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的想要,無非是想讓身心快樂】
如果大家仔細體會,
就會發現諸多的「想要」,
無非是想要讓身心快樂,
想要讓身心離苦。
比如想要去看電影,
是想要快樂,對嗎?
想要找伴侶,也是想要快樂;
想要有孩子,也是想要快樂,
而非想要痛苦;
或者身體不舒服,
就想讓它離苦等等。
因此,「想要」始終徘徊於——
想讓身心快樂、
想讓身心不苦的念想中。
一百零八個,一千零九個……
無論多少個「想要」,
歸結下來都只有這些而已。
因此,何時徹見身與心本就是苦,
「想要」就再不會生起,
一旦「想要」不再生起,
心就不會掙扎。
「想要」不再生起,
稱為「離欲」,
「離欲」就是沒有「想要」,
一旦沒有了「想要」,
就會生起「無為」——
沒有造作,
一旦心擺脫了造作,
就會接觸到涅槃,
從此解脫自在。
~隆波帕默尊者(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靜慮林摘錄自《最好的心,是平常心》|禪窗 編譯
禪修法語盡在Telegram:https://t.me/shineling_118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版面規則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今日的瑜伽省思>
頭腦總是有很多故事在上演
情緒就是頭腦自言自語加上胡言亂語造成的
"假如怎麼怎麼樣"
"如果怎麼怎麼樣"
"要是怎麼怎麼樣"
"我好想怎麼怎麼樣"
"我害怕怎麼怎麼樣".............等等
全是心智頭腦小我的自言自語
這些語言來自對『過去的』留戀罣礙
來自對當下『現在的』不滿抵觸
來自對「未來的』假想期望
頭腦每句話都帶來一個身體情緒
你的身體不由自主的被這些"故事"影響
然後被牽引著去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但是無論怎麼樣
你都在被小我操控著
因為你認同了頭腦裡的聲音
那些聲音沒一個是在說真實的你
全是基於過去未來的泡影構成
為什麼是泡影呢?
過去已經過去
現在正在流動
未來還沒到來
過去不存在了
現在正在變化也不存在
未來還沒來更不存在
沒一個是真實的
所以頭腦的聲音全是"重播倒帶"
這就是小我的真實面目
只有『當下』是真實的
當下在哪?
當下在感覺中
感覺在身體中
身體在地球中
地球在宇宙中
宇宙是大自然
涅槃瑜伽的教學中心主旨
就是『道法自然中的陰陽五行』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和你的感覺在一起
就是和全宇宙在一起
此刻沒有頭腦
這就是當下
當下不是時間
當下是和宇宙同步的「呼吸」
和感覺待在一起時
你本該與宇宙同在
宇宙是全息的
回到當下
你就是包含大宇宙所有信息的小宇宙
科學靈感、般若、開悟、等等
都來自於此
頭腦總是有很多故事在上演
情緒就是頭腦自言自語加上胡言亂語造成的
"假如怎麼怎麼樣"
"如果怎麼怎麼樣"
"要是怎麼怎麼樣"
"我好想怎麼怎麼樣"
"我害怕怎麼怎麼樣".............等等
全是心智頭腦小我的自言自語
這些語言來自對『過去的』留戀罣礙
來自對當下『現在的』不滿抵觸
來自對「未來的』假想期望
頭腦每句話都帶來一個身體情緒
你的身體不由自主的被這些"故事"影響
然後被牽引著去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但是無論怎麼樣
你都在被小我操控著
因為你認同了頭腦裡的聲音
那些聲音沒一個是在說真實的你
全是基於過去未來的泡影構成
為什麼是泡影呢?
過去已經過去
現在正在流動
未來還沒到來
過去不存在了
現在正在變化也不存在
未來還沒來更不存在
沒一個是真實的
所以頭腦的聲音全是"重播倒帶"
這就是小我的真實面目
只有『當下』是真實的
當下在哪?
當下在感覺中
感覺在身體中
身體在地球中
地球在宇宙中
宇宙是大自然
涅槃瑜伽的教學中心主旨
就是『道法自然中的陰陽五行』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和你的感覺在一起
就是和全宇宙在一起
此刻沒有頭腦
這就是當下
當下不是時間
當下是和宇宙同步的「呼吸」
和感覺待在一起時
你本該與宇宙同在
宇宙是全息的
回到當下
你就是包含大宇宙所有信息的小宇宙
科學靈感、般若、開悟、等等
都來自於此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為什麼要將心安住在呼吸上呢?當你專注在吸氣和呼氣上的時候,就不要陷入其他的对象上?这是因為对禅修者而言,有必要集中控制六識,六識在过去無數刼的輪迴中在無止盡的騷動地漂流。我們無法控制心靈的波動,毫無目的地皿處游蕩,由於思緒上的不稳定。
在这個世界上,心智散乱的人,就'像喪失心神的瘋子,直到他她接觸到禅定与直觀為止。这些心智散乱的人,發現他們的心念四處遊荡,这是因為他們沒有辦法控制住,也就無法集中。而呼吸就等於安住在一切事物上,因為修行人有能力依照他的意願專注在任何对象上。例修習者在專注呼吸一個小時,在这段時間,他她的專注力仍然能夠穩定地固守在呼吸上的。當然,这需要很多努力与時間的付出。
我們必須在自己身上找到平静,才能在这個世間當中發現平静。沒有比平静更大的喜悅与自在。
人心可以制造衝突,也就能夠創造平静。在我們每一個人內在有一個像宇宙般廣袤開闊的寂靜。
集中專注力,找出原因来,事情不可能憑空誕生,它一定有原因,只是我們沒有認真找过。
當你能静下心来,了解原因,你就會放下,並獲得平静而不會被煩惱給綁住。
~香港Lisa師姐~
在这個世界上,心智散乱的人,就'像喪失心神的瘋子,直到他她接觸到禅定与直觀為止。这些心智散乱的人,發現他們的心念四處遊荡,这是因為他們沒有辦法控制住,也就無法集中。而呼吸就等於安住在一切事物上,因為修行人有能力依照他的意願專注在任何对象上。例修習者在專注呼吸一個小時,在这段時間,他她的專注力仍然能夠穩定地固守在呼吸上的。當然,这需要很多努力与時間的付出。
我們必須在自己身上找到平静,才能在这個世間當中發現平静。沒有比平静更大的喜悅与自在。
人心可以制造衝突,也就能夠創造平静。在我們每一個人內在有一個像宇宙般廣袤開闊的寂靜。
集中專注力,找出原因来,事情不可能憑空誕生,它一定有原因,只是我們沒有認真找过。
當你能静下心来,了解原因,你就會放下,並獲得平静而不會被煩惱給綁住。
~香港Lisa師姐~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心的練習―「睡前,把全部都交出來」
對於一個忙碌而靜不下來的頭腦來說,連睡覺時間都是捨不得放掉的。正因如此,能夠好好睡一覺,已成為許多人奢侈的期盼,甚至認為自己這一輩子都不可能享受一場無夢深睡的好眠。
其實,無夢深睡本來就是最自然的生命狀態,而且,並不是因為我們做了什麼努力才能得到它。最多,只是將紛亂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自然進入一個無思無想當下,這也就是身心最輕鬆、自在的狀態了。
回到睡眠,在入睡前,我們可以來做一個簡單的練習――把全部都交出來。我們先肯定:肯定今天所發生的一切,不管是好或不好,快樂或痛苦,都是剛剛好要發生的。透過肯定,我們無條件的接受眼前一切,甚至明白,就算是不能接受也沒有用。最多,也只是將眼前全部的問題、困惑、煩惱通通都交出去。
一路,不斷肯定,不斷接受。最後,只剩下一個寧靜的空檔。這時候,不管有沒有睡著,睡眠,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了。
