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分享不藥而癒(與病共存)獲得平靜的方法

從自助 互助 到助人是最美麗的昇華
對象:恐慌症 焦慮症 憂鬱症 強迫症 心身症˙˙等體驗者 ,康復者 ,家屬 ,或關懷此議題的朋友.
宗旨: 開放此園地供網友彼此症狀討論, 經驗分享 ,情緒支持...

版主: 莊莊apple奶奶志工專區高雄分會台中分會愛心會網路志工團

版面規則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slow
經典會員
經典會員
文章: 571
註冊時間: 2011-06-30 20:57 星期四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與病共存)獲得平靜的方法

文章slow » 2011-07-14 23:53 星期四

以下內容是藉著給友人的信件
談論自己對病症的看法與面對的方向
與大家分享 願每個人都健康平安

鄭重提醒:長期服藥或正在服藥的朋友,
切記不可斷然停藥,要配合著其他方法(如心念的調整、規律適度的運動...)
視個人本身情況與醫師討論慢慢減藥,
以免發生強烈戒斷現象付出慘痛代價

敬愛的FH老師:

學期末您請大家吃早餐,我和大家談到健康醫療的話題,後來因為急躁的個性又加上得去上課,我沒能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不希望您為我擔憂,所以提筆寫這封信加以說明。

我說我找到面對自己病痛的方法和方向,這是經過長年的經驗體悟和慎思明辨所下的決定,絕不是逃避面對或過度樂觀的選擇。您知道我很愛看書,不瞞您說,愛看書的理由除了喜歡思考享受閱讀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想找到我的病痛的解套方法和在痛苦無常的人生中找到繼續存活下去的方向。我覺得我找到了,所以雖然身體受苦但內心卻保有平安。一直想和大家分享,那天早餐聚會趁大家都在,所以趕緊提了出來,但表達的不完整,我想說身心靈是會互相影響的。以下從身、心、靈三方面來說明我對疾病的看法以及如何與病和平共存的方法:


...... 詳文請見http://slowslow7.pixnet.net/blog/post/157812521

世上確實是有德術兼備的良醫能對人有所助益,但真正能治癒自己的藥方,不假外求,在己心中。以上是我受病痛之苦多年的體悟,與同樣受病折磨深受煎熬的您分享,祝福您

闔家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慢慢敬上 2011/7/14


以下參考資料
可佐證慢慢對疾病的觀點
若有興趣得知,請參閱


書籍:
《般若心經的真義》--內在智慧的探討 高橋信次先生著
(若不想閱讀有關信仰的部分,可直接閱讀此書最後兩頁即可)
《念頭一轉,心就不煩》--擺脫焦慮與憂鬱的快樂配方 楊順興著
《游出憂鬱之海》-- 貝芙.艾斯貝特著
《與恐慌跳支舞》-- 貝芙.艾斯貝特著
《焦慮真的不見了》-- 貝芙.艾斯貝特著
最後由 slow 於 2015-01-19 7:10 星期一 編輯,總共編輯了 15 次。
莊莊
副版主:幸福使者
副版主:幸福使者
文章: 4220
註冊時間: 2010-12-28 22:25 星期二

Re: 慢慢分享與病共存獲得平靜的方法

文章莊莊 » 2011-07-15 0:39 星期五

慢慢,

看完mail, 莊莊 小小建議提供參考:

對自己要求標準低一些.

練習讓自己以 不完美 的方式 出現.

專心 生活 幸福, 暫時 忘記 症狀.

一定有部想看的電影, 讓自己 投入 2個多小時.

一定有個朋友, 讓自己放鬆一個下午.

一定有追求者, 試試 談個戀愛.

一定有.................

