,只會累積下來,日後又在同樣情境下被勾起來,
變成更大的恐懼、更多的情緒。
請記得一件事:最有效的療愈是愛。
只有愛,才能讓一個人變得有力量,讓內在傷痛得以療癒。
接納是一種愛的表現,接納意味著:
我不認為這樣好或不好,我就是全然地接受它,
接受它本來的樣子,接受它存在著。
我看見自己的沒安全感,就接受自己正處於這種沒安全感的狀態,
這種狀態並無好壞,我此時此刻便是如此,
這便是我此時此刻的樣貌,是我當下存在的方式。
這不代表我們打算賴在這個狀態,
不做任何改變,或給自己找理由:反正我就是沒安全感,
所以我這樣是「應該」的,「應該」盡量向別人索求陪伴。
接納,是「拿掉所有的應該或不應該」。
我沒有應該要改變,也沒有應該維持原貌。
「應該」與「不應該」是二元對立的思考,
在愛與接納的角度來看,則是容納一切,
沒有好壞對錯的二元想法,不做切割。
容納一切,當然也就包含我們所面臨的恐懼、傷痛、情緒等等。
這些表面上看來負面的東西,是為了幫我們找回內在的愛與力量,
它們只是此時此刻,你的狀態之一。
第三階段:改變。
當一個恐懼或傷痛已經被覺察,也被接納之後,
就可以來到第三階段:改變。
改變,意味著:放下因為這份恐懼所形成的舊模式、重復的行為,
重新選擇新的行為模式,所以這個階段也包含「放下」。
放下,談何容易,人是有慣性的,因為需要安全感。
用過去的模式過生活,雖然不見得舒服,但至少熟悉、可預測,
較不會有意料之外的結果,相對來說是安全的。
為了這份安全感,我們往往緊抓著一種固定的想法、做法,
也因此常常用慣性來過生活。
所以,生命常常安排一些意外,來幫我們打破慣性,
突破舊的生命模式,意外往往措手不及,連預防都沒辦法,
只能當下立即做出改變。
例如,假設你原本的工作已經做得索然無味,
毫無成長性可言,但為了安全感,
你還是想停留在熟悉已知的生活方式,
因此不想適應新的工作與挑戰,也不願主動離職。
結果有一天,公司宣布裁員,而你就是其中一個。
這突如其來的意外,逼得你不得不離開原本的工作,
找份新的工作,但也因此促使你開啟了新的人生方向,
改變過去得過且過的生活方式。
意外多半是為了促使我們改變而發生的。
但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自己需要改變了,
於是主動放下、主動做出新的選擇,
便不需要由意外來逼迫我們行動了。
人的身心療癒之路的三階段:覺察、接納、改變
要根本地療愈內在創傷、恢復人格平衡,
這三個階段是需要步步經歷,每一步驟都不可省略。
第一階段:自我覺察。
覺察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內心狀態。
在每一次情緒升起時,
覺察自己正在害怕什麽,內心有著什麽擔憂。
情緒背後,往往都指向一個最深的恐懼,
是那個恐懼被對象觸發,使得我們開始害怕,
開始延伸出許多憤怒、傷心、緊張的情緒,
然後才會驅使我們做出某些行為,
以預防我們害怕的事情發生。
那份恐懼,多半源自過去的傷痛,是需要療癒的。
也許是今生早期,我們依稀有印象;
也許是前世的經驗,我們並不記得。
無論是否記得恐懼的根源,都可以進行療癒,幫助恐懼釋放。
你可以在行為上自我覺察,也可以從感受到的情緒來覺察,
看看背後「最深的恐懼」是什麽。
無法覺察自己的人,就會重復一樣的錯誤。
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你沒有覺察到的事,
就會變成你的命運。」
在未覺知的無明之中,我們會重復一樣的行徑與模式,
自然就會走在宿命裡;未覺察到恐懼,
就會在生命中經歷更多恐懼,然而,
一旦讓覺察照亮內在的恐懼,
從內在療癒轉化、進而改變外在行為,
生命的劇情就會開始改變。
命運為果,內在是因。
直接改變外在的人事物往往徒勞無功,
只有了解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或創傷,
才是從根本改變生命的方法。