親愛的朋友,今天晚上入睡前,就讓我們利用一點點時間為自己進行這樣的練習,讓身心找到阻力最小的方式,安然入眠。
對於一個忙碌而靜不下來的頭腦來說,連睡覺時間都是捨不得放掉的。正因如此,能夠好好睡一覺,已成為許多人奢侈的期盼,甚至認為自己這一輩子都不可能享受一場無夢深睡的好眠。
其實,無夢深睡本來就是最自然的生命狀態,而且,並不是因為我們做了什麼努力才能得到它。最多,只是將紛亂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自然進入一個無思無想當下,這也就是身心最輕鬆、自在的狀態了。
回到睡眠,在入睡前,我們可以來做一個簡單的練習――把全部都交出來。我們先肯定:肯定今天所發生的一切,不管是好或不好,快樂或痛苦,都是剛剛好要發生的。透過肯定,我們無條件的接受眼前一切,甚至明白,就算是不能接受也沒有用。最多,也只是將眼前全部的問題、困惑、煩惱通通都交出去。
一路,不斷肯定,不斷接受。最後,只剩下一個寧靜的空檔。這時候,不管有沒有睡著,睡眠,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了。
親愛的朋友,今天晚上入睡前,就讓我們利用一點點時間為自己進行這樣的練習,讓身心找到阻力最小的方式,安然入眠。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任何念頭,也只是一個觀點、一個角度。而且,這觀點是從個人小我的立場出發的。一切的煩惱,都是從小我的觀點孳生出來。包括我們對別人、對家裡、對朋友、對妻子、對先生、對環境、對工作、對任何事的看法,都離不開個人的「我」。也就是小小的「我」的觀點。
在任何場合、處境,我們可以隨時提醒自己「是嗎?」「是真的嗎?」「真有這回事嗎?」會發現,很多煩惱、煩惱的念頭就會消失。
最有趣的是,只要問,答案都很清楚。自然讓我們得到寧靜,把一個複雜的狀況簡化,縮小成最小的範圍。同時讓我們體會到──最痛苦、最痛心的經驗,也只是在那個瞬間體驗。過去,已經過去了。未來,還沒有到。更不值得去追求,去揣摩。
一個人,只要這樣子走下去,會發現日子都很好過。再也沒有懷疑和質疑心來面對這個世界。自己也不再成為受害者,也不值得把自己搞成加害者。一切都很平凡,事情發生就發生了,只好處理吧。處理了,也就是如此。再怎麼去煩惱,也只是這樣子。
有趣的是,只要一個人輕鬆走下去,會發現很多事,過去認為不順的,自然會順起來。得不到一個解答,自然宇宙就帶來解答的方法,達到一個最好的出路。我們人突然簡單了,跟著宇宙走,心裡沒有事了。
《全部的你》7-3〈是嗎?〉
==
外在再紛擾,還是可以讓自己成為放鬆而快樂的一道光
希望加入共修的朋友,請依以下步驟進行:
1. 安裝登入「全部生命」App
2. 報名 沒有路的路 全球靜心 https://store.totality-of-life.com/#/login
共修見!
在任何場合、處境,我們可以隨時提醒自己「是嗎?」「是真的嗎?」「真有這回事嗎?」會發現,很多煩惱、煩惱的念頭就會消失。
最有趣的是,只要問,答案都很清楚。自然讓我們得到寧靜,把一個複雜的狀況簡化,縮小成最小的範圍。同時讓我們體會到──最痛苦、最痛心的經驗,也只是在那個瞬間體驗。過去,已經過去了。未來,還沒有到。更不值得去追求,去揣摩。
一個人,只要這樣子走下去,會發現日子都很好過。再也沒有懷疑和質疑心來面對這個世界。自己也不再成為受害者,也不值得把自己搞成加害者。一切都很平凡,事情發生就發生了,只好處理吧。處理了,也就是如此。再怎麼去煩惱,也只是這樣子。
有趣的是,只要一個人輕鬆走下去,會發現很多事,過去認為不順的,自然會順起來。得不到一個解答,自然宇宙就帶來解答的方法,達到一個最好的出路。我們人突然簡單了,跟著宇宙走,心裡沒有事了。
《全部的你》7-3〈是嗎?〉
==
外在再紛擾,還是可以讓自己成為放鬆而快樂的一道光
希望加入共修的朋友,請依以下步驟進行:
1. 安裝登入「全部生命」App
2. 報名 沒有路的路 全球靜心 https://store.totality-of-life.com/#/login
共修見!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老子說:「無為而治,順其自然,合乎天理。」
這句話真正含義是指:
為人不能做傷天害理的事,
不要做違背自然法則的事。
人會生病
是一種「違反天理」的因果關係:
常生氣
常熬夜
常亂吃
常坐著
常計較
常傷心
常壓抑
常透支
常操心
常孤獨
常酗酒
常亂來
常做其他違反自然法則的事情。
健康的根本在心,
萬法由心造,你的世界都是你的內心所創造的。
心凈則身凈,
健康,從調節心性開始,
調節心性需要學習聖賢傳給我們的大智慧。
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藥物和危險的手術,
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
因為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思維,
也會有了平靜的情緒和正確的行為,
如此,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一切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
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
因為一切病的根源,都在內在,
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
錯誤的因不除,根源還在,
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
與其相信和依賴藥物,
不如真的去調整內在的根源,
但這需要在你智慧開了的前提之下,
才能分辨這一切。
養身需先養生,養生就必須養心。
#faber的說說for讓每一天充滿希望與創新
量子力學與混沌理論的人生十二堂課
https://bit.ly/3f2Jtr1
生命解碼:啟航宇宙尋根之旅
https://bit.ly/2XpGhzj
八月份生命解碼講座:
◎當量子力學遇見哲學與神學:
自我超越的逆熵管理系統
◎平日班:8/10~9/7的每周二晚上
◎假日班:8/20(五)晚上~8/22(日)中午
◎課程說明:https://bit.ly/3y3WBFr
這句話真正含義是指:
為人不能做傷天害理的事,
不要做違背自然法則的事。
人會生病
是一種「違反天理」的因果關係:
常生氣
常熬夜
常亂吃
常坐著
常計較
常傷心
常壓抑
常透支
常操心
常孤獨
常酗酒
常亂來
常做其他違反自然法則的事情。
健康的根本在心,
萬法由心造,你的世界都是你的內心所創造的。
心凈則身凈,
健康,從調節心性開始,
調節心性需要學習聖賢傳給我們的大智慧。
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藥物和危險的手術,
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
因為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思維,
也會有了平靜的情緒和正確的行為,
如此,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一切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
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