慢慢, 妳值得擁有彩色的青春, 請盡情揮撒.
頭像
阿凡
鑽石會員
鑽石會員
文章: 1223
註冊時間: 2011-04-02 0:33 星期六

Re: 慢慢分享與病共存獲得平靜的方法

文章阿凡 » 2011-07-15 1:01 星期五

莊阿北..你的建議我真的很愛耶..是阿人生應該是彩色的..你的建議我真的受益良多唷 (帥吧)
slow
經典會員
經典會員
文章: 571
註冊時間: 2011-06-30 20:57 星期四

Re: 慢慢分享與病共存獲得平靜的方法

文章slow » 2011-07-15 11:43 星期五

wrong message corrected
最後由 slow 於 2011-07-18 21:02 星期一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亮亮
皇冠會員
皇冠會員
文章: 1740
註冊時間: 2011-02-12 21:34 星期六

Re: 慢慢分享與病共存獲得平靜的方法

文章亮亮 » 2011-07-15 22:20 星期五

慢慢妳好:
謝謝妳!慢~慢~的分享
(啦啦隊)
頭像
鬆鬆
頂峰會員
頂峰會員
文章: 1951
註冊時間: 2011-03-22 11:47 星期二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獲得平靜的方法

文章鬆鬆 » 2011-07-16 16:55 星期六

慢慢, 謝謝分享, 你說的打拳是打太極拳嗎?
slow
經典會員
經典會員
文章: 571
註冊時間: 2011-06-30 20:57 星期四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獲得平靜的方法

文章slow » 2011-07-16 18:29 星期六

鬆鬆 寫:慢慢, 謝謝分享, 你說的打拳是打太極拳嗎?


我打的是十二經絡拳和三合拳
不過不管打什麼拳
只要是溫和緩慢能讓自己靜下心來的拳法
就可以達到讓我們神經放鬆的功效了
樂受行
愛心會網路志工
愛心會網路志工
文章: 266
註冊時間: 2011-07-11 20:50 星期一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獲得平靜的方法

文章樂受行 » 2011-07-16 21:09 星期六

SLOW您好:

分享您的文章有所收穫,
能把親身的經驗提供分享就是法布施,
分享的經驗有人受益就是無畏施.
謝謝您.
想圓的小元
經典會員
經典會員
文章: 514
註冊時間: 2010-10-05 9:13 星期二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獲得平靜的方法

文章想圓的小元 » 2011-07-17 17:49 星期天

slow ,
>:D<
除了吃藥之外
我也自學了淨化呼吸法
效果我覺的很好
我以前有寫過可能在前幾頁吧
不過寫很多字小
有空妳可以去看看..
slow
經典會員
經典會員
文章: 571
註冊時間: 2011-06-30 20:57 星期四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獲得平靜的方法

文章slow » 2011-07-17 18:47 星期天

小元
調節呼吸讓自己專注在一呼一吸之間
當將焦點放在呼吸上
便能使自己暫時從讓自己焦慮、恐慌的情境或事物中脫離
自己也能因此靜下來
這是個不錯的方法
謝謝你的分享
slow
經典會員
經典會員
文章: 571
註冊時間: 2011-06-30 20:57 星期四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獲得平靜的方法

文章slow » 2011-07-18 3:25 星期一

樂受行,您好

您過獎了,我沒有您說的那麼了不起
我很喜歡您的暱稱『樂受行』
很美很有禪意
slow
經典會員
經典會員
文章: 571
註冊時間: 2011-06-30 20:57 星期四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獲得平靜的方法

文章slow » 2014-01-01 8:48 星期三

為文中錯誤、指證不實處做修正,重新編輯文章,
對不起,謝謝大家的包容。
慢慢
gaolu
經典會員
經典會員
文章: 455
註冊時間: 2009-05-19 10:23 星期二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獲得平靜的方法

文章gaolu » 2014-01-01 12:00 星期三

慢慢
你好

剛來到高雄發現_怎麼比台北還冷

我看過你所有文章

或許你可能診斷錯誤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引介你到大陸的湖北醫院_可以學到更多

***********
藥物可以救人也可以讓人死亡

精神科的藥物是一定有它的效果_只是了解不夠深入的醫生就有可能誤給病人使用才會導致病人對病情沒有好轉反而更痛苦

並非藥物是沒有作用

就算是是相同的藥名_不同廠商製造的成份就會不一樣

機器在生產_有時候也會在分配劑量的儀器會有誤差_每一家藥廠的生產機器各不同_所以成份會有誤差

在說台灣沒有研究機構_何來的實驗品來得知藥物使用後的現象

要馬好就必須給馬吃_但台灣是民主意思很強的國家_誰願意當實驗品

所以醫生也只能按書本_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後果給病人使用

更所以台灣的衛生署才規定_醫生的法規_必須公開處方簽

就是因為在2000-2002年時台灣發生過很多醫院醫死人

才立法通過醫生必須透明公開_並要照病人要求適當的處理

又追加急診室的嚴格規定

(小弟念過法律所以對法規略懂一二)

