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我該怎麼改變這樣的想法?

從自助 互助 到助人是最美麗的昇華
對象:恐慌症 焦慮症 憂鬱症 強迫症 心身症˙˙等體驗者 ,康復者 ,家屬 ,或關懷此議題的朋友.
宗旨: 開放此園地供網友彼此症狀討論, 經驗分享 ,情緒支持...

版主: 莊莊apple奶奶志工專區高雄分會台中分會愛心會網路志工團

版面規則
本區以病症體驗交流和心情分享為主 版主和網路志工負有本會授予之權責
管理聲明
使用請遵守以下規定:
1. 本留言板為一公開發言管道,提醒您留言前應謹慎思考,如發言內容涉及相關法律責任,請自行負責。
2. 發言內容請勿提及本人或他人之個人資料,以免您的個人資料遭不法利用,同時亦避免您誤觸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刑責及負擔民事賠償責任。
3. 版主和管理者有權視留言內容是否不當而將其刪除或修改為不公開。
4. 一律設置登入身分 訪客者只能閱讀不能留言。
5. 嚴禁各類廣告 偏激或不雅言辭 人身攻擊 破壞協會 私人募款借貸等言論。
6. 本版將對持續性違規之個人給予暫時或永久封鎖期。
keplow_lin
基本會員
基本會員
文章: 11
註冊時間: 2014-07-21 15:21 星期一

請問我該怎麼改變這樣的想法?

文章keplow_lin » 2014-12-23 0:53 星期二

跟強迫症奮鬥了很多年,今年暑假開始越來越嚴重,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對於一些數字會很執著很想避免,例如4這個數字,還有一些奇怪得儀式
甚至強迫行為次數如果跟4又纏得上邊,又會讓我起焦慮
除此之外要是我想到一些曾經遇過的事情或看到的幾句很重要的對話或事情都會想要再把她翻出來看(如果有紀錄的話),雖然這樣講好像也不到強迫症
但是如果我不看會很焦慮,看了又會陷入一些儀式的泥沼之中,儀式這種東西又很說不過去,像是假如我看到我想看的對話,就會把附近能看到的東西都記起來(時間、日期甚至是手機電量),說起來都很荒謬,但要是這其中一個步驟沒有到位就會很煩,相信有強迫症的朋友們也都了解
到後面甚至開始懼怕做一些事情了......
儀式也時好時壞,但每次注意到的東西不同,焦慮點也不同
不知道版上的各位同伴們有沒有人也有這樣的經歷
可以告訴我該怎麼處理嗎?


我一直告訴自己那些數字以及儀式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曾經給我做過心理諮商的醫生就是這樣跟我說,很多事情都是強迫症賦予他一些意義
強迫症才會因此出現來困擾著我,但是就算自己告訴自己這些數字或儀式是沒有意義的,那種焦慮的感覺還是會在
而且我也常常告訴自己現在不要做,以後再來做就好,有時有用有時沒用,焦慮到頂點就會開始降低,但是想到那些強迫思想又會起焦慮


板上也有很多學長姐們分享的經驗,只要改變那種強迫思想就可以改善強迫症,那到底該怎麼做呢?
即將快到聖誕節我也有很多活動要做,但反而在最近強迫症又開始嚴重了,真的是心情受到很多影響,我到底要怎麼脫離這樣的迷失跟儀式呢
以前跟著心理師走也不知道我的從前到底是哪件事情讓我出現強迫症,真的是很痛苦
最近開始影響到越來越多生活上的事情了
希望各位朋友可以幫幫我 (omg)
joy
大咖會員
大咖會員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14-10-15 21:53 星期三

Re: 請問我該怎麼改變這樣的想法?

文章joy » 2014-12-23 13:03 星期二

我朋友跟你有類似經驗
他採取的方式是當強迫數數字的意念來襲時 , 不斷在內心跟主禱告
他不是基督徒, 也不是天主教徒 , 但他覺得有效
keplow_lin
基本會員
基本會員
文章: 11
註冊時間: 2014-07-21 15:21 星期一

Re: 請問我該怎麼改變這樣的想法?