因為一切病的根源,都在內在,
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
錯誤的因不除,根源還在,
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
與其相信和依賴藥物,
不如真的去調整內在的根源,
但這需要在你智慧開了的前提之下,
才能分辨這一切。
養身需先養生,養生就必須養心。
#faber的說說for讓每一天充滿希望與創新
量子力學與混沌理論的人生十二堂課
https://bit.ly/3f2Jtr1
生命解碼:啟航宇宙尋根之旅
https://bit.ly/2XpGhzj
八月份生命解碼講座:
◎當量子力學遇見哲學與神學:
自我超越的逆熵管理系統
◎平日班:8/10~9/7的每周二晚上
◎假日班:8/20(五)晚上~8/22(日)中午
◎課程說明:https://bit.ly/3y3WBFr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睡前原諒一切,醒來便是重生
睡前原諒一切
忘記身體的疲憊,不適
閉上眼睛,躺在床上
開始享受夜晚此刻的寧靜
睡前原諒一切
今天發生的所有的失誤,誤解
都發生了,都過去了
便接受吧
睡前原諒一切
每一個人都有她要走的路
相遇,總是伴隨著分離
要學會接受無常,放過自己
睡前原諒一切
不再回憶他人的錯誤,失言
不做情緒的垃圾桶
也不做負能量的出發點
不要起執著心
睡前原諒一切
你或許會回憶起許多往事
無論你回憶了什麼,好也好,噩也罷
醒來便遺忘,無需執著
睡前原諒一切
直到第二天太陽的升起
陽光將充滿你的房間
和你的靈魂
願你醒來之後
睜開雙眼
迎來重生
睡前原諒一切
忘記身體的疲憊,不適
閉上眼睛,躺在床上
開始享受夜晚此刻的寧靜
睡前原諒一切
今天發生的所有的失誤,誤解
都發生了,都過去了
便接受吧
睡前原諒一切
每一個人都有她要走的路
相遇,總是伴隨著分離
要學會接受無常,放過自己
睡前原諒一切
不再回憶他人的錯誤,失言
不做情緒的垃圾桶
也不做負能量的出發點
不要起執著心
睡前原諒一切
你或許會回憶起許多往事
無論你回憶了什麼,好也好,噩也罷
醒來便遺忘,無需執著
睡前原諒一切
直到第二天太陽的升起
陽光將充滿你的房間
和你的靈魂
願你醒來之後
睜開雙眼
迎來重生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一位強迫症患者按書中方法的練習】~
我这段时间感觉对待抑郁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以前抑郁一出现首先就是恐惧,然后就会想怎么老是这样,这到底怎么了,完蛋了,以后老这样没法生活了,然后就会陷入这种思维当中分析,越来越难受,。现在我接纳这些抑郁,保持平等心的对待,不再分析这些问题,就不会陷入太深,也不会那么难受,现在主要就是强迫症,现在练习黄庭禅接纳恐惧焦虑的能量,让它们都自在的存在,加了一个黄庭禅的公众号,在里边学习对待情绪的办法,先放松肩膀,然后观察黄庭的能量,不干涉,让它们都自在。
我这段时间感觉对待抑郁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以前抑郁一出现首先就是恐惧,然后就会想怎么老是这样,这到底怎么了,完蛋了,以后老这样没法生活了,然后就会陷入这种思维当中分析,越来越难受,。现在我接纳这些抑郁,保持平等心的对待,不再分析这些问题,就不会陷入太深,也不会那么难受,现在主要就是强迫症,现在练习黄庭禅接纳恐惧焦虑的能量,让它们都自在的存在,加了一个黄庭禅的公众号,在里边学习对待情绪的办法,先放松肩膀,然后观察黄庭的能量,不干涉,让它们都自在。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踐行七個基本態度,讓人生開出正念之花
正念減壓創始人卡巴金教授在《多舛的生命:正念療愈幫你撫平壓力、疼痛和創傷》一書中,系統的提出了正念練習的7個基本態度,它們構成了正念練習的主要支柱。
非評判(non-judging)
耐心(patience)
初心(beginner's mind)
信任(trust)
無爭(non-striving)
接納(acceptance)
放下(letting go)
即使你不是為了正念練習,你也可以去踐行這些態度,它們對我們日常生活品質、人際關係的改善,同樣有很棒的指導意義。
這些態度就如同土壤一樣,只有土壤肥沃,才能真正開出正念之花。
01
非評判
這是一個被很多人誤解的態度,要理解非評判,我們先理解評判。所謂評判是我們對於某個事物或者個體進行的關於價值、道德、預期等方面的評價,比如:“這對於我沒有什麼用”、“你是個壞人”、“我做不到這些”、“你真讓人討厭”等等。
“非評判”的意思並非不評判,這幾乎無法做到,而是覺察到評判,但是不陷入評判之中,被評判所操縱。
比如男朋友因為太忙沒有及時回復你的短信,於是你的大腦里產生了“他變了,他不愛我了”這樣的評判,繼而悶悶不樂,甚至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
如果我們可以對內心的評判產生及時的覺察,認識到它是評判性的想法,那麼我們就可以擱置評判,自己的壞情緒和接下來進一步的糟糕想法就不會產生,這樣我們就做到了不被評判操縱,等男朋友忙完了給你回了資訊,你才發現原來是自己想多了。
我們的大腦總是會習慣性的產生各種評判性的想法,這些想法佔據著我們的大腦,先入為主和各種偏見導致我們很難看到事物的本真,並將我們鎖定在機械的反應之中,而我們卻渾然不知。
時時覺察到我們的評價之心,觀照評判性的想法,這會使得我們以一個更大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你也會發現它們原本的樣子。
02
耐心
耐心是很多人都缺乏的品質,各種誘惑干擾著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的心變得浮躁。工作想要快點做完,看書想要快點看完,吃飯想要快點吃完,講話想要快點講完... 缺乏耐心正慢慢得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品質與幸福感。耐心與生病是同一個英文單詞,似乎在預示著當我們不夠耐心,急躁求快時,我們更有可能會生病。
在正念練習中,通常要求我們拋開所有的身外之物,只專注於當下的覺察,很多初學者覺得無聊,心中不斷在問:“怎麼還不結束呀?“當你如此練習與自我同在時,就會發現你的心裡還有”一個它自己的心“,這顆心最喜歡的事情之一,就是徘徊於過去未來及沉迷於東想西想。於是開始變得焦躁,無法安住。
有些想法令人開心,有些則令人難過或焦慮,無論開心與否,東想西想本身即可強勢佔據或遮蔽覺察,大部分時間裡我們對當下的感知都被各種想法淹沒,完全失去與當下的連結。
當心動盪不安時,耐心協助我們接納它,也提醒自己不需要受動蕩所困。練習耐心使我們明白,更多的活動或思考其實無法讓我們活得更富足,反向操作才有可能。換一個角度想,我們之所以會缺少耐心,是因為我們活在將來,想要迫不及待地去到生命中的下一個時刻,這樣就讓當下從自己的眼下溜走。
正念中耐心的培育,需要時間,這本身也是一種耐心,允許自己慢慢探索,溫柔的給自己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而非急於求成,這樣反而欲速則不達,甚至會失去對正念的興趣與信心。
很多修習正念所帶來的積極結果,是建立在長時間的練習基礎之上的,很多人抱著各種目的來練習正念,但是因為缺少耐心,只練習幾天,看到沒有引發想要的改變,於是就放棄了練習,否定正念的效果,這不得不說是非常可惜的。