很多台灣佰姓不知道已經立法通過_已經不在是過去的傳統_按醫院指示

有舉發專線

精神這科學問非常深奧_不是念念幾年書就可以弄懂的

就算是老醫生他醫病人到7-80歲時也會遇到他沒見過的精神狀態情況

台灣人主觀意見太深_病人與醫生互動很欠缺

在加上有時間限制_醫生想更深入了解根本不可能_病人想讓醫生知道也是不可能

所以才讓健保局不斷的付出_病人的病沒有醫好_重覆的換醫院_無論那一科別都會發生

這是因為台灣的醫學制度是50年前的_沒有去修改_而社會的變化_醫院已經無法滿足病人的需求

先不說官能症_拿我的牙齒疾病來談

原本我的牙齒全是好的_第一次發生時有點疼痛而已

經過牙科診所_是可以不需要看診的_當時想也沒什麼事做就進去看看

25年前台灣很流行牙齒美白

當時的牙科診所看到我牙齒不是很白說我牙齒很危險需要做美白

當時我不懂_想說白白亮亮的好看_就讓他做美白

牙醫生也沒跟我講做美白牙齒會一輩子酸痛

當時醫生也不知道後果

做完美白_過了3年_突然感覺牙齒好痠

去看牙科_牙科又說需要做根管治療

一顆顆的牙齒都做過根管治療_現在我的牙齒全都是假牙

當時的醫學技術還不知道美白的後果

那時候我就覺得奇怪_不可能_我的牙齒怎麼會那麼痠痛_我也沒吃痠的冰的

醫生卻說我牙齒沒有刷好_我又聽醫生的_一天刷3次

越刷越痠

痠到最後不做假牙不行了_實在太痠了

到去年我實在受不了

在台中榮總_台大在醫院直接跟醫生翻臉

我對他們說_我去你的_我本來牙齒是好的被你們看的全變成壞的_你們還想在編什麼

我就跑去找立法委員_衛生署投訴

後來醫生才願意坦白說出來原因_就是當時做美白造成的傷害

慢慢

可以給你個建議嗎

藥物是沒有錯

只是醫生在使用藥物上沒有懂的用藥_才導致病人的痛苦

而並非是藥物不能使用

有些精神疾病的症狀是不能不吃藥的

也有些藥物是不能長期使用的

這兩者各不同不能混在一起

照正常治療方式_精神疾病是必須住院觀察藥物的後果才能正式確定病人該使用那種藥物

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_不能像書本寫的按書全般過來_要依情況而定

還有一點_台灣的醫院都有配合的廠商_根本沒有所謂的換醫_是在騙人的

醫院怎麼可能為了你購買所有廠商的藥物

所以才立法_醫院必須開出處方簽的原因

因為醫生會受到醫院的採購部門的限制_醫生明知道需要使用那種藥物_卻醫院沒有藥物_醫生也只好開醫院的藥物而已

這個問題在台灣爭吵好幾年了_財團與人民對抗

*************
講這麼多你應該明白

多數的病人應該都是問題出在藥物上的使用錯誤

而不是藥物沒有效果

財團既然想圖利_那我們佰姓就給他圖個夠_我們就多換醫院

看誰比較會花國庫的錢_要花大家一起花

建議你換個醫院

總會讓你遇到有良心的醫院

還有你寫的有些非常正確_有些不是這樣_你可能應該是受到過藥物傷害

這是你當時的醫生沒有做好給你符合你病情的藥物_也就是說沒有診斷出你的症狀

今天冷到受不了_才早早離開農田回到家_看到(倫)的信才上來看一下

嘗試者我說的論點_或許能讓你找到你所需要的
slow
經典會員
經典會員
文章: 571
註冊時間: 2011-06-30 20:57 星期四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獲得平靜的方法

