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療癒之路的三階段:覺察、接納、改變
第一階段:自我覺察。
覺察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內心狀態。
在每一次情緒升起時,
覺察自己正在害怕什麽,內心有著什麽擔憂。
情緒背後,往往都指向一個最深的恐懼,
是那個恐懼被對象觸發,使得我們開始害怕,
開始延伸出許多憤怒、傷心、緊張的情緒,
然後才會驅使我們做出某些行為,
以預防我們害怕的事情發生。
那份恐懼,多半源自過去的傷痛,是需要療癒的。
也許是今生早期,我們依稀有印象;
也許是前世的經驗,我們並不記得。
無論是否記得恐懼的根源,都可以進行療癒,幫助恐懼釋放。
你可以在行為上自我覺察,也可以從感受到的情緒來覺察,
看看背後「最深的恐懼」是什麽。
無法覺察自己的人,就會重復一樣的錯誤。
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你沒有覺察到的事,
就會變成你的命運。」
在未覺知的無明之中,我們會重復一樣的行徑與模式,
自然就會走在宿命裡;未覺察到恐懼,
就會在生命中經歷更多恐懼,然而,
一旦讓覺察照亮內在的恐懼,
從內在療癒轉化、進而改變外在行為,
生命的劇情就會開始改變。
命運為果,內在是因。
直接改變外在的人事物往往徒勞無功,
只有了解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或創傷,
才是從根本改變生命的方法。
也因此,自我覺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一旦有了覺察,你就等於開啟了療癒之路,
生命也將因此有更多可能性。
第二階段:接納。
當我們覺察到內在的恐懼時,
切記,不要批判,如實地接納它。
批判與譴責非常容易在覺察之後產生,
因為我們都希望不要痛苦、排斥痛苦,
往往覺得恐懼、負面情緒這類會帶來痛苦的東西是不好的,
而面對它們,第一個反應就是批判。
覺察到恐懼後,很容易忍不住批判,
認為這些恐懼是不好的、不應該存在,要趕緊除之而後快。
然而,越多的批判,常常越無法讓恐懼與情緒消失。
所有恐懼與情緒,就像一個受傷膽怯的孩子一樣,
當他害怕的時候,如果對他說:「你不應該害怕,
你這樣太膽小了。」孩子只會覺得自己好糟,
勉強自己表面上忍下來,但內心還是害怕得不得了。
同樣地,恐懼與情緒受到批判後,或許會暫時壓抑下來,
但不會消失,只會累積下來,日後又在同樣情境下被勾起來,
變成更大的恐懼、更多的情緒。
請記得一件事:最有效的療愈是愛。
只有愛,才能讓一個人變得有力量,讓內在傷痛得以療癒。
接納是一種愛的表現,接納意味著:
我不認為這樣好或不好,我就是全然地接受它,
接受它本來的樣子,接受它存在著。
我看見自己的沒安全感,就接受自己正處於這種沒安全感的狀態,
這種狀態並無好壞,我此時此刻便是如此,
這便是我此時此刻的樣貌,是我當下存在的方式。
這不代表我們打算賴在這個狀態,
不做任何改變,或給自己找理由:反正我就是沒安全感,
所以我這樣是「應該」的,「應該」盡量向別人索求陪伴。
接納,是「拿掉所有的應該或不應該」。
我沒有應該要改變,也沒有應該維持原貌。
「應該」與「不應該」是二元對立的思考,
在愛與接納的角度來看,則是容納一切,
沒有好壞對錯的二元想法,不做切割。
容納一切,當然也就包含我們所面臨的恐懼、傷痛、情緒等等。
這些表面上看來負面的東西,是為了幫我們找回內在的愛與力量,
它們只是此時此刻,你的狀態之一。
第三階段:改變。
當一個恐懼或傷痛已經被覺察,也被接納之後,
就可以來到第三階段:改變。
改變,意味著:放下因為這份恐懼所形成的舊模式、重復的行為,
重新選擇新的行為模式,所以這個階段也包含「放下」。
放下,談何容易,人是有慣性的,因為需要安全感。
用過去的模式過生活,雖然不見得舒服,但至少熟悉、可預測,
較不會有意料之外的結果,相對來說是安全的。
為了這份安全感,我們往往緊抓著一種固定的想法、做法,
也因此常常用慣性來過生活。
所以,生命常常安排一些意外,來幫我們打破慣性,
突破舊的生命模式,意外往往措手不及,連預防都沒辦法,
只能當下立即做出改變。
例如,假設你原本的工作已經做得索然無味,
毫無成長性可言,但為了安全感,
你還是想停留在熟悉已知的生活方式,
因此不想適應新的工作與挑戰,也不願主動離職。
結果有一天,公司宣布裁員,而你就是其中一個。
這突如其來的意外,逼得你不得不離開原本的工作,
找份新的工作,但也因此促使你開啟了新的人生方向,
改變過去得過且過的生活方式。
意外多半是為了促使我們改變而發生的。
但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自己需要改變了,
於是主動放下、主動做出新的選擇,
便不需要由意外來逼迫我們行動了。
人的身心療癒之路的三階段:覺察、接納、改變
要根本地療愈內在創傷、恢復人格平衡,
這三個階段是需要步步經歷,每一步驟都不可省略的。
身心療癒之路的三階段:覺察、接納、改變
版面規則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身心療癒之路的三階段:覺察、接納、改變
最後由 南翔 於 2017-01-06 14:22 星期五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Re: 強迫症身心療癒之路的三階段:覺察、接納、改變
Dear 南翔
奶奶要感謝你在強迫症專區
持續分享對療癒有幫助的資訊
奶奶要感謝你在強迫症專區
持續分享對療癒有幫助的資訊
面對你的恐懼,不要逃避!!!