文章keplow_lin » 2014-12-28 1:10 星期天

joy 寫:我朋友跟你有類似經驗
他採取的方式是當強迫數數字的意念來襲時 , 不斷在內心跟主禱告
他不是基督徒, 也不是天主教徒 , 但他覺得有效


謝謝你,但以前沒有這種習慣,以後會試著試試。

======================================================================

話說這幾天儀式啊~數字4啊~
之外還有就是我常常想到有些狀況或問題就都會很想去知道結果或答案
即使知道了也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但就是覺得不去找答案就會感到焦慮
最近對這些儀式、4、不確定感的出現好像也越來越多
這幾天真的也很累,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給我一點意見該怎麼面對或改善這樣的想法
(謝謝1)
放鬆逍遙遊
大咖會員
大咖會員
文章: 232
註冊時間: 2011-10-28 18:30 星期五

Re: 請問我該怎麼改變這樣的想法?

文章放鬆逍遙遊 » 2014-12-28 4:22 星期天

0..任由痛苦肆虐..帶著病體與極度的痛苦..
追求快樂..專心全意地追求快樂..享受人生..
0..發呆..冰淇淋..麻辣鍋..冬天的陽光..忠狗..溫泉..費加洛婚禮..金城武......................
0..請問您有久沒有注意欣賞滿天星光的夜空呢..
tonyday
熱心會員
熱心會員
文章: 176
註冊時間: 2008-03-11 22:41 星期二

Re: 請問我該怎麼改變這樣的想法?

文章tonyday » 2015-02-21 0:03 星期六

焦點解決諮商--問題取向分辨練習
以問題為焦點的思考取向

1.甚麼是你最近在學校遭遇過的最挫折的問題?
2.你為何有這個問題?
3.這個問題持續多久了?
4.這個問題如何限制你?如何對你造成困擾?
5.這個問題使你無法做到哪些你想做的事?
6.有這個問題是誰造成的?
7.這個問題甚麼時候最嚴重?
8.你曾用過哪些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9.回答上述問題時,有何感受呢?

以解決為焦點的思考取向

 1.甚麼是你最近想去做,或最希望去改變的事?
 2.你如何知道你已經完成了、得到了?
 3.你何時想要去做?
 4.當你得到你想要的,你的生活會有變化或改善的是些甚麼?
 5.最近一次你曾經成功地做到一點你要的改變,是甚麼時候?
 6.你是怎麼辦到的?
 7.在你其他部分的生活或工作當中,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成功經驗,
   也完成上述你要改變的目標?
 8.你用了哪些方法完成的?
 9.這些方法適用於目前這個改變的目標嗎?如何做?
10.你有何資源可以協助你獲得你想要的?
11.現在你可以開始做些甚麼事來得到你想要的?
12.回答上述問題時,有何感受呢?



*****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61170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
作者: 許維素 等著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1998/05/0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200元
優惠價:7折140元
優惠期限:2015年04月07日止

(我自己KEY 了部分摘要,需要的話,給我MAIL,寄給你)
tonyday
熱心會員
熱心會員
文章: 176
註冊時間: 2008-03-11 22:41 星期二

Re: 請問我該怎麼改變這樣的想法?

文章tonyday » 2015-02-23 8:57 星期一

中國式管理
修己安人:
先安自己,自己不安,會引起別人不安
tonyday
熱心會員
熱心會員
文章: 176
註冊時間: 2008-03-11 22:41 星期二

Re: 請問我該怎麼改變這樣的想法?

文章tonyday » 2015-02-23 9:31 星期一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你將會學到以下有關改變及問題解決的訊息:
1. 例外的情境創造改變
2. 小的改變帶來更大的改變
3. 出了問題是改變的開始
4. 沒出問題是做了一些良好行為的結果
5.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問題專家
6. 轉換時空因素是產生改變的一種方法
7. 感受、想法、行為都是改變的一部分
8. 複雜的問題不一定需要複雜的解決
9. 因果關係很難斷定
10. 錯誤的歸因會癱瘓問題的解決
11. 好的歸因方式能有效的解決問題
12. 問一個好問題比找出正確的原因,對改變而言更重要、更有用
13. 了解每一個人特定的解決問題方式,帶出改變
14. 改變發生在自我價值感較高的時候

基本精神
1.事出並非定有因
2.「問題症狀」有時也具有功能
3.二人同心,其力斷金
4.不當的解決方法常是問題所在
5.個案是他自己問題專家
6.從正向的意義出發
7.雪球效應
8.找到例外,解決就在其中
9.重新建構個案的問題,創造改變
10.時間及空間的改變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tonyday
熱心會員
熱心會員
文章: 176
註冊時間: 2008-03-11 22:41 星期二

Re: 請問我該怎麼改變這樣的想法?