文章slow » 2014-01-05 20:42 星期天

[quote="gaolu"]
慢慢你好
我看過你所有文章

gaolu,謝謝你好意的分享,
你看過躁鬱旅程部落格和愛心會互動關懷區我的所有文章了嗎?
請問你也看過cchr的紀錄片了嗎?裡面有些專家學者和藥廠業務的意見


或許你可能診斷錯誤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引介你到大陸的湖北醫院_可以學到更多

***********
藥物可以救人也可以讓人死亡
精神科的藥物是一定有它的效果_
只是了解不夠深入的醫生就有可能誤給病人使用才會導致病人對病情沒有好轉反而更痛苦

我想,憂鬱和躁狂交替出現,不管掛哪一個精神科醫師的診都會被判罹患躁鬱症。
而且從民國93年七月起,我持續看的精神科醫師是大醫院的名醫,
他除了曾多次眼見我的憂鬱狀態也是我躁狂發作住院時的病房醫師,我想他不會是了解不夠深入的醫生。
若是您去翻閱精神科醫師所寫的書籍資料中有談到關於躁鬱症的部份,
都會提到Lithium(鋰鹽)是治療躁鬱症的主要用藥。
而且我的精神科醫師曾告訴我說「鋰鹽是用來保護我的腦袋用的」,
他所受的教育就是這樣教他的(但他所受的精神藥學背後的贊助者是誰?是富可敵國的藥廠。),
但我看的氣學理論醫師群告訴我那個藥的氣很緊,對我有害無益。
(甚至有醫師說吃久了我的腦袋就壞了,而且後來發生的狀況就是這樣)

版友patty在版上『 Re: 慢慢部落格分享 發表於 : 2011-07-19 0:53』中跟我分享關於遲發性異動症的資料:
「遲發性不自主運動 (Tardive Dyskinesia : TD) TD是抗精神病藥物所引起追體外徑(EPS)副作用中最棘手的一種,
她是因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所引起長期或永久性異常的不自主運動」 ,
我後來得知文章出處是來自於台北市精神科健保特約診所-澄心診所(http://www.7headlines.com/article/show/345540749),
文中有提到「TD的盛行率從0.5﹪~40﹪皆有報告,
林信男等(1980)在台北地區慢性病房所做調查獲得知盛行率為4.5﹪。
美國的研究顯示服用抗精神病藥超過一年者,約10﹪~20﹪會出現此副作用。」

還有幾個月前我的美國朋友給了我一篇關於鋰鹽的醫學資料,
生活忙碌又拖拖拉拉加上英文沒有很好的我,直到幾個禮拜前才拿出來看,我正在慢慢翻譯中。
依我對該資料文意的大概理解,其內容正符合我看的持續學習氣學醫療理論的醫師群所告訴我的:
「我服用的藥物會讓我產生我有的症狀。」
資料所寫的符合我這兩年來所經歷的(大概的情形也多我部落格中的2012病中書信提及,有些難以啟齒的部份待我克服心中掛慮後我會全盤托出)
而且這個醫學研究資料是十幾二十年前就研究出來的,資料說明那藥物是毒,會毒害我的腦子,造成不可彌補的棘手問題。
而我的精神科醫師卻不只一次告訴我說:「那藥可以保護我的大腦。」勸我穩定持續服藥。

精神疾病的成因很複雜,撇開心理因素和靈的領域不談,
單單光就身體因素就有分腦傷和身體系統性的障礙導致血液循環差以致腦部供氧不足、神經系統異常,
一如氣學陳老師提出:「每個人都可以說是個案,治療方法不能一概而論,即使是同一種症狀但成因不同(受傷點不同)解法就不同。」
以中醫理論治療感冒做譬喻,兩人症狀相同但成因不同,醫生所開的藥方就會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氣學陳老師曾提過,有些腦傷或靈擾太過嚴重和服精神藥物過久的人,很無奈的離不開精神科藥物,不得以只好靠藥物抑制症狀過活。
去年有病友告訴我他親人的故事,說他親人是靠著抗精神病藥物維持生活、上班過日的。