耐心,就是單純地對每個瞬間全然地開放,承接蘊含其中的圓滿,明白事物只能如蝴蝶般,依其自身的速度展開與呈現。
03
初心
現代生活存在著一個悖論——選擇越多,我們反而越無聊。各種影視書籍,應有盡有,各種信息資源,唾手可得,各種娛樂活動,隨處可見。但是,我們還是時常感到無聊、沒勁,甚至是厭倦。無聊成為了現代人時間的最大殺手,也成為了幸福感的最大殺手。
要想對抗這種無聊,需要我們修鍊第三種態度——初心。我們經常會說,要保持初心,那什麼是初心呢?簡單講,初心,就是一個願意看待萬事萬物都如初見的心念。它在提醒著我們關於這個世界的一個簡單真相,那就是:沒有一個時刻是跟別的時刻是一樣的,每一個時刻都有著獨特的的可能性。
正如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所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每一刻都是嶄新的,如果我們抱著“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個人都像是剛認識的,每一樣東西都是第一次見到的”的這樣態度去對待周遭的事物,這樣,即使你只是去大自然看看雲朵、樹木、流水和石頭,你也會覺得充滿了樂趣。
04
信任
信任的對立面是懷疑,不是懷疑別人,而是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的感受。當我們不信任自己的時候,就會求諸於外界來讓自己更有安全感,比如迷信專家和權威的說法,只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才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等。
而信任是對自己和自己的情感發展出一種基本的信任,比起總是向外尋求,相信自己的直覺和權威要更好一些,哪怕一路上你會犯一些“錯誤”。在任何時候,如果你覺得有些事情不對勁,那就去尊崇你內心最真實的感受,而不是因為外界或者權威有不同的說法,就去低估、壓抑或者忽視自己的感受,甚至把它們當做是不正確的。
在正念練習中,培育信任的態度意味著相信自己當下的真實感受,不需要他人的認可與肯定,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嘗試更多的練習,接受更多的挑戰,哪怕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與困難。同時,也不必過度去效仿他人,尤其是當這個人是正念的專家或老師時。練習正念,就是練習負得起做自己的責任,學習傾聽與信任自己。 總而言之,成為你自己就好。
05
無爭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是老子《道德經》中的話語,正念的七個態度中也有無爭,這兩處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知道卡巴金是否借鑒了古老的東方智慧。
所謂無爭,指的是我們無需過度用力去追求達到某種目標或者狀態。因為越是強求,反而越是背道而馳,只需要對當下所發生的一切保持關注就好。
如果你感到緊張,就注意到那份緊張,如果你感到疼痛,就帶著那份疼痛,讓一切如其所是,你不需要用力去改變它。
很多人在進行正念練習時,抱著這樣的目的:我要通過這次正念練習,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越是去用力追求這樣的狀態,反而越是達不到,當你放下追求,只是去覺察時,心反而在這份覺察中慢慢靜了下來。
達成目標最好的方式,就是別用力追求你所渴望的結果。取而代之的是,分分秒秒如其所是的仔細觀察所有的人、事、物,進而接納當下所呈現的一切。
06
接納
在《正念減壓自學全書》中對接納的解釋是:承認並允許人、事、物當下所呈現的樣貌。
按照解釋,不接納就是否認當下真實的樣貌存在,一旦否認,就會產生對抗,而在對抗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的內耗自己,衍生出更多的痛苦,反而離最初的目標愈來愈遠。
比如就失眠來說,當我們失眠睡不著的時候,我們無法接受當下這個睡不著的狀態,於是努力的嘗試讓自己趕緊睡著。
但是奇怪的是,越是想要睡著,反而就越睡不著,由此引發了更多的負面情緒和想法,比如責怪自己為什麼這麼晚還睡不著,擔心明天會精神狀態不好等等;而當我們接納自己現在睡不著的事實,讓失眠就只是失眠的時候,反而更容易睡著。
另外一個例子是關於強迫症,某人腦子裡突然出現了某個不道德的想法,他認為這是不對的,覺得自己不該出現這樣的想法,於是拼命壓制它,但是越壓制,這樣的想法產生的次數就越多,如此來來回回,最終形成了強迫性思維。如果他最開始就接納這個不道德想法出現的事實,那麼也就不會產生後續的對抗和糾結了。
在正念練習中,培育接納的態度意味著,以一顆溫和開放的心,允許所有的感覺、感受與想法出現,無論它們是什麼,不去與它們對抗,或者想要去改變它們。很多時候,當你接納之後,改變就發生了,正如著名人本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所說:奇怪的悖論是當我接受自己時,就像我一樣,那我就可以變了。
07
放下
如同接納一樣,放下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詞彙。其實我們每天都在放下,這發生在我們上床睡覺的時候,我們需要暫時將所有的事情放下,這樣才能入眠,否則便會思慮過多,難以睡著。
培育放下的態度,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放下對於愉悅對象的執著傾向,也放下對於不愉悅物件的迴避傾向。無論是哪種傾向,我們的心都會被牢牢抓住,得不到解脫。第二層意思是放下對過去的懊悔與對將來的擔憂,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夠活在當下。
在正念練習中,覺察各種情緒或念頭的升起、停留、消逝,但是不執著或緊抓任何情緒或想法,這無形中已經在訓練放下的能力。
以上就是對正念的7個態度的基本介紹,當然它們所包含的內涵遠遠比寥寥數位所闡述的要豐富得多。
在我們真正開始進行正念練習時,你會發現它們無處不在,互相聯繫,融入了練習之中。而且它們不僅僅是練習的態度,更是一種人生的態度。
本文來源於網路,公益分享、參考之用,客觀思考、理性評論
量子力學與混沌理論的人生十二堂課
https://bit.ly/3f2Jtr1
生命解碼:啟航宇宙尋根之旅
https://bit.ly/2XpGhzj
正念減壓創始人卡巴金教授在《多舛的生命:正念療愈幫你撫平壓力、疼痛和創傷》一書中,系統的提出了正念練習的7個基本態度,它們構成了正念練習的主要支柱。
非評判(non-judging)
耐心(patience)
初心(beginner's mind)
信任(trust)
無爭(non-striving)
接納(acceptance)
放下(letting go)
即使你不是為了正念練習,你也可以去踐行這些態度,它們對我們日常生活品質、人際關係的改善,同樣有很棒的指導意義。
這些態度就如同土壤一樣,只有土壤肥沃,才能真正開出正念之花。
01
非評判
這是一個被很多人誤解的態度,要理解非評判,我們先理解評判。所謂評判是我們對於某個事物或者個體進行的關於價值、道德、預期等方面的評價,比如:“這對於我沒有什麼用”、“你是個壞人”、“我做不到這些”、“你真讓人討厭”等等。
“非評判”的意思並非不評判,這幾乎無法做到,而是覺察到評判,但是不陷入評判之中,被評判所操縱。