恐懼是正常的,不必感到羞愧。索斯維克說,多數人都覺得面對恐懼很不容易,然而,「如果你想培養復原力,遲早都得面對這些事情,或者類似事件。」事實上,「規避心態,正是所有焦慮的核心所在,」他指出。
面對恐懼的訣竅,是在「恐懼」變成「恐慌」狀態之前,重新認識並面對它,讓大腦可以做出理性的反應。為了克服恐懼,你必須學習它、了解它。萬一,「當??你再有恐懼感時,儘量和一個你信任的人在一起來克服它。」
面對恐懼的訣竅,是在「恐懼」變成「恐慌」狀態之前,重新認識並面對它,讓大腦可以做出理性的反應。為了克服恐懼,你必須學習它、了解它。萬一,「當??你再有恐懼感時,儘量和一個你信任的人在一起來克服它。」
Re: 身心療癒之路的三階段:覺察、接納、改變
謝謝分享,很有意思的一段話
想復原,想有更好的情商,少不免要面對焦慮,不逃避它之,餘反而去了解它
想復原,想有更好的情商,少不免要面對焦慮,不逃避它之,餘反而去了解它
接受事實,就不再是問題!!!
魅麗雜誌採訪我的文章【接受事實 就不再是問題】
很多人會煩惱長白頭髮、皺紋、長斑等,許瑞云表示身體是個物質體,本來就會自然老化和有所變化,老化本身並不是問題,我們心抗拒老化現象,討厭這些現象的存在,這個抗拒才是煩惱的根源。
「生命本來就沒有任何問題,當我們的心認為它是『問題』,
它才會是一個問題。」許瑞云舉例:「如果因為車禍而失去一隻手,少了一隻手已經是一個『事實』,它可以是問題也可以不是。
就像《人生不設限》作者尼克胡哲,出生時就沒有手腳,照樣可以游泳、衝浪、煮飯、寫書、演講,生命的發展完全不受限,他反而利用這個特點帶給大家許多正面的學習,也找到美麗溫柔的另一半。『沒有手』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問題,但對他來說不是問題,
因為他沒有把『沒有手腳』當成是問題來看待。」
我們之所以把一件事認為是「問題」,
大多是指事情的發展沒有符合自己預期的樣子。
例如期待車禍失去的手能夠再回來,
就是把這個失去手的「事實」認為是「問題」,
一輩子跟這個事實抗爭,一直不願意接受自己失去手的事實,
所以困在這個煩惱(問題)裡走不出來。
只要我們能夠全然接納發生的一切,
明白困擾的癥結點是自己的期待與現實之間產生落差,
內在就會生出力量,幫助我們找到其他的選擇,來解決遇到的困擾,例如裝置義肢或是調整生活模式來適應新的現況,
這樣我們就能安住在每個當下,讓原本的問題不再是問題。
精彩內容在本期《魅麗雜誌114期》意識能量/ 許瑞云
歡迎分享和留言,臉書常互動才看得到彼此。
網頁版設定方式:
先按讚,再下拉「追蹤中」選單,並點選「搶先看」,即設定完成。
手機版設定方式:
於粉絲頁首頁,先按讚,再點選「追蹤中」,再點選「搶先看」就可完成設定
我的部落格 http://happy1013.blogspot.tw
很多人會煩惱長白頭髮、皺紋、長斑等,許瑞云表示身體是個物質體,本來就會自然老化和有所變化,老化本身並不是問題,我們心抗拒老化現象,討厭這些現象的存在,這個抗拒才是煩惱的根源。
「生命本來就沒有任何問題,當我們的心認為它是『問題』,
它才會是一個問題。」許瑞云舉例:「如果因為車禍而失去一隻手,少了一隻手已經是一個『事實』,它可以是問題也可以不是。
就像《人生不設限》作者尼克胡哲,出生時就沒有手腳,照樣可以游泳、衝浪、煮飯、寫書、演講,生命的發展完全不受限,他反而利用這個特點帶給大家許多正面的學習,也找到美麗溫柔的另一半。『沒有手』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問題,但對他來說不是問題,