我沒有主張精神科藥物無效,
但如果藥物的效果是短暫的而且除了造成心理成癮外又有可能造成無法挽救的副作用,請問您還要只選擇這條路嗎?
況且成大精神科楊延光教授曾說:『藥物是外來的供給,大腦不見得能吸收。』(註一)
幾年前我曾與球友打桌球時不經意聽到隔壁桌的同好提起其親戚是當地知名的精神科診所醫師,
他說該醫師曾在閒聊中提起:
「他行醫多年對於藥物也有疑惑,因為來診所的患者經投藥治療康復的只有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會不斷復發,剩下三分之一是藥物對其毫無療效。」


註一:
一如成大精神科楊延光教授在2011 秋季展望 : 神經、行為、腦、疾病—21世紀神經科學的新發展的系列講座演講後聽眾提問Q & A裡提到:

民眾Q:補充鉀可以促進多巴胺分泌嗎?

楊教授A:要大腦增生神經細胞不是靠外來的供給,靠外來的供給就類似給藥,藥物的效果很短暫的,不是最重要的。靠外供給,大腦不見得能吸收。多巴胺由腦神經細胞分泌,所以你要保護你的神經細胞,而不是靠外在的供給。當然當你生病的時候,我們就只好供給外來的多巴胺。

我認為上文中的只好是在沒有其他方法可奏效的情況下,醫生才投以大腦不見得能吸收的藥物來試試看。



台灣人主觀意見太深_病人與醫生互動很欠缺
在加上有時間限制_醫生想更深入了解根本不可能_病人想讓醫生知道也是不可能

這也是我寫部落格提出問題,想請大家集思廣益進行醫療改革的地方。
以我自己的情況為例,當初醫生判定我是躁鬱症時,我問醫生:「我進行心理治療有沒有幫助?」
醫生回答說:「躁鬱症是腦的疾病,得靠藥物治療,心理諮商對你沒什麼幫助。」
所以我掛診就醫時,絕大多數的情形是忙碌的醫師問候我最近如何?然後我報告我的近況,
等醫生開完藥(過程大多很快,大概不用兩分鐘,因為就是那些藥,頂多改個拿藥天數,加上輸入下次預約門診時間),
有時排個抽血檢查藥物濃度和肝腎功能指數,就結束了。
我的經驗是,我想和醫生多互動,尋求看看除了藥物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幫助我,但我的醫師否定了其他可能性,
即便幾年後當我接觸到氣功醫學覺得有幫助和他談我所學對我的幫助,
時間大約在2012-2013期間他看到我在沒有接受西藥藥物治療的情況下從重病慢慢邁向復原之前,他也是不置可否。

依我接觸的理論觀點和親身體驗的歷程使我得知:
精神疾病的成因和解決之道非常複雜,問題有時盤根錯節非常難解。
但現今主流的醫療體系的處理方式是化繁為簡、一概而論,
這是我提出自身經驗以拋出議題,希望大家討論的。


有些精神疾病的症狀是不能不吃藥的
也有些藥物是不能長期使用的

有些精神疾病的症狀是不能不吃藥的,這是我認同的,只是也是得依情況而定
我想分享的就是,有些人是不需要長期依賴精神科藥物面對疾病的
2014/1/5
slow
經典會員
經典會員
文章: 571
註冊時間: 2011-06-30 20:57 星期四

Re: 慢慢分享不藥而癒獲得平靜的方法

文章slow » 2014-01-12 22:55 星期天

基於某些因素考量,
關於我所學的氣功醫學理論的確切名稱暫時不能公開
為維護當事人權益,
那些我接觸過能協助我的醫師群的姓名,
現在也還無法公開。

因為在我還沒能把事情說得夠清楚前,
我擔心公開之後會有不好的效應。
我會慢慢把所經歷的一切說清楚
等我把事情說得夠清楚後,
我會公開相關資訊。

我會在躁鬱旅程blog http://slowslow7.pixnet.net/blog
分享我所學的氣功醫學理論
和在其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慢慢2014/1/12

回到「互動關懷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