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煩惱的方法,
是直觀煩惱的本質,
而不是追隨煩惱。
這就好比是在前往目的地的旅途中,
我們會注意但不會去追逐沿路的風光。
面對各種情緒煩惱,
我們必須握有主控權,
把它們當成旅途的風景。
我們只需要看著煩惱的本質,
煩惱就會失去對我們的影響力。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
於魯特學院開示大手印面對煩惱的方法
時間:2014年2月1日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魯特學院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版面規則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在禪修時,如果我們執著只要擁有好的經驗,
那麼,不好的經 驗就會到來。
如果我們討厭壞的經驗,
好的經驗就不會發生。
禪修是知道如何只是看著這些經驗,
無論經驗是好是壞。
如果我們能夠這樣只是看著,
我們將了解事物只是它們本來的樣子,
本來沒有好或壞。
我們的責任僅是承認我們正經驗的一切。
~雪烏明禪師 (Shwe Oo Min Sayadaw)
那麼,不好的經 驗就會到來。
如果我們討厭壞的經驗,
好的經驗就不會發生。
禪修是知道如何只是看著這些經驗,
無論經驗是好是壞。
如果我們能夠這樣只是看著,
我們將了解事物只是它們本來的樣子,
本來沒有好或壞。
我們的責任僅是承認我們正經驗的一切。
~雪烏明禪師 (Shwe Oo Min Sayadaw)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不要抱怨自己的人生
將所有的來來去去當成正常
如風一樣穿過,就讓風去而保持心情的平靜
因為抱怨只帶來壞心情,
過不去的也只有你的心情
#一句話的力量
將所有的來來去去當成正常
如風一樣穿過,就讓風去而保持心情的平靜
因為抱怨只帶來壞心情,
過不去的也只有你的心情
#一句話的力量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謝謝」的功課―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或誰讓我們不愉快,從早到晚,也只是帶領我們做一個全部的接受、容納、包容、臣服。它是最直接的方法,讓我們回到寧靜。透過寧靜,找回這個瞬間。
假如我們可以在任何場合或狀況下,都可以說「謝謝!」。也就是說,我們已經看穿一竊,把自己的生命臣服出來,交給宇宙。
「謝謝!」這兩個字,就是有這麼大的力量,有這麼深的意義。
《全部的你》卷七-14〈感恩的練習〉
假如我們可以在任何場合或狀況下,都可以說「謝謝!」。也就是說,我們已經看穿一竊,把自己的生命臣服出來,交給宇宙。
「謝謝!」這兩個字,就是有這麼大的力量,有這麼深的意義。
《全部的你》卷七-14〈感恩的練習〉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修行是很簡單的。
越簡單反而越難,
因為我們想不到它竟然簡單到這種程度。
所以,與其艱苦卓絕地造作出各式的修行
(它們幾乎全是行蘊之中屬於善的造作——
是在無明的驅力之下創造出來的,
認為修行很好就會成為阿羅漢),
還不如及時返觀,
識破暗地裡的演繹與造作的心。
一旦及時的識破暗自造作的心,
一切造作便會自行滅去。
一旦所有的造作滅去,
「我」的感覺便無法存留;
蘊或名色,將在眼前演示「五蘊皆空」。
因為「我」的感覺純粹源自於思維和造作,
所以一旦看到——心是心、蘊是蘊,
心不再抓取蘊,便沒有了承接心苦的載體,
心苦便無法存在。此即是當下心苦的終結!
而五蘊離散的那一天,則將是徹底的滅苦。
~隆波帕默尊者(Luang Por Pramote Pamojjo)
《唯一路》
https://www.dhamma.com/weiyilu1tangake/
越簡單反而越難,
因為我們想不到它竟然簡單到這種程度。
所以,與其艱苦卓絕地造作出各式的修行
(它們幾乎全是行蘊之中屬於善的造作——
是在無明的驅力之下創造出來的,
認為修行很好就會成為阿羅漢),
還不如及時返觀,
識破暗地裡的演繹與造作的心。
一旦及時的識破暗自造作的心,
一切造作便會自行滅去。
一旦所有的造作滅去,
「我」的感覺便無法存留;
蘊或名色,將在眼前演示「五蘊皆空」。
因為「我」的感覺純粹源自於思維和造作,
所以一旦看到——心是心、蘊是蘊,
心不再抓取蘊,便沒有了承接心苦的載體,
心苦便無法存在。此即是當下心苦的終結!