因為他沒有把『沒有手腳』當成是問題來看待。」
我們之所以把一件事認為是「問題」,
大多是指事情的發展沒有符合自己預期的樣子。
例如期待車禍失去的手能夠再回來,
就是把這個失去手的「事實」認為是「問題」,
一輩子跟這個事實抗爭,一直不願意接受自己失去手的事實,
所以困在這個煩惱(問題)裡走不出來。
只要我們能夠全然接納發生的一切,
明白困擾的癥結點是自己的期待與現實之間產生落差,
內在就會生出力量,幫助我們找到其他的選擇,來解決遇到的困擾,例如裝置義肢或是調整生活模式來適應新的現況,
這樣我們就能安住在每個當下,讓原本的問題不再是問題。
精彩內容在本期《魅麗雜誌114期》意識能量/ 許瑞云
歡迎分享和留言,臉書常互動才看得到彼此。
網頁版設定方式:
先按讚,再下拉「追蹤中」選單,並點選「搶先看」,即設定完成。
手機版設定方式:
於粉絲頁首頁,先按讚,再點選「追蹤中」,再點選「搶先看」就可完成設定
我的部落格 http://happy1013.blogspot.tw
Re: 打開自己這本書!!!
打開『 自己 』這本書
我是誰?我們需要知道嗎?
如果不知道,那生命的意義何在?
到底是什麽在我的內在對生活作出反應?
每個人都必須嘗試去回答這些問題,
看看我到底是誰。
首先,我們的頭腦會站出來給出一些建議:
例如,我是個男人或女人,我有什麽本領,
我曾經做過什麽,我擁有什麽,我能感覺到我的身體,
我是我的身體嗎? 等等,這些關於我是誰的問題。
頭腦會基於它所知道的一切主動給出一些可能的答案。
但其實頭腦並不了解真我真實的樣子,
實際上,大部分的人並不了解自己。
人是一個沈睡的生靈,一個覺知不到自己的生靈。
人的各種機能——思維、感受和行動——
都在集體無意識指揮的狀態下運作,
完全被習性所控制,這是人類最低等的存在狀態。
大多數時候人都在無意識地行動,
生活中的一個個刺激或衝擊才會讓自己醒來片刻。
在憤怒的爆發中,在悲痛中或是在危險中,
自己突然睜開雙眼:“什麽?……
這就是我,在這裏,在這樣的情況下,過著這樣的生活。”
但衝擊一過,人又會沈睡過去,
需要很久的時間才會被另一個衝擊喚醒。
隨著生命的流逝,人可能會開始懷疑
自己並不是自己所認為的那個樣子。
人生活在自己那個狹隘而有限的世界裏,
被各種基於主觀印象而產生的聯想所控制。
人總是把自己關進這個自我的監牢裏。
尋找自我要從詢問真我在哪裏開始,
人必須從那種空虛的感受開始,
看清那個需要被不斷肯定的自我形象,
那個虛假的我,不過是個幻象。
通常人會從他人的態度中去尋找存在感。
如果他們拒絕我或忽視我,我就會懷疑自己。
如果他們接受我,我就會相信自己。
我難道就只是這個需要被肯定的形象嗎?
我的內在難道真的沒有一個可以臨在的真我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人需要了解自己,
人需要通過直接觀察來了解自己。
瑜伽心法 Svadhyaya (self-study) 提醒我們,
人ㄧ生最大的探索就是自我的研究,
踏上瑜伽之道就是ㄧ趟了悟自性的旅程。
如果人想要了解自己,
首先要具備一個隨時能夠進行客觀觀察的頭腦,
人從未能夠在行動中觀察自己,
人從未看到自己正在以機械的方式運作著並且樂此不疲。
人需要認識到自己的偏見會讓生命走彎路,
覺察到這些就是了解自己的開始。
人的注意力總是到處亂跑,人沒有一個念頭是有始有終的,
沒有一份感受是連貫的,人的心在不同的對象上擺蕩,
被它們牽著鼻子走,就像奴隸一樣。
在這種持續的活動中,人無法發現這些念頭和感受的深層意義。
所以人的反應必須慢下來,但要怎麽做呢?
