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心理師已經連續2個禮拜叫我想,他覺得我的強迫症會出現發生, 一定有好處強迫症才會必要存在...
但我總是怎麼想都覺得強迫症可怕,怎麼會有好處呢?
還有我跟心理師講,我看的一些文章,他似乎不知道內觀、正念、還有不理會焦慮念頭的作法,他說沒聽過"不理會焦慮念頭",但這不是一般關於強迫症的知識嗎?
還有甚麼是關於強迫症的認知行為療法?因為心理師講的和我之前看書似乎不一樣,真好奇想問問。
心理師為什麼不知道呢
版面規則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Re: 心理師為什麼不知道呢
To cheei 由於強迫症的特異性與獨特性,其所呈現出來的症狀真的是千奇百怪,光怪陸離,詫異離奇,荒謬絕倫,荒謬可笑甚或不可思議。有時候要我們自己講也講不出來,因為它往往就是一種難以啟齒又難以形容的感覺,就只有自己知道那種難受的感覺,很難描述。又如之前我提過,台灣懂強迫症的醫師,心理師少之又少,然而,就算是大師跟你講了非常有用的方法,你也要肯去做,去實踐才行,否則,光聽不練,對治療強迫症是沒有助益的,且強迫症的治療,本來就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沒有一蹴可及,一蹴而就的。
Re: 心理師為什麼不知道呢
焦點解決諮商案例精選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09541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6 ... =P_asv_001
奇蹟問題
奇蹟問題是一種技巧,讓當事人更有力量,可以創造與描述他們喜歡的結局───也就是說,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治療的結果。這個技巧的來歷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在八○年代中期,我(茵素)當時正在跟一名非常疲憊、沮喪,而且有自殺傾向的母親談話,她描述自己一事無成。她四名孩子完全不服管教,學校每天抱怨他們的不良行為。而且,酗酒的丈夫每次新工作不超過半年,因此家庭重擔壓得她喘不過氣,甚至前途茫茫。
我用樂觀的口吻問她:「所以,你認為我們今天的晤談應該有甚麼樣的結果,你才會覺得值回票價?」她看著我,常嘆一口氣,很悲傷說:「我不知道應該做些甚麼。請恕我無理,其實,我不知道為甚麼來這裡跟你講話,因為我真的不知道我該做甚麼。」
這個悲觀的回答並沒有讓我氣餒,我只是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說。我坐著,沉默了好一陣子。然後,這個母親若無其事的補充說:「除非你有奇蹟。」當然,我沒有奇蹟,但是在這種沉重無力的氣氛,及不知道該說甚麼的情況下,我覺得應該跟從這個母親奇蹟的想法。所以,我以柔聲輕問:「那麼,假如真的有奇蹟,你會有甚麼不一樣?」她開始回答,整個人活了起來,列出一長串的生活如何過得更輕鬆,而且她的能量越來越飽滿,開始覺得可以「繼續」過生活、養育子女。然後,她不斷得描述酗酒的丈夫跟她會如何的不一樣,以及每一個小孩會如何如何改變等等。
你可能聽過當事人說過類似的事情,說不定還聽過很多次。不過,讓我對這個情境特別注意的是,我對當事人的困境相當絕望,而且也沒辦法集中注意力跟著她的想法。但是我被她的反應迷住了,而能順著她的想法去想像她的生活將有哪些改變,及「頑劣」孩子的變化。
經過許多經驗的累積,還有措詞上的各種修飾,對於奇蹟問題我們找到一個新版本,這個版本適用範圍非常驚人,跨越各文化、人口,以及各式各樣的問題種類:
我要問你一個相當奇怪的問題。(停頓)這個奇怪問題就是:(停頓)我們談完話之後,你會回到你的工作(家庭、學校),而且你會做日常生活必須做的事,像是照顧孩子、做晚飯、看電視、給孩子洗澡等等。然後睡覺的時間到了。家裡的每一個人都很安靜,同時你也睡得很香甜。半夜,奇蹟發生了,促使你今天跟我晤談的問題都解決了!但是,因為事情發生在你睡覺的時候,你並不知道奇蹟在一夜之間解決了你的問題。(停頓)所以,當你明天早上醒來,一些小改變讓你自言自語道:「哇,一定發生了甚麼事情───問題都消失了!」