文章tonyday » 2015-02-23 9:36 星期一

焦點解決諮商案例精選


奇蹟問題
  奇蹟問題是一種技巧,讓當事人更有力量,可以創造與描述他們喜歡的結局───也就是說,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治療的結果。這個技巧的來歷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在八○年代中期,我(茵素)當時正在跟一名非常疲憊、沮喪,而且有自殺傾向的母親談話,她描述自己一事無成。她四名孩子完全不服管教,學校每天抱怨他們的不良行為。而且,酗酒的丈夫每次新工作不超過半年,因此家庭重擔壓得她喘不過氣,甚至前途茫茫。

  我用樂觀的口吻問她:「所以,你認為我們今天的晤談應該有甚麼樣的結果,你才會覺得值回票價?」她看著我,常嘆一口氣,很悲傷說:「我不知道應該做些甚麼。請恕我無理,其實,我不知道為甚麼來這裡跟你講話,因為我真的不知道我該做甚麼。」

  這個悲觀的回答並沒有讓我氣餒,我只是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說。我坐著,沉默了好一陣子。然後,這個母親若無其事的補充說:「除非你有奇蹟。」當然,我沒有奇蹟,但是在這種沉重無力的氣氛,及不知道該說甚麼的情況下,我覺得應該跟從這個母親奇蹟的想法。所以,我以柔聲輕問:「那麼,假如真的有奇蹟,你會有甚麼不一樣?」她開始回答,整個人活了起來,列出一長串的生活如何過得更輕鬆,而且她的能量越來越飽滿,開始覺得可以「繼續」過生活、養育子女。然後,她不斷得描述酗酒的丈夫跟她會如何的不一樣,以及每一個小孩會如何如何改變等等。

  你可能聽過當事人說過類似的事情,說不定還聽過很多次。不過,讓我對這個情境特別注意的是,我對當事人的困境相當絕望,而且也沒辦法集中注意力跟著她的想法。但是我被她的反應迷住了,而能順著她的想法去想像她的生活將有哪些改變,及「頑劣」孩子的變化。

  經過許多經驗的累積,還有措詞上的各種修飾,對於奇蹟問題我們找到一個新版本,這個版本適用範圍非常驚人,跨越各文化、人口,以及各式各樣的問題種類:

  我要問你一個相當奇怪的問題。(停頓)這個奇怪問題就是:(停頓)我們談完話之後,你會回到你的工作(家庭、學校),而且你會做日常生活必須做的事,像是照顧孩子、做晚飯、看電視、給孩子洗澡等等。然後睡覺的時間到了。家裡的每一個人都很安靜,同時你也睡得很香甜。半夜,奇蹟發生了,促使你今天跟我晤談的問題都解決了!但是,因為事情發生在你睡覺的時候,你並不知道奇蹟在一夜之間解決了你的問題。(停頓)所以,當你明天早上醒來,一些小改變讓你自言自語道:「哇,一定發生了甚麼事情───問題都消失了!」

  仔細觀察當事人對奇蹟問題的反應,你將會注意到,他們的表現明顯不同:他們的身體可能放鬆,注意力轉向內在。通常,他們在思考奇蹟問題時,瞳孔會放大,眼皮也會顫動。有些人融入了這項經驗,開始臉露微笑。艾瑞克森催眠療法可以誘導出恍惚狀態,熟悉這種狀態的治療師會注意到,進行焦點解決短期諮商的時候,當我們問出奇蹟問題,當事人也有類似的恍惚反應。

  對於奇蹟問題,當事人最常見的立即反應是「我不知道」。如果出現這種情形,不必擔心,他們只是無法一時了解問題,或是還沒想到解決之道,而很自然暫停一下,讓他們有時間重整自己,組織一下想法。這個小小的暫停雖然很短暫,但是很關鍵。暫停的時間因人而異,要看當事人的個性,短至幾秒或長達幾分鐘都有可能,當事人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適應恍惚狀態,並針對奇蹟問題開始建構他的答案。

  多年來,我們對許多當事人的口頭禪───我不知道,一直感到困惑不已,特別是在表達真正的心意或重要的事件時。我們已經學習到,如果當事人用沉思、猶豫的口吻說「我不知道」,我們會仔細聆聽。一般而言,這個口頭禪是在一項自我揭露的陳述之後說出來的,這個自我揭露的陳述顯示,出當事人正在思考生活中的重大改變。例如,我們觀察到許多當事人說出了考慮中的新想法,像是開始到學校學習新知、離開虐待的伴侶、找工作、用其他更明顯的方式為自己的生活負責等等,這時候他們常冒出一句「我不知道」。