比如男朋友因為太忙沒有及時回復你的短信,於是你的大腦里產生了“他變了,他不愛我了”這樣的評判,繼而悶悶不樂,甚至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
如果我們可以對內心的評判產生及時的覺察,認識到它是評判性的想法,那麼我們就可以擱置評判,自己的壞情緒和接下來進一步的糟糕想法就不會產生,這樣我們就做到了不被評判操縱,等男朋友忙完了給你回了資訊,你才發現原來是自己想多了。
我們的大腦總是會習慣性的產生各種評判性的想法,這些想法佔據著我們的大腦,先入為主和各種偏見導致我們很難看到事物的本真,並將我們鎖定在機械的反應之中,而我們卻渾然不知。
時時覺察到我們的評價之心,觀照評判性的想法,這會使得我們以一個更大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你也會發現它們原本的樣子。
02
耐心
耐心是很多人都缺乏的品質,各種誘惑干擾著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的心變得浮躁。工作想要快點做完,看書想要快點看完,吃飯想要快點吃完,講話想要快點講完... 缺乏耐心正慢慢得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品質與幸福感。耐心與生病是同一個英文單詞,似乎在預示著當我們不夠耐心,急躁求快時,我們更有可能會生病。
在正念練習中,通常要求我們拋開所有的身外之物,只專注於當下的覺察,很多初學者覺得無聊,心中不斷在問:“怎麼還不結束呀?“當你如此練習與自我同在時,就會發現你的心裡還有”一個它自己的心“,這顆心最喜歡的事情之一,就是徘徊於過去未來及沉迷於東想西想。於是開始變得焦躁,無法安住。
有些想法令人開心,有些則令人難過或焦慮,無論開心與否,東想西想本身即可強勢佔據或遮蔽覺察,大部分時間裡我們對當下的感知都被各種想法淹沒,完全失去與當下的連結。
當心動盪不安時,耐心協助我們接納它,也提醒自己不需要受動蕩所困。練習耐心使我們明白,更多的活動或思考其實無法讓我們活得更富足,反向操作才有可能。換一個角度想,我們之所以會缺少耐心,是因為我們活在將來,想要迫不及待地去到生命中的下一個時刻,這樣就讓當下從自己的眼下溜走。
正念中耐心的培育,需要時間,這本身也是一種耐心,允許自己慢慢探索,溫柔的給自己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而非急於求成,這樣反而欲速則不達,甚至會失去對正念的興趣與信心。
很多修習正念所帶來的積極結果,是建立在長時間的練習基礎之上的,很多人抱著各種目的來練習正念,但是因為缺少耐心,只練習幾天,看到沒有引發想要的改變,於是就放棄了練習,否定正念的效果,這不得不說是非常可惜的。
耐心,就是單純地對每個瞬間全然地開放,承接蘊含其中的圓滿,明白事物只能如蝴蝶般,依其自身的速度展開與呈現。
03
初心
現代生活存在著一個悖論——選擇越多,我們反而越無聊。各種影視書籍,應有盡有,各種信息資源,唾手可得,各種娛樂活動,隨處可見。但是,我們還是時常感到無聊、沒勁,甚至是厭倦。無聊成為了現代人時間的最大殺手,也成為了幸福感的最大殺手。
要想對抗這種無聊,需要我們修鍊第三種態度——初心。我們經常會說,要保持初心,那什麼是初心呢?簡單講,初心,就是一個願意看待萬事萬物都如初見的心念。它在提醒著我們關於這個世界的一個簡單真相,那就是:沒有一個時刻是跟別的時刻是一樣的,每一個時刻都有著獨特的的可能性。
正如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所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每一刻都是嶄新的,如果我們抱著“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個人都像是剛認識的,每一樣東西都是第一次見到的”的這樣態度去對待周遭的事物,這樣,即使你只是去大自然看看雲朵、樹木、流水和石頭,你也會覺得充滿了樂趣。
04
信任
信任的對立面是懷疑,不是懷疑別人,而是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的感受。當我們不信任自己的時候,就會求諸於外界來讓自己更有安全感,比如迷信專家和權威的說法,只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才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等。
而信任是對自己和自己的情感發展出一種基本的信任,比起總是向外尋求,相信自己的直覺和權威要更好一些,哪怕一路上你會犯一些“錯誤”。在任何時候,如果你覺得有些事情不對勁,那就去尊崇你內心最真實的感受,而不是因為外界或者權威有不同的說法,就去低估、壓抑或者忽視自己的感受,甚至把它們當做是不正確的。
在正念練習中,培育信任的態度意味著相信自己當下的真實感受,不需要他人的認可與肯定,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嘗試更多的練習,接受更多的挑戰,哪怕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與困難。同時,也不必過度去效仿他人,尤其是當這個人是正念的專家或老師時。練習正念,就是練習負得起做自己的責任,學習傾聽與信任自己。 總而言之,成為你自己就好。
05
無爭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是老子《道德經》中的話語,正念的七個態度中也有無爭,這兩處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知道卡巴金是否借鑒了古老的東方智慧。
所謂無爭,指的是我們無需過度用力去追求達到某種目標或者狀態。因為越是強求,反而越是背道而馳,只需要對當下所發生的一切保持關注就好。
如果你感到緊張,就注意到那份緊張,如果你感到疼痛,就帶著那份疼痛,讓一切如其所是,你不需要用力去改變它。
很多人在進行正念練習時,抱著這樣的目的:我要通過這次正念練習,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越是去用力追求這樣的狀態,反而越是達不到,當你放下追求,只是去覺察時,心反而在這份覺察中慢慢靜了下來。
達成目標最好的方式,就是別用力追求你所渴望的結果。取而代之的是,分分秒秒如其所是的仔細觀察所有的人、事、物,進而接納當下所呈現的一切。
06
接納
在《正念減壓自學全書》中對接納的解釋是:承認並允許人、事、物當下所呈現的樣貌。
按照解釋,不接納就是否認當下真實的樣貌存在,一旦否認,就會產生對抗,而在對抗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的內耗自己,衍生出更多的痛苦,反而離最初的目標愈來愈遠。
比如就失眠來說,當我們失眠睡不著的時候,我們無法接受當下這個睡不著的狀態,於是努力的嘗試讓自己趕緊睡著。
但是奇怪的是,越是想要睡著,反而就越睡不著,由此引發了更多的負面情緒和想法,比如責怪自己為什麼這麼晚還睡不著,擔心明天會精神狀態不好等等;而當我們接納自己現在睡不著的事實,讓失眠就只是失眠的時候,反而更容易睡著。
另外一個例子是關於強迫症,某人腦子裡突然出現了某個不道德的想法,他認為這是不對的,覺得自己不該出現這樣的想法,於是拼命壓制它,但是越壓制,這樣的想法產生的次數就越多,如此來來回回,最終形成了強迫性思維。如果他最開始就接納這個不道德想法出現的事實,那麼也就不會產生後續的對抗和糾結了。