仔細觀察當事人對奇蹟問題的反應,你將會注意到,他們的表現明顯不同:他們的身體可能放鬆,注意力轉向內在。通常,他們在思考奇蹟問題時,瞳孔會放大,眼皮也會顫動。有些人融入了這項經驗,開始臉露微笑。艾瑞克森催眠療法可以誘導出恍惚狀態,熟悉這種狀態的治療師會注意到,進行焦點解決短期諮商的時候,當我們問出奇蹟問題,當事人也有類似的恍惚反應。
對於奇蹟問題,當事人最常見的立即反應是「我不知道」。如果出現這種情形,不必擔心,他們只是無法一時了解問題,或是還沒想到解決之道,而很自然暫停一下,讓他們有時間重整自己,組織一下想法。這個小小的暫停雖然很短暫,但是很關鍵。暫停的時間因人而異,要看當事人的個性,短至幾秒或長達幾分鐘都有可能,當事人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適應恍惚狀態,並針對奇蹟問題開始建構他的答案。
多年來,我們對許多當事人的口頭禪───我不知道,一直感到困惑不已,特別是在表達真正的心意或重要的事件時。我們已經學習到,如果當事人用沉思、猶豫的口吻說「我不知道」,我們會仔細聆聽。一般而言,這個口頭禪是在一項自我揭露的陳述之後說出來的,這個自我揭露的陳述顯示,出當事人正在思考生活中的重大改變。例如,我們觀察到許多當事人說出了考慮中的新想法,像是開始到學校學習新知、離開虐待的伴侶、找工作、用其他更明顯的方式為自己的生活負責等等,這時候他們常冒出一句「我不知道」。
第一次觀察到這個現象,我(杜蘭)認為那只是曾經遭受虐待女性的特徵,而這些人是我當事晤談的對象。從理論上而言,如果某人曾經遭受虐待,她可能懷疑自己的感覺,並以「我不知道」作為拒絕的武器。接著我注意到,不只是受過虐待或創傷的人,許多男性也有這樣的情形。隨後,我懷疑,這會不會是文化差異所造成的,特別是美國的中西部,因為我在這裡執業。可是當我看到,許多來自不同文化的當事人也都有這樣的情形,我才深深體會到,那是性格上的因素。
這段期間我學到,如果當事人對於奇蹟問題,不經思考就直接回答「我不知道」,那麼,我就可以期待,他們將透露出新的親密訊息。進一步說,他們使用了「我不知道」當作語言標記,讓他們更能自由思考。結果,他們喚起了勇氣,講出原先不敢說出口的希望與夢想。艾爾蘭的作家莫里森,把這種情形稱之為「心體獎不清楚的話」。一切都肇始於問出簡單的奇蹟問題。
一但當事人回答了奇蹟問題,治療師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加強這些開始解決問題的小小圖像,繼續問問題,增加當事人對於如何讓生活更好的細節描述。評分是重要的工具,可以讓當事人更有能力創造出鮮活、詳細的解決構思。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09541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6 ... =P_asv_001
奇蹟問題
奇蹟問題是一種技巧,讓當事人更有力量,可以創造與描述他們喜歡的結局───也就是說,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治療的結果。這個技巧的來歷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在八○年代中期,我(茵素)當時正在跟一名非常疲憊、沮喪,而且有自殺傾向的母親談話,她描述自己一事無成。她四名孩子完全不服管教,學校每天抱怨他們的不良行為。而且,酗酒的丈夫每次新工作不超過半年,因此家庭重擔壓得她喘不過氣,甚至前途茫茫。
我用樂觀的口吻問她:「所以,你認為我們今天的晤談應該有甚麼樣的結果,你才會覺得值回票價?」她看著我,常嘆一口氣,很悲傷說:「我不知道應該做些甚麼。請恕我無理,其實,我不知道為甚麼來這裡跟你講話,因為我真的不知道我該做甚麼。」