  第一次觀察到這個現象,我(杜蘭)認為那只是曾經遭受虐待女性的特徵,而這些人是我當事晤談的對象。從理論上而言,如果某人曾經遭受虐待,她可能懷疑自己的感覺,並以「我不知道」作為拒絕的武器。接著我注意到,不只是受過虐待或創傷的人,許多男性也有這樣的情形。隨後,我懷疑,這會不會是文化差異所造成的,特別是美國的中西部,因為我在這裡執業。可是當我看到,許多來自不同文化的當事人也都有這樣的情形,我才深深體會到,那是性格上的因素。

  這段期間我學到,如果當事人對於奇蹟問題,不經思考就直接回答「我不知道」,那麼,我就可以期待,他們將透露出新的親密訊息。進一步說,他們使用了「我不知道」當作語言標記,讓他們更能自由思考。結果,他們喚起了勇氣,講出原先不敢說出口的希望與夢想。艾爾蘭的作家莫里森,把這種情形稱之為「心體獎不清楚的話」。一切都肇始於問出簡單的奇蹟問題。

  一但當事人回答了奇蹟問題,治療師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加強這些開始解決問題的小小圖像,繼續問問題,增加當事人對於如何讓生活更好的細節描述。評分是重要的工具,可以讓當事人更有能力創造出鮮活、詳細的解決構思。
tonyday
熱心會員
熱心會員
文章: 176
註冊時間: 2008-03-11 22:41 星期二

Re: 請問我該怎麼改變這樣的想法?

文章tonyday » 2015-02-23 9:37 星期一

評分問題
  人類總是喜歡測量、計算、比較、排圖,在似乎無限的範圍裡設出一個標準。即使祖母對小孫子也會這樣做。祖母伸出雙手,手心相對,用慈祥的口氣問孫兒:「你對祖母的愛有多少───這麼多?還是這麼多?(兩手的空間拉開了一點)」遙遙學步的小孫子,似乎懂得祖母雙手之間變寬、變窄的意義,因為他表現出想讓祖母高興的意思。

  我們認為,評分是一個固定的工具,允許當事人測定、評估他們的狀況。這也能幫他們預測下一階段的進展,並辨認應該如何更努力。本書的許多故事中,治療師給予當事人的評分問題是:

  「評分範圍從0到10,10代表你對生活覺得滿意,0代表日子過得最差勁,現在你在0到10的哪一項?」

  當然,當事人評估、比較他們的情況有無數種方法。本書會提到這些不同方式,讓各位視狀況運用。例如,跟我(杜蘭)合作的一些當事人不喜歡用數字,我改用符號。一名悲傷的六歲女孩,她覺得在左邊化皺眉的臉,右邊畫快樂的臉會更好。玩這種「心情天秤」遊戲,她能很快找出相符的心情標記。在這個評分結構裡,她指認出某些活動可以讓她好過些,像是跟爸爸講電話,因為他父親最近搬出去了。

  透過評分問題,情感的狀態可以被認知、被審慎評估,這也能幫助當事人辨認出他們可以做哪些想做,或必須做的事,來影響、改變情感狀態。對於有感情困擾的人來說,評分問題還有一項特別的好處,那就是問題本身可以透露訊息,讓當事人知道,他們的困擾不僅只是情感狀態而已。這可以幫助當事人創造更有條理的視點,看待抵擋不住、令他們衰弱、憂心而不敢聲張的情感困擾。評分問題本身,為當事人提供某種建設性,讓他們理解情感的緊張關係出在哪裡,而且他們不必因此而改變自己的情感狀態。例如,自從我(杜蘭)專門處裡創傷後的壓力症候群之後,經常看到當事人經驗新傷痛,他們不斷用恐懼的聲音說出:「惡劣的感覺永遠纏著我。」不過,請他們想像有甚麼可以幫助他們好一點點,通常會讓當事人溝通他們的需求。此外,這類問題的本身也暗示著必須的保證,那就是,痛苦不會永遠這麼惡劣纏著你。
tonyday
熱心會員
熱心會員
文章: 176
註冊時間: 2008-03-11 22:41 星期二

Re: 請問我該怎麼改變這樣的想法?