在正念練習中,培育接納的態度意味著,以一顆溫和開放的心,允許所有的感覺、感受與想法出現,無論它們是什麼,不去與它們對抗,或者想要去改變它們。很多時候,當你接納之後,改變就發生了,正如著名人本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所說:奇怪的悖論是當我接受自己時,就像我一樣,那我就可以變了。
07
放下
如同接納一樣,放下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詞彙。其實我們每天都在放下,這發生在我們上床睡覺的時候,我們需要暫時將所有的事情放下,這樣才能入眠,否則便會思慮過多,難以睡著。
培育放下的態度,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放下對於愉悅對象的執著傾向,也放下對於不愉悅物件的迴避傾向。無論是哪種傾向,我們的心都會被牢牢抓住,得不到解脫。第二層意思是放下對過去的懊悔與對將來的擔憂,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夠活在當下。
在正念練習中,覺察各種情緒或念頭的升起、停留、消逝,但是不執著或緊抓任何情緒或想法,這無形中已經在訓練放下的能力。
以上就是對正念的7個態度的基本介紹,當然它們所包含的內涵遠遠比寥寥數位所闡述的要豐富得多。
在我們真正開始進行正念練習時,你會發現它們無處不在,互相聯繫,融入了練習之中。而且它們不僅僅是練習的態度,更是一種人生的態度。
本文來源於網路,公益分享、參考之用,客觀思考、理性評論
量子力學與混沌理論的人生十二堂課
https://bit.ly/3f2Jtr1
生命解碼:啟航宇宙尋根之旅
https://bit.ly/2XpGhzj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修行」是「練習和煩惱做朋友」
我花了五、六年時間,
學習如何去和情緒、和嗔恨溝通,
學習認識自己的情緒。
我發覺,很多時候,問題的根源在於,
我們其實根本不認識自己的情緒,
因為不認識,所以覺得煩惱很可怕。
而「修行」,
就是「練習和煩惱做朋友」。
——大寶法王
01
修行,不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和煩惱
修行,不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不認識自己的情緒,當我們能歡喜的與情緒溝通,降服煩惱時,才是真正的修行。
當談到「修心」、「調伏自心」時,很多人會帶有誤解,認為「修持」代表就是放棄俗務、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
另外的誤解,則是認為修行是在「壓抑痛苦」,當心中過於痛苦時,就以修行來壓抑等等,這些也都是對於「修行」的誤解。「壓抑」是不正確的修行方式。
作為修行人,也還是會有生氣、嫉妒等情緒,會有貪心等等煩惱生起的。
但旁人會說:“你都是修行人了,怎麼還會生氣呢?”這種問法,就如同認為「修行人不可以生氣」一樣,讓修行者也會因此有「必須壓抑」的感覺 ,覺得“我不應該生氣,不可以煩惱”,並對於「自己還是有煩惱」的狀態,覺得很不好意思,或者覺得不可告人,只好裝模作樣,結果外在看起來很平靜,內心卻充滿煩惱 。
這種想法、做法都是不正確的,而且久而久之,是會憋出病來的,哪天爆發出來時,是會一發不可收拾的。因此,修行並非硬生生的去壓制住情緒,那樣是沒有用的。
我個人有一個經驗分享。由於我被認證為噶瑪巴,大家都會想說,我是噶瑪巴,覺得我好像是佛、是神,因此應該完全沒有情緒、煩惱,因此如果哪一天我生氣的話,他們大概會嚇壞 的,甚至還可能自我解釋說:“喔!噶瑪巴其實不是真的生氣,只是示現給我們看而已,只是裝裝樣子、裝得很生氣而已。”
以我自身為例,我覺得其實大家都一樣,很多人都對於我們修行人有所期待,覺得我們一開始修行,好像立刻就成為一個完美的人,很好的修行者了,但事實上, 修行沒有這麼簡單,是需要時間的。以我自己來說,是如何跟煩惱相處,處理煩惱的呢?
我其實也花了很多時間,例如「嗔恨」,我花了五、六年時間,學習如何去和情緒、和嗔恨溝通,學習認識自己的情緒,我發覺,很多時候,問題的根源在於 ,我們其實根本不認識自己的情緒,因為不認識,所以覺得煩惱很可怕,像是個強盜一樣。
而「修行」,就是「練習和煩惱做朋友」。逐漸的,就不再需要壓抑情緒,而是自然而然地,甚至是很歡喜的就能控制住情緒,處理你的煩惱了,這時,你已經和「煩惱」成為朋友了。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這才是「修行」。
02
面對煩惱,如何不起瞋心?
人的一生當中,總是會遇到很多外在或者內心的挑戰。最需要花時間處理的,通常不是外在的麻煩,最棘手的問題,其實是我們內心的各種情緒、問題和衝突。身為一位佛教徒,最主要的功課,就是要學習如何處理煩惱。
01 過有覺知的日子
處理煩惱的第一步,就是要認識煩惱,清楚知道煩惱是什麼,同時知道它所帶來的弊病,和對自己所產生的影響。在不具備這樣清楚的認知之前,各種對治法都只是一種強迫性的壓制,沒有辦法真正幫助我們根除煩惱,因此談到「對治」煩惱之前,首先任務是要「認識」煩惱 。
佛教認為煩惱是無量的,總歸來說就是「貪、瞋、痴」三毒煩惱。這三種負面情緒,有的比較容易察覺和認識,有的比較不容易。從我個人經驗而言,通常花上四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時間,才可能比較清楚知道某種煩惱的運作方式。觀察、認識煩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具有恆心和毅力。平時我們散漫慣了,現在開始,就要多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起心動念之上。
觀察煩惱的重點,不在時間的長短,而是觀察的質量。我們應該有知有覺的過日子,行住坐臥的任何時刻,都要試著保持覺知,就像隨時有一位看門者,專注盯著煩惱的生起一樣。以前沒有練習的時候,可能會覺得煩惱生起得很突然,怎麼發生的都不知道。練習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對於煩惱生起的程序和步驟會愈來愈清楚,這時你才比較有機會對治煩惱。
唯有透過自己切身的去觀察和感受,才有可能認識和對治煩惱。我們可能聽過很多對於煩惱的定義和解釋,但畢竟那些只是他人的經驗,不是自己的。如果想要真正對治煩惱,就一定勇於面對煩惱,只有知識上的理解是不夠的。
02 對治嗔心,我試著一周不生氣
不動佛的心已經全然解脫,不受任何煩惱所影響,由於他「不起瞋心」的特別願心,而得名無嗔。瞋心是三毒煩惱當中,比較容易被觀察到的一種煩惱,接下來,我想簡略分享一下對治嗔心的方式。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專注於不動佛法門的研究和學習,同時也將一部保存於漢文佛典的《拔濟苦難陀羅尼經》翻譯為藏文。這段時期的學習,讓我和不動佛建立起比較深的聯繫和情感。
剛開始,我對不動佛還是有種距離感,但是越了解他的願心之後,就越覺得親切,而且深受啟發。所以我當時動了一念頭:不動佛的願心是未成佛前都不生起嗔恨之心,那或許我可以先從比較短的時間,開始試試看不生氣,例如一天或一周不生氣?
03 堅定不生氣的立場
有些人聽到不動佛的發願時,可能會覺得不切實際:一個人怎麼可能那麼長時間都不生氣呢?
我的想法是,與其花時間去分析可能性,不如起而行去嘗試看看,不做怎麼可能知道做不到呢?