這個悲觀的回答並沒有讓我氣餒,我只是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說。我坐著,沉默了好一陣子。然後,這個母親若無其事的補充說:「除非你有奇蹟。」當然,我沒有奇蹟,但是在這種沉重無力的氣氛,及不知道該說甚麼的情況下,我覺得應該跟從這個母親奇蹟的想法。所以,我以柔聲輕問:「那麼,假如真的有奇蹟,你會有甚麼不一樣?」她開始回答,整個人活了起來,列出一長串的生活如何過得更輕鬆,而且她的能量越來越飽滿,開始覺得可以「繼續」過生活、養育子女。然後,她不斷得描述酗酒的丈夫跟她會如何的不一樣,以及每一個小孩會如何如何改變等等。
你可能聽過當事人說過類似的事情,說不定還聽過很多次。不過,讓我對這個情境特別注意的是,我對當事人的困境相當絕望,而且也沒辦法集中注意力跟著她的想法。但是我被她的反應迷住了,而能順著她的想法去想像她的生活將有哪些改變,及「頑劣」孩子的變化。
經過許多經驗的累積,還有措詞上的各種修飾,對於奇蹟問題我們找到一個新版本,這個版本適用範圍非常驚人,跨越各文化、人口,以及各式各樣的問題種類:
我要問你一個相當奇怪的問題。(停頓)這個奇怪問題就是:(停頓)我們談完話之後,你會回到你的工作(家庭、學校),而且你會做日常生活必須做的事,像是照顧孩子、做晚飯、看電視、給孩子洗澡等等。然後睡覺的時間到了。家裡的每一個人都很安靜,同時你也睡得很香甜。半夜,奇蹟發生了,促使你今天跟我晤談的問題都解決了!但是,因為事情發生在你睡覺的時候,你並不知道奇蹟在一夜之間解決了你的問題。(停頓)所以,當你明天早上醒來,一些小改變讓你自言自語道:「哇,一定發生了甚麼事情───問題都消失了!」
仔細觀察當事人對奇蹟問題的反應,你將會注意到,他們的表現明顯不同:他們的身體可能放鬆,注意力轉向內在。通常,他們在思考奇蹟問題時,瞳孔會放大,眼皮也會顫動。有些人融入了這項經驗,開始臉露微笑。艾瑞克森催眠療法可以誘導出恍惚狀態,熟悉這種狀態的治療師會注意到,進行焦點解決短期諮商的時候,當我們問出奇蹟問題,當事人也有類似的恍惚反應。
對於奇蹟問題,當事人最常見的立即反應是「我不知道」。如果出現這種情形,不必擔心,他們只是無法一時了解問題,或是還沒想到解決之道,而很自然暫停一下,讓他們有時間重整自己,組織一下想法。這個小小的暫停雖然很短暫,但是很關鍵。暫停的時間因人而異,要看當事人的個性,短至幾秒或長達幾分鐘都有可能,當事人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適應恍惚狀態,並針對奇蹟問題開始建構他的答案。
多年來,我們對許多當事人的口頭禪───我不知道,一直感到困惑不已,特別是在表達真正的心意或重要的事件時。我們已經學習到,如果當事人用沉思、猶豫的口吻說「我不知道」,我們會仔細聆聽。一般而言,這個口頭禪是在一項自我揭露的陳述之後說出來的,這個自我揭露的陳述顯示,出當事人正在思考生活中的重大改變。例如,我們觀察到許多當事人說出了考慮中的新想法,像是開始到學校學習新知、離開虐待的伴侶、找工作、用其他更明顯的方式為自己的生活負責等等,這時候他們常冒出一句「我不知道」。
第一次觀察到這個現象,我(杜蘭)認為那只是曾經遭受虐待女性的特徵,而這些人是我當事晤談的對象。從理論上而言,如果某人曾經遭受虐待,她可能懷疑自己的感覺,並以「我不知道」作為拒絕的武器。接著我注意到,不只是受過虐待或創傷的人,許多男性也有這樣的情形。隨後,我懷疑,這會不會是文化差異所造成的,特別是美國的中西部,因為我在這裡執業。可是當我看到,許多來自不同文化的當事人也都有這樣的情形,我才深深體會到,那是性格上的因素。
這段期間我學到,如果當事人對於奇蹟問題,不經思考就直接回答「我不知道」,那麼,我就可以期待,他們將透露出新的親密訊息。進一步說,他們使用了「我不知道」當作語言標記,讓他們更能自由思考。結果,他們喚起了勇氣,講出原先不敢說出口的希望與夢想。艾爾蘭的作家莫里森,把這種情形稱之為「心體獎不清楚的話」。一切都肇始於問出簡單的奇蹟問題。
一但當事人回答了奇蹟問題,治療師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加強這些開始解決問題的小小圖像,繼續問問題,增加當事人對於如何讓生活更好的細節描述。評分是重要的工具,可以讓當事人更有能力創造出鮮活、詳細的解決構思。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