首先,人需要看到了解自己的障礙。
人必須看到『我』非常相信我的頭腦、我的思維,
我相信它就是我,但所有這些都是那個虛假的我、
小我所進行的表達。
是它阻礙了人向更高意識敞開,
阻礙了我們看到“事物的本相”和“生命的本質”。
小我害怕空虛,害怕自己的渺小,於是我們會努力充實自己。
但是,誰在努力?人必須看清楚這種努力也是來自於那個小我。
所有的強迫都來自於它,人若接受自己空虛的狀態,
接受自己的渺小,接受“事物的本相”,在這種狀態下,
一種對自己全新的感知才可能升起。
人的自性,本來面目只能被一種精微的能量,
一種能夠洞悉真相的智慧所看見。
回家,需要一把開門的鑰匙,
認出自己的本來面目就是回歸原點的鑰匙,
這把鑰匙隱藏在許多宗教裏,被打造成不同的形狀,
瑜伽從性命雙修,身心靈的各種層面ㄧㄧ打開生命對於
我是誰的這個終極奧秘。
我是誰?我們需要知道嗎?
如果不知道,那生命的意義何在?
到底是什麽在我的內在對生活作出反應?
每個人都必須嘗試去回答這些問題,
看看我到底是誰。
首先,我們的頭腦會站出來給出一些建議:
例如,我是個男人或女人,我有什麽本領,
我曾經做過什麽,我擁有什麽,我能感覺到我的身體,
我是我的身體嗎? 等等,這些關於我是誰的問題。
頭腦會基於它所知道的一切主動給出一些可能的答案。
但其實頭腦並不了解真我真實的樣子,
實際上,大部分的人並不了解自己。
人是一個沈睡的生靈,一個覺知不到自己的生靈。
人的各種機能——思維、感受和行動——
都在集體無意識指揮的狀態下運作,
完全被習性所控制,這是人類最低等的存在狀態。
大多數時候人都在無意識地行動,
生活中的一個個刺激或衝擊才會讓自己醒來片刻。
在憤怒的爆發中,在悲痛中或是在危險中,
自己突然睜開雙眼:“什麽?……
這就是我,在這裏,在這樣的情況下,過著這樣的生活。”
但衝擊一過,人又會沈睡過去,
需要很久的時間才會被另一個衝擊喚醒。
隨著生命的流逝,人可能會開始懷疑
自己並不是自己所認為的那個樣子。
人生活在自己那個狹隘而有限的世界裏,
被各種基於主觀印象而產生的聯想所控制。
人總是把自己關進這個自我的監牢裏。
尋找自我要從詢問真我在哪裏開始,
人必須從那種空虛的感受開始,
看清那個需要被不斷肯定的自我形象,
那個虛假的我,不過是個幻象。
通常人會從他人的態度中去尋找存在感。
如果他們拒絕我或忽視我,我就會懷疑自己。
如果他們接受我,我就會相信自己。
我難道就只是這個需要被肯定的形象嗎?
我的內在難道真的沒有一個可以臨在的真我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人需要了解自己,
人需要通過直接觀察來了解自己。
瑜伽心法 Svadhyaya (self-study) 提醒我們,
人ㄧ生最大的探索就是自我的研究,
踏上瑜伽之道就是ㄧ趟了悟自性的旅程。
如果人想要了解自己,
首先要具備一個隨時能夠進行客觀觀察的頭腦,
人從未能夠在行動中觀察自己,
人從未看到自己正在以機械的方式運作著並且樂此不疲。
人需要認識到自己的偏見會讓生命走彎路,
覺察到這些就是了解自己的開始。
人的注意力總是到處亂跑,人沒有一個念頭是有始有終的,
沒有一份感受是連貫的,人的心在不同的對象上擺蕩,
被它們牽著鼻子走,就像奴隸一樣。
在這種持續的活動中,人無法發現這些念頭和感受的深層意義。
所以人的反應必須慢下來,但要怎麽做呢?
首先,人需要看到了解自己的障礙。
人必須看到『我』非常相信我的頭腦、我的思維,
我相信它就是我,但所有這些都是那個虛假的我、
小我所進行的表達。
是它阻礙了人向更高意識敞開,
阻礙了我們看到“事物的本相”和“生命的本質”。
小我害怕空虛,害怕自己的渺小,於是我們會努力充實自己。
但是,誰在努力?人必須看清楚這種努力也是來自於那個小我。
所有的強迫都來自於它,人若接受自己空虛的狀態,
接受自己的渺小,接受“事物的本相”,在這種狀態下,
一種對自己全新的感知才可能升起。
人的自性,本來面目只能被一種精微的能量,
一種能夠洞悉真相的智慧所看見。
回家,需要一把開門的鑰匙,
認出自己的本來面目就是回歸原點的鑰匙,
這把鑰匙隱藏在許多宗教裏,被打造成不同的形狀,
瑜伽從性命雙修,身心靈的各種層面ㄧㄧ打開生命對於
我是誰的這個終極奧秘。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