文章tonyday » 2015-02-23 9:51 星期一

發現例外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的前提之一就是,沒有任何困擾是一直發生的,也就是說,總會有例外情形,總會有沒問題的時候,這個觀念來自七○年代的密爾瓦基團隊,然後成為我們方法創新的明燈。

  如果當事人有例外的狀況───那就是過去成功過───那麼,為甚麼不再讓他們重複這個成功經驗,直到生活滿意?

  這個例外的發現,在我們的門診中帶來了迅速的改變:當事人與治療師的對話充滿樂觀與希望。我們問當事人,甚麼時候沒有問題出現,透過這個問題,治療師可以辨認出過去的例外,而這個例外是當事人可以用來改變的資源。


****************************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09541

焦點解決諮商案例精選--激勵人心的治療故事

Tales of Solutions -A Collection of Hope-Inspiring Stories

出版:張老師文化

作者:茵素‧金‧柏格;依芳‧M‧朵蘭
譯者:黃漢耀
推薦者:陳秉華(師大心輔系教授);張德聰(張老師基金會執行長);許維素(暨南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教授);呂旭亞(呂旭立紀念文教基金會諮商老師)

審閱者:吳熙琄(美國東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家庭婚姻研究所教授)

分類:2.7.1/2.7.2



讓諮商者回歸本位,把改變的權力還給案主...........
tonyday
熱心會員
熱心會員
文章: 176
註冊時間: 2008-03-11 22:41 星期二

Re: 請問我該怎麼改變這樣的想法?

文章tonyday » 2015-02-23 9:56 星期一

(我自己KEY 了部分摘要,需要的話,給我MAIL,寄給你)
tonyday
熱心會員
熱心會員
文章: 176
註冊時間: 2008-03-11 22:41 星期二

Re: 請問我該怎麼改變這樣的想法?

文章tonyday » 2015-02-23 10:24 星期一

中國式管理
事情沒有"一定",連"不一定",也"不一定"
tonyday
熱心會員
熱心會員
文章: 176
註冊時間: 2008-03-11 22:41 星期二

Re: 請問我該怎麼改變這樣的想法?

文章tonyday » 2015-02-23 22:54 星期一

在社會過真實的生活
  在焦點解決短期諮商一開始之際,治療師與當事人之間是創造的關係。儘可能多了解當事人的思維歷程、世界觀及生命定位,是自療師的當然責任,而且治療師也要參與當事人的這些觀點。治療師必須在當事人的心靈架構裡工作,同時不能改變這個架構。因為我們假設,身為治療師,我們有義務立即站在當事人這一邊,不能跟他們唱反調,我們有強烈的承諾,必須隨時與當事人合作。

  通常,真實的人生事件有著豐富的細節,對於誰、甚麼事當事人認為是很重要的,可提供我們極有價值的資訊。我們相信,把焦點鎖定在當事人的重要關係上同時意味著,治療將會是簡短的,而且我們的任務將協助當事人以務實方式豐富他們的人生。因此,持續把焦點放在當事人───治療師之間的對話,就是離開了診療室後站在當事人這一邊。你會聽到焦點解決短期諮商的治療師問如下的問題:

  如果你的太太即將說明你對她多麼有幫助,那麼,你認為她會怎麼說?或著,她認為你該做些甚麼才是對她有幫助的,這時候她會說甚麼?

  如果奇蹟在一夜之間發生,你的酗酒問題解決了,而你並沒有告訴太太這件事,那麼她如何知道這件事?

  你的子女注意到你已經不同了,你會告訴他們不必擔心你的健康(或沮喪、憤怒、焦慮、脾氣),這時候你要怎麼說?

  如果你跟丈夫能夠心平氣和講話,不再大吼大叫,子女會有甚麼不同?如果他們要講出這對他們是多麼有幫助,他們會怎麼說?

  如果你的好朋友想告訴你為甚麼你一直陷在這些可怕的事情當中,你想,他們會說些甚麼?

  你的家人有沒有告訴你,你的改善讓他們鬆了一口氣?這些你有沒有注意到?

  把當事人放入真實人生情境的問題,可以向他們顯示,我們對某件事情很感興趣,那就是他們與意義深遠人士相處的關係。請注意,這些「關係問題」將促使當事人走出自己,並藉由他們關係密切人士的眼睛,來觀察他們自己。底下的故事,就是這種獨特、有創造力方式的現身說法。

回到「互動關懷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7 位訪客