而五蘊離散的那一天,則將是徹底的滅苦。
~隆波帕默尊者(Luang Por Pramote Pamojjo)
《唯一路》
https://www.dhamma.com/weiyilu1tangake/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把你的食糧供給和財富都用在善行上吧。
有些人會這麼說︰「大限到來時會需要財富。」
然而當你被致命的疾病擊垮時,
無論身邊有多少幫手,
你也無法用錢把這痛苦分攤出去;
如果你沒有這些,這個痛苦也不會變得更大。
在那個時候,無論你是否有助手、僕人、
隨從和財富,都沒有任何差別。
這一切都是造成執著的所有成因。
執著綑綁著你,
即便是對佛法的執著都會束縛住你。
富有的人對自己擁有的成千兩黃金的愛執,
以及窮人對他的縫衣針線的愛執,
同樣都會束縛人。
現在,就捨棄會阻擋通往解脫之門的執著吧。
~《蓮師心要建言》
有些人會這麼說︰「大限到來時會需要財富。」
然而當你被致命的疾病擊垮時,
無論身邊有多少幫手,
你也無法用錢把這痛苦分攤出去;
如果你沒有這些,這個痛苦也不會變得更大。
在那個時候,無論你是否有助手、僕人、
隨從和財富,都沒有任何差別。
這一切都是造成執著的所有成因。
執著綑綁著你,
即便是對佛法的執著都會束縛住你。
富有的人對自己擁有的成千兩黃金的愛執,
以及窮人對他的縫衣針線的愛執,
同樣都會束縛人。
現在,就捨棄會阻擋通往解脫之門的執著吧。
~《蓮師心要建言》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一個人如果能從早到晚,時時抱持感恩的念頭,面對任何事情,都能輕輕在心中對自己說一聲「謝謝」,會發現對過去的擔心、對未來的恐懼,自然放下了許多。
最奇妙的是,這種放下、這種輕鬆,還可以透過人際的互動,用最簡單的「謝謝」進一步把快樂的正向能量傳遞出去。
一天下來,能時時體會到自己的遭遇,要感謝身邊乃至世界各角落的人的成就。甚至知道,自己所思、所想、所做的努力,也會被某個人所感謝。透過感恩,人自然能夠體會-你我是一體,沒有一個人是孤獨的。
透過感恩,從你我自己誠懇發出的心意,又回到了自己身上。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 ... ?nid=76539
最奇妙的是,這種放下、這種輕鬆,還可以透過人際的互動,用最簡單的「謝謝」進一步把快樂的正向能量傳遞出去。
一天下來,能時時體會到自己的遭遇,要感謝身邊乃至世界各角落的人的成就。甚至知道,自己所思、所想、所做的努力,也會被某個人所感謝。透過感恩,人自然能夠體會-你我是一體,沒有一個人是孤獨的。
透過感恩,從你我自己誠懇發出的心意,又回到了自己身上。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 ... ?nid=76539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讓我們時時反省自己,
在精進修行時,不要把注意力擺在「時間」上,
而要永遠擺在與所修的佛法相關的「正念」上,
不要使正念一下子有,一下子沒有。
每當正念跑走了,
就要知道「精進的修行」已暫時失敗了,
因為「精進的修行」不是指外表的行、住、坐、臥,
而是指內在的「正念」或「智慧」。
~隆波摩訶布瓦(Luang Por Maha Boowa)
在精進修行時,不要把注意力擺在「時間」上,
而要永遠擺在與所修的佛法相關的「正念」上,
不要使正念一下子有,一下子沒有。
每當正念跑走了,
就要知道「精進的修行」已暫時失敗了,
因為「精進的修行」不是指外表的行、住、坐、臥,
而是指內在的「正念」或「智慧」。
~隆波摩訶布瓦(Luang Por Maha Boowa)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真的,「我」就只是個觀念、信仰罷了,
你得聆聽這個道理,然後親自去領悟。
你體驗到這點,知見就會顯現出來。
我無法預先告訴你,
惟有在你體驗到之後才能指出來。
此時你的了解會清晰,在之前都只是知識。
~德加尼亞禪師(Sayadaw U Tejaniya )
你得聆聽這個道理,然後親自去領悟。
你體驗到這點,知見就會顯現出來。
我無法預先告訴你,
惟有在你體驗到之後才能指出來。
此時你的了解會清晰,在之前都只是知識。
~德加尼亞禪師(Sayadaw U Tejaniya )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我們的修行是有起有伏的。
感覺到了嗎?
當我們修行比較好的時候,
比較有進步的時候,
我們就會很精進、很努力,
而一旦我們的修行有所退失、有所下降,
我們就會開始有一些懶惰,不太想修行。
哪一天修行很好,
哪怕是修行一個小時,
都覺得怎麼一個小時一會兒就過去了。
但如果哪一天修行時,
覺性也不太生起,
禪定也不太生起,
哪怕只是一分鐘,
都覺得怎麼好像過了好久。
真正要跟煩惱習氣對抗,
真正開始戰鬥的階段,
其實就是這個階段。
因為在我們感覺修行進步很大的時候,
我們的鬥志是很昂揚的,
那時候其實我們內心是很快樂的,
我們很喜歡這種感覺。
但是在我們修行退失的時候,
我們在想什麼時候這段時間才可以熬過去,
那時候如果我們仍然在堅持,
才是真正在跟煩惱習氣肉搏,在抗爭。
~阿姜巴山(Ajahn Prasan Buddhakulsomsiri)
"
感覺到了嗎?
當我們修行比較好的時候,
比較有進步的時候,
我們就會很精進、很努力,
而一旦我們的修行有所退失、有所下降,
我們就會開始有一些懶惰,不太想修行。
哪一天修行很好,
哪怕是修行一個小時,
都覺得怎麼一個小時一會兒就過去了。
但如果哪一天修行時,
覺性也不太生起,
禪定也不太生起,
哪怕只是一分鐘,
都覺得怎麼好像過了好久。
真正要跟煩惱習氣對抗,
真正開始戰鬥的階段,
其實就是這個階段。
因為在我們感覺修行進步很大的時候,
我們的鬥志是很昂揚的,
那時候其實我們內心是很快樂的,
我們很喜歡這種感覺。
但是在我們修行退失的時候,
我們在想什麼時候這段時間才可以熬過去,
那時候如果我們仍然在堅持,
才是真正在跟煩惱習氣肉搏,在抗爭。
~阿姜巴山(Ajahn Prasan Buddhakulsomsiri)
"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最佳善知識,就是攻擊你隱匿過失的人。
最佳的教法,就是擊中那些過失的教法。
最佳的朋友,是正念與警覺。
最佳的激勵,是敵人、障礙與病苦。
最佳的方式,是沒有任何造作。
~阿底峽尊者
《普賢上師教言》
最佳的教法,就是擊中那些過失的教法。
最佳的朋友,是正念與警覺。
最佳的激勵,是敵人、障礙與病苦。
最佳的方式,是沒有任何造作。
~阿底峽尊者
《普賢上師教言》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抱怨自己愛抱怨」,不如「感恩自己愛抱怨」。道理一樣,面對抱怨的習氣,再抱怨一次,只是重複和舊習氣一模一樣的神經傳導路徑。感恩這個習氣,反而跳出和這個習氣共用的路徑,等於削弱了它的力量。也就是說,想改變負面思維習慣,建立新的正向思考習慣是最快的方法。而且重點是,正向到底,感恩到底。
舉例來說,工作不順時,練習感恩這個不順。我們會發現,原本煩躁的心情隨著感恩逐漸平靜下來。過程中難免會反彈、不甘願。一樣的,感恩自己的反彈,感恩自己的不甘願。
這種感恩表面看來不理性,然而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完全合理,也就是不再重複讓自己受苦的舊神經迴路。練習一次感恩,舊的痛苦迴路就少運作一次,心情自然平復。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 ... ?nid=77025
舉例來說,工作不順時,練習感恩這個不順。我們會發現,原本煩躁的心情隨著感恩逐漸平靜下來。過程中難免會反彈、不甘願。一樣的,感恩自己的反彈,感恩自己的不甘願。
這種感恩表面看來不理性,然而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完全合理,也就是不再重複讓自己受苦的舊神經迴路。練習一次感恩,舊的痛苦迴路就少運作一次,心情自然平復。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 ... ?nid=77025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過不去時,學習用不同方式呼吸。
晚安,換個角度看世界,
凡事總有解決之道。
-
感動推薦《格格不入的人生宣言》http://bit.ly/2BRUjQZ
晚安,換個角度看世界,
凡事總有解決之道。
-
感動推薦《格格不入的人生宣言》http://bit.ly/2BRUjQZ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心的自然特徵是:
思、想、演繹、造作。
因此,
修行並非為了讓心停止「想」,
並非為了讓心停止「說」,
並非為了讓心停止「想要」。
修行不是為了快樂,
也不是為了要「好」,
而是為了照見蘊界的實相:
心是無常之物;
心是苦之物;
心是無法掌控之物。
雖然其他的蘊
我們也同樣執取,
但少過於執取心的程度。
因此修行如果能夠抵達心,
其他的蘊將變得微不足道。
~隆波帕默尊者(Luang Por Pramote Pamojjo)
開示︰2011年12月10日A
https://mp.weixin.qq.com/s/raXAniLF01NBqSmvJkT7Vw
思、想、演繹、造作。
因此,
修行並非為了讓心停止「想」,
並非為了讓心停止「說」,
並非為了讓心停止「想要」。
修行不是為了快樂,
也不是為了要「好」,
而是為了照見蘊界的實相:
心是無常之物;
心是苦之物;
心是無法掌控之物。
雖然其他的蘊
我們也同樣執取,
但少過於執取心的程度。
因此修行如果能夠抵達心,
其他的蘊將變得微不足道。
~隆波帕默尊者(Luang Por Pramote Pamojjo)
開示︰2011年12月10日A
https://mp.weixin.qq.com/s/raXAniLF01NBqSmvJkT7Vw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