事實上,覺得自己做不到,就已經落入了「自輕凌懈怠」之中。佛教認為,輕視自己是最糟糕的一種懈怠。我們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去嘗試,去迎接挑戰,時間不用很長,成敗也不是重點,你可以設定中午之前不生氣,或者晚餐之前不生氣等等,如果沒有做到沒有關係,再接再厲就好,重點在於迎接挑戰的勇氣。
其實生活平順的日子裡,我們想氣也氣不起來,問題常常是那些突如其來的不悅之事,會讓你心煩意亂,生氣動怒。
此時心中就像有兩個人,一人勸你說「就生氣吧」,一人勸你說「不可以生氣」。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對於「生氣」的指示言聽計從,但偶爾我們有些覺知,又覺得不要生氣才對,總之,我們的情緒很不穩定,立場也不堅定,有時生氣可以,有時不生氣也可以。
這種模棱兩可的狀態,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在對治煩惱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堅定自己「不生氣」的承諾和立場。
當你清楚目標之後,另一個重點就是不要太嚴肅,我們可以把對治煩惱當成遊戲,要具有嘗試的精神,過程中放輕鬆,不要壓抑,否則反而會使煩惱變得更強。
04 下一盤內心的棋
傳統上,對治煩惱一直被視為極為個人的修行,尤其就藏傳佛教來說,想要對治煩惱,弟子需要長時間的依止一位上師,經過不斷請示修持之後,上師給予口訣教導,弟子才會慢慢知道如何去對治煩惱。
但平時對治煩惱的重點,就是隨時保有覺知、正念,帶著像是玩遊戲一樣的心情,去面對各種情緒。應該把對治煩惱,當成是自己的愛好和娛樂,是一件歡喜、放鬆的事情。
過去西藏修行者的娛樂是什麼呢?
就是對治煩惱,他們會在一天之中不斷的練習覺知,發現對治成功了,就放一顆白色的小石子,如果不成功,又生起煩惱了,就放一顆黑棋子,就像是下棋一樣,每天都帶著愉悅的心情在下一盤內心的棋。
05 正念"播放機"
對治煩惱的重點就是要堅定,不能夠猶豫不決,不生氣就是不生氣,否則就會有一種無力感。
同時,僅僅具有堅定還不夠,因為我們都很健忘,常常一散亂就忘記曾經的承諾,所以要不斷提醒自己,憶念起曾經發的願。
我時常做一個比喻,這種提醒有點像是內心中的自動播放機,不僅有錄音的功能,還能夠在自己煩惱生起時,自動播放出自己「不生氣」的承諾和提醒。
這個自動播放機,就是正念。正念是很重要的,能夠保護我們在散亂、失去覺知的時候,這時提醒我們記起當初的誓言。
目標清楚了,就放手去嘗試,然後每天省思自己是否達到這樣的目標。 對治煩惱要有計畫,例如我們設定每天三個小時不生氣,這樣持續練習三個月。
你會逐漸培養出覺知的習慣。慢慢的覺知自己的情緒,就會變成很自然的一件事情,同時各種負面情緒的問題,也就會越來越少了
成長叢書(中文書與電子書):
量子力學與混沌理論的人生十二堂課
https://bit.ly/3f2Jtr1
生命解碼:啟航宇宙尋根之旅
https://bit.ly/2XpGhzj
我花了五、六年時間,
學習如何去和情緒、和嗔恨溝通,
學習認識自己的情緒。
我發覺,很多時候,問題的根源在於,
我們其實根本不認識自己的情緒,
因為不認識,所以覺得煩惱很可怕。
而「修行」,
就是「練習和煩惱做朋友」。
——大寶法王
01
修行,不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和煩惱
修行,不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不認識自己的情緒,當我們能歡喜的與情緒溝通,降服煩惱時,才是真正的修行。
當談到「修心」、「調伏自心」時,很多人會帶有誤解,認為「修持」代表就是放棄俗務、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
另外的誤解,則是認為修行是在「壓抑痛苦」,當心中過於痛苦時,就以修行來壓抑等等,這些也都是對於「修行」的誤解。「壓抑」是不正確的修行方式。
作為修行人,也還是會有生氣、嫉妒等情緒,會有貪心等等煩惱生起的。
但旁人會說:“你都是修行人了,怎麼還會生氣呢?”這種問法,就如同認為「修行人不可以生氣」一樣,讓修行者也會因此有「必須壓抑」的感覺 ,覺得“我不應該生氣,不可以煩惱”,並對於「自己還是有煩惱」的狀態,覺得很不好意思,或者覺得不可告人,只好裝模作樣,結果外在看起來很平靜,內心卻充滿煩惱 。
這種想法、做法都是不正確的,而且久而久之,是會憋出病來的,哪天爆發出來時,是會一發不可收拾的。因此,修行並非硬生生的去壓制住情緒,那樣是沒有用的。
我個人有一個經驗分享。由於我被認證為噶瑪巴,大家都會想說,我是噶瑪巴,覺得我好像是佛、是神,因此應該完全沒有情緒、煩惱,因此如果哪一天我生氣的話,他們大概會嚇壞 的,甚至還可能自我解釋說:“喔!噶瑪巴其實不是真的生氣,只是示現給我們看而已,只是裝裝樣子、裝得很生氣而已。”
以我自身為例,我覺得其實大家都一樣,很多人都對於我們修行人有所期待,覺得我們一開始修行,好像立刻就成為一個完美的人,很好的修行者了,但事實上, 修行沒有這麼簡單,是需要時間的。以我自己來說,是如何跟煩惱相處,處理煩惱的呢?
我其實也花了很多時間,例如「嗔恨」,我花了五、六年時間,學習如何去和情緒、和嗔恨溝通,學習認識自己的情緒,我發覺,很多時候,問題的根源在於 ,我們其實根本不認識自己的情緒,因為不認識,所以覺得煩惱很可怕,像是個強盜一樣。
而「修行」,就是「練習和煩惱做朋友」。逐漸的,就不再需要壓抑情緒,而是自然而然地,甚至是很歡喜的就能控制住情緒,處理你的煩惱了,這時,你已經和「煩惱」成為朋友了。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這才是「修行」。
02
面對煩惱,如何不起瞋心?
人的一生當中,總是會遇到很多外在或者內心的挑戰。最需要花時間處理的,通常不是外在的麻煩,最棘手的問題,其實是我們內心的各種情緒、問題和衝突。身為一位佛教徒,最主要的功課,就是要學習如何處理煩惱。
01 過有覺知的日子
處理煩惱的第一步,就是要認識煩惱,清楚知道煩惱是什麼,同時知道它所帶來的弊病,和對自己所產生的影響。在不具備這樣清楚的認知之前,各種對治法都只是一種強迫性的壓制,沒有辦法真正幫助我們根除煩惱,因此談到「對治」煩惱之前,首先任務是要「認識」煩惱 。
佛教認為煩惱是無量的,總歸來說就是「貪、瞋、痴」三毒煩惱。這三種負面情緒,有的比較容易察覺和認識,有的比較不容易。從我個人經驗而言,通常花上四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時間,才可能比較清楚知道某種煩惱的運作方式。觀察、認識煩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具有恆心和毅力。平時我們散漫慣了,現在開始,就要多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起心動念之上。
觀察煩惱的重點,不在時間的長短,而是觀察的質量。我們應該有知有覺的過日子,行住坐臥的任何時刻,都要試著保持覺知,就像隨時有一位看門者,專注盯著煩惱的生起一樣。以前沒有練習的時候,可能會覺得煩惱生起得很突然,怎麼發生的都不知道。練習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對於煩惱生起的程序和步驟會愈來愈清楚,這時你才比較有機會對治煩惱。
唯有透過自己切身的去觀察和感受,才有可能認識和對治煩惱。我們可能聽過很多對於煩惱的定義和解釋,但畢竟那些只是他人的經驗,不是自己的。如果想要真正對治煩惱,就一定勇於面對煩惱,只有知識上的理解是不夠的。
02 對治嗔心,我試著一周不生氣
不動佛的心已經全然解脫,不受任何煩惱所影響,由於他「不起瞋心」的特別願心,而得名無嗔。瞋心是三毒煩惱當中,比較容易被觀察到的一種煩惱,接下來,我想簡略分享一下對治嗔心的方式。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專注於不動佛法門的研究和學習,同時也將一部保存於漢文佛典的《拔濟苦難陀羅尼經》翻譯為藏文。這段時期的學習,讓我和不動佛建立起比較深的聯繫和情感。
剛開始,我對不動佛還是有種距離感,但是越了解他的願心之後,就越覺得親切,而且深受啟發。所以我當時動了一念頭:不動佛的願心是未成佛前都不生起嗔恨之心,那或許我可以先從比較短的時間,開始試試看不生氣,例如一天或一周不生氣?