也因此,自我覺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一旦有了覺察,你就等於開啟了療癒之路,
生命也將因此有更多可能性。
第二階段:接納。
當我們覺察到內在的恐懼時,
切記,不要批判,如實地接納它。
批判與譴責非常容易在覺察之後產生,
因為我們都希望不要痛苦、排斥痛苦,
往往覺得恐懼、負面情緒這類會帶來痛苦的東西是不好的,
而面對它們,第一個反應就是批判。
覺察到恐懼後,很容易忍不住批判,
認為這些恐懼是不好的、不應該存在,要趕緊除之而後快。
然而,越多的批判,常常越無法讓恐懼與情緒消失。
所有恐懼與情緒,就像一個受傷膽怯的孩子一樣,
當他害怕的時候,如果對他說:「你不應該害怕,
你這樣太膽小了。」孩子只會覺得自己好糟,
勉強自己表面上忍下來,但內心還是害怕得不得了。
同樣地,恐懼與情緒受到批判後,或許會暫時壓抑下來,
但不會消失,只會累積下來,日後又在同樣情境下被勾起來,
變成更大的恐懼、更多的情緒。
請記得一件事:最有效的療愈是愛。
只有愛,才能讓一個人變得有力量,讓內在傷痛得以療癒。
接納是一種愛的表現,接納意味著:
我不認為這樣好或不好,我就是全然地接受它,
接受它本來的樣子,接受它存在著。
我看見自己的沒安全感,就接受自己正處於這種沒安全感的狀態,
這種狀態並無好壞,我此時此刻便是如此,
這便是我此時此刻的樣貌,是我當下存在的方式。
這不代表我們打算賴在這個狀態,
不做任何改變,或給自己找理由:反正我就是沒安全感,
所以我這樣是「應該」的,「應該」盡量向別人索求陪伴。
接納,是「拿掉所有的應該或不應該」。
我沒有應該要改變,也沒有應該維持原貌。
「應該」與「不應該」是二元對立的思考,
在愛與接納的角度來看,則是容納一切,
沒有好壞對錯的二元想法,不做切割。
容納一切,當然也就包含我們所面臨的恐懼、傷痛、情緒等等。
這些表面上看來負面的東西,是為了幫我們找回內在的愛與力量,
它們只是此時此刻,你的狀態之一。
第三階段:改變。
當一個恐懼或傷痛已經被覺察,也被接納之後,
就可以來到第三階段:改變。
改變,意味著:放下因為這份恐懼所形成的舊模式、重復的行為,
重新選擇新的行為模式,所以這個階段也包含「放下」。
放下,談何容易,人是有慣性的,因為需要安全感。
用過去的模式過生活,雖然不見得舒服,但至少熟悉、可預測,
較不會有意料之外的結果,相對來說是安全的。
為了這份安全感,我們往往緊抓著一種固定的想法、做法,
也因此常常用慣性來過生活。
所以,生命常常安排一些意外,來幫我們打破慣性,
突破舊的生命模式,意外往往措手不及,連預防都沒辦法,
只能當下立即做出改變。
例如,假設你原本的工作已經做得索然無味,
毫無成長性可言,但為了安全感,
你還是想停留在熟悉已知的生活方式,
因此不想適應新的工作與挑戰,也不願主動離職。
結果有一天,公司宣布裁員,而你就是其中一個。
這突如其來的意外,逼得你不得不離開原本的工作,
找份新的工作,但也因此促使你開啟了新的人生方向,
改變過去得過且過的生活方式。
意外多半是為了促使我們改變而發生的。
但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自己需要改變了,
於是主動放下、主動做出新的選擇,
便不需要由意外來逼迫我們行動了。
人的身心療癒之路的三階段:覺察、接納、改變
要根本地療愈內在創傷、恢復人格平衡,
這三個階段是需要步步經歷,每一步驟都不可省略。
Re: 内观练习的要领
南翔
好文章,很用力的給你按一個"讚"
覺察問題,接納事實,改變態度(放下觀念)
謝謝你的分享
好文章,很用力的給你按一個"讚"
覺察問題,接納事實,改變態度(放下觀念)
謝謝你的分享
Re: 内观练习的要领
Ethan 大哥~我看到好文章都會想拿來這裡分享給大家,謝謝你的大大一個"讚",小弟南翔我感受到囉~也感謝你的支持與鼓勵~
Re: 内观练习的要领
南翔, 感謝你的分享, 受益良多.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