03 堅定不生氣的立場
有些人聽到不動佛的發願時,可能會覺得不切實際:一個人怎麼可能那麼長時間都不生氣呢?
我的想法是,與其花時間去分析可能性,不如起而行去嘗試看看,不做怎麼可能知道做不到呢?
事實上,覺得自己做不到,就已經落入了「自輕凌懈怠」之中。佛教認為,輕視自己是最糟糕的一種懈怠。我們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去嘗試,去迎接挑戰,時間不用很長,成敗也不是重點,你可以設定中午之前不生氣,或者晚餐之前不生氣等等,如果沒有做到沒有關係,再接再厲就好,重點在於迎接挑戰的勇氣。
其實生活平順的日子裡,我們想氣也氣不起來,問題常常是那些突如其來的不悅之事,會讓你心煩意亂,生氣動怒。
此時心中就像有兩個人,一人勸你說「就生氣吧」,一人勸你說「不可以生氣」。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對於「生氣」的指示言聽計從,但偶爾我們有些覺知,又覺得不要生氣才對,總之,我們的情緒很不穩定,立場也不堅定,有時生氣可以,有時不生氣也可以。
這種模棱兩可的狀態,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在對治煩惱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堅定自己「不生氣」的承諾和立場。
當你清楚目標之後,另一個重點就是不要太嚴肅,我們可以把對治煩惱當成遊戲,要具有嘗試的精神,過程中放輕鬆,不要壓抑,否則反而會使煩惱變得更強。
04 下一盤內心的棋
傳統上,對治煩惱一直被視為極為個人的修行,尤其就藏傳佛教來說,想要對治煩惱,弟子需要長時間的依止一位上師,經過不斷請示修持之後,上師給予口訣教導,弟子才會慢慢知道如何去對治煩惱。
但平時對治煩惱的重點,就是隨時保有覺知、正念,帶著像是玩遊戲一樣的心情,去面對各種情緒。應該把對治煩惱,當成是自己的愛好和娛樂,是一件歡喜、放鬆的事情。
過去西藏修行者的娛樂是什麼呢?
就是對治煩惱,他們會在一天之中不斷的練習覺知,發現對治成功了,就放一顆白色的小石子,如果不成功,又生起煩惱了,就放一顆黑棋子,就像是下棋一樣,每天都帶著愉悅的心情在下一盤內心的棋。
05 正念"播放機"
對治煩惱的重點就是要堅定,不能夠猶豫不決,不生氣就是不生氣,否則就會有一種無力感。
同時,僅僅具有堅定還不夠,因為我們都很健忘,常常一散亂就忘記曾經的承諾,所以要不斷提醒自己,憶念起曾經發的願。
我時常做一個比喻,這種提醒有點像是內心中的自動播放機,不僅有錄音的功能,還能夠在自己煩惱生起時,自動播放出自己「不生氣」的承諾和提醒。
這個自動播放機,就是正念。正念是很重要的,能夠保護我們在散亂、失去覺知的時候,這時提醒我們記起當初的誓言。
目標清楚了,就放手去嘗試,然後每天省思自己是否達到這樣的目標。 對治煩惱要有計畫,例如我們設定每天三個小時不生氣,這樣持續練習三個月。
你會逐漸培養出覺知的習慣。慢慢的覺知自己的情緒,就會變成很自然的一件事情,同時各種負面情緒的問題,也就會越來越少了
成長叢書(中文書與電子書):
量子力學與混沌理論的人生十二堂課
https://bit.ly/3f2Jtr1
生命解碼:啟航宇宙尋根之旅
https://bit.ly/2XpGhzj
Re: 強迫症的內觀認知療法~它就是如此~
要從萎縮走出來,假如有個方法好談,也跟面對習氣一樣的,絕對不能對抗。
越對抗,萎縮帶來的反彈越大,而反彈造出來的萎縮也會越大。
建立一個新的迴路,反而才是最好的方法。
而造出新迴路最簡單的方法,也只是看到自己的萎縮、看到自己的反彈。
只要可以看到自己的反彈,同時覺察自己的萎縮,自然為這個迴路踩了一個剎車,在周邊造出了一個空檔,讓我們有多的選擇。
其他的,什麼都不用做。
假如有反彈,也知道,就接受自己的反彈,就是這麼簡單……
楊定一〈神聖的你〉
**
楊定一博士親自帶領兩個月的「定在心」共修剛開始,我們所稱的共修,也只是每天早午晚給自己一點空檔做點溫和的拉伸,調整呼吸,打開「全部生命」App,找當天的音檔下載來聽,跟著楊博士的引導,讓自己充分休息、充分放鬆~
想參與的朋友,請 1. 先安裝並登入全部生命 App 取得帳號,2. 然後到購課網站報名。
1. 蘋果安裝 https://reurl.cc/MZennn |安卓安裝 https://reurl.cc/qmEM90
2. 活動報名→https://store.totality-of-life.com
報名教學短影片→ https://youtu.be/q-FtGBQfzis
活動注意事項,請看全部生命App右上角的「信封」和「定在心」的「補充」頁~給自己兩個月的時間,學習休息、學習放鬆、學會真正照顧自己
越對抗,萎縮帶來的反彈越大,而反彈造出來的萎縮也會越大。
建立一個新的迴路,反而才是最好的方法。
而造出新迴路最簡單的方法,也只是看到自己的萎縮、看到自己的反彈。
只要可以看到自己的反彈,同時覺察自己的萎縮,自然為這個迴路踩了一個剎車,在周邊造出了一個空檔,讓我們有多的選擇。
其他的,什麼都不用做。
假如有反彈,也知道,就接受自己的反彈,就是這麼簡單……
楊定一〈神聖的你〉
**
楊定一博士親自帶領兩個月的「定在心」共修剛開始,我們所稱的共修,也只是每天早午晚給自己一點空檔做點溫和的拉伸,調整呼吸,打開「全部生命」App,找當天的音檔下載來聽,跟著楊博士的引導,讓自己充分休息、充分放鬆~
想參與的朋友,請 1. 先安裝並登入全部生命 App 取得帳號,2. 然後到購課網站報名。
1. 蘋果安裝 https://reurl.cc/MZennn |安卓安裝 https://reurl.cc/qmEM90
2. 活動報名→https://store.totality-of-life.com
報名教學短影片→ https://youtu.be/q-FtGBQfzis
活動注意事項,請看全部生命App右上角的「信封」和「定在心」的「補充」頁~給自己兩個月的時間,學習休息、學習放鬆、學會真正照